《貞女之哭 赫然斯威》

《貞女之哭赫然斯威》是由運濤寫的一篇散文。

《貞女之哭 赫然斯威》由運濤編著,屬於散文類型.

作者

運濤

作品類型

散文

書籍簡介

貞女之哭 赫然斯威

關於哭的旅遊勝地,國外有耶路撒冷的哭牆,相傳,猶太人曾在耶路撒冷市兩次修造聖殿,但都毀於戰爭,最後只剩下一段殘牆。當第二座聖殿被羅馬人焚毀時,有六個天使下凡,他們坐在那段殘牆上大哭,淚水滲入石縫,致使這段殘牆堅如磐石,永世不倒。在這個傳說故事中,淚水是粘合劑,使殘石在牆基上鞏固起了一堵永世不倒的牆。
而在中國,哭是柔弱者的法寶,多體現在女人身上,因為“男兒有淚”是“不輕彈”的。有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之稱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講述的也是一個哭的故事,第一回中就有交代,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使絳珠草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為了報恩,對警幻說了辦法,“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紅樓夢》是文人之作,林黛玉又是官宦小姐,哭也是自己淌眼抹淚,背地裡啜泣,頂多感花傷己,吟幾句“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了事。
但在民間故事中則不得了,一個叫孟姜女的普通女子,它放聲一哭,其威力竟能把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築、最長的牆-萬里長城哭倒八百里,滴血認骨尋找到埋在牆下數十米深處的丈夫,後人景仰她的貞潔,感慨她的忠烈,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東六點五公里的望夫石村鳳凰山小丘嶺之巔,建起貞女祠。我在上大學期間,一九八七年的暑假,參觀了這個毗鄰天下第一關可稱天下第一哭遺蹟的旅遊勝地。
進廟,首先要走青石砌成的一百零八級長階,也象徵著孟姜女千里尋夫的艱辛和曲折。拾級而上就到了一九五六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貞女祠(俗稱孟姜女廟)了。迎面是屋宇式一字牆硬山頂山門,配上灰色小瓦,玲瓏小巧,別具一格,兩旁為一帶紅牆,隨山勢起伏環繞著孟姜女廟。“貞女祠”的匾額便橫掛于山門正中門額上。
左側鐘樓,鍾為民國年間所鑄,並不夠古。
右側是兩座殿堂。前殿是姜女廟的主體建築。為硬山頂式,三楹四窗,古樸典雅。前殿大門前兩側,有一副情趣盎然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此聯有幾種讀法,一般讀成三、三、四或四、三、三句式,如“海水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落;浮雲長(zhǎng),長(cháng)長(cháng)長(zhǎng),長(cháng)長(zhǎng)長(cháng)消”或“海水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zhāo)落 ;浮雲長(cháng)長(zhǎng),長(cháng)長(cháng)長(zhǎng),長(cháng)長(cháng)消。”它是根據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和諧音的特點而作,其中也帶有考一考遊人的意思,而描寫的自然景象卻沒有什麼分別。尤其是我們這些文科大學生,更得讀一讀驗證自己的文字功底。 進入大殿,前殿正中塑孟姜女像,旁有男女二小童,手持包袱,身背羅傘。孟姜女像泥塑彩繪,身披黃衫素服,面帶愁容,遙望南海。像上懸橫額“萬古流芳”,兩柱對聯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相傳這副楹聯為南宋丞相文天祥所作。文天祥生活的時代,孟姜女廟還沒有興建,況且文天祥是宋人,而此地屬金統治,寫這種題目的對聯,純屬善意的謠傳了。
東屋是巨幅石刻“天下第一關”,肖顯的墨跡,兩側牆壁上還鑲有多塊臥碑,上面刻有乾隆、嘉慶、道光等清朝皇帝及近代一些遊人的題詩,大多讚頌孟姜女的高節。
後殿也是硬山頂式建築。額坊上掛“慈航普渡”橫匾一塊,如今做了“孟姜女民間傳說陳列室”。門柱上是原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陶鈍於一九八三年寫的楹聯:“萬里長城屹立秦皇功過存山證,千秋故事流傳孟姜女有無問海潮。”肯定了秦始皇,對孟姜女的真假仍是存疑。四面陳列著關於孟姜女的各種故事,陝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等省的傳說,及日本、蘇聯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與白娘子水漫金山、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並稱我國四大民間傳說,都已是家喻戶曉了。
左側有明萬曆二十二年山海關兵部主事張棟的《貞女祠碑記》,沒有人駐足,我靜心獨自品讀,那年(一五九四年)春天,張棟見孟姜女傳說在這一帶流傳甚廣,並指認有望夫山、望夫石、姜女墳,就親自去尋找“孟姜女遺蹟”,在山海關外八里堡的望夫山頂,只見遍地荒蕪,遂命千總夏東升查尋,“得舊砌伏白石布袋和尚小像一具,知舊原有祠”,於是“因謀恢復”,在“三月二十五日”動工,至“九月二十日”完工,修成了貞女祠,中塑觀世音像,左塑孟姜女像。可見張棟雖然肯為傳說中的民間普通女子塑像祭祀,卻還不敢有太大突破,把原來供奉彌勒化身布袋和尚,換成女相的觀音,以與孟姜女貞女之名相配。兩年後,張時顯接任張棟之職,增修前殿,將孟姜女像移去單祀。從而形成今日貞女祠的格局。孟姜女才不再處於被束縛的從屬地位,登堂入室,享有了自由而自主的獨立威望,因為勇敢地死亡,更凸現了生存的意義,建立起新的價值觀念,受到人們的尊崇和讚許。至於兩個小童的配祀,卻不象佛前的阿難、迦葉,聖前的孟子、子思、顏子、曾子有明確來歷,或許想免其孤單,或許想襯其高尚,但實屬畫蛇添足之筆。
在後殿之後,有一塊大石,上面有幾個大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此石望夫留下的腳印,這就是望夫石。望夫石在人們心目中成了忠貞的象徵,望夫石邊等待留影的遊人排成了長隊,並有告示曰:“營業照相優先,違者罰款五元。”朱紅的“望夫石”大字由太原白輝題寫,旁邊鐫刻著皇帝在乾隆八年冬十月所題的御製詩:“淒風禿樹吼斜陽,尚作悲聲吊乃郎,千古無心夸節義,一身有死為綱常。由來此日稱姜女,盡道當年器杞梁。常見秉彝公懿好,訛傳是處也無妨。”如果有誰想向前看石上的題詩,就會被排隊的人群轟趕,“照相呢,閃開,閃開!”我是來旅遊看風景的,而別人千里迢迢卻只是來與風景合影的,好象只有這樣才不虛此行,被形容為:“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回家一看,是哪兒不知道。”
孟姜女故事來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禮記.檀弓下》、《孟子.告子下》等都有記載:“齊侯還自晉,不入,遂襲莒。”大將杞梁(字殖)戰亡。齊侯歸,遇杞梁之妻迎喪而哭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也就是說,將軍杞梁戰死,杞梁之妻到郊外迎接靈柩,哭得十分傷心,齊莊公就此派人弔唁,杞梁之妻卻頗知禮節,說:“如果我丈夫有罪,你把他殺了,用不著告訴我,我也得連坐判刑。如果我丈夫不是因罪而死,按禮節還有住處是正式弔唁的場所。”於是莊公以禮相待。
後來的記載增加了情節,杞梁之妻傷心,因為她已經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覺得遭遇了人生之至苦,就日夜面向莒城抗聲長哭,城牆都為之感動得倒塌了,她也投水而死。那時男婚女嫁比較開放,改嫁很普遍,不一定殉夫而死,她或許夫妻恩愛,沒有心思再嫁,或許再嫁只能做妾,反正是想不開了。她妹妹明月是個音樂天才,根據姐姐貞操的故事寫了一曲《杞梁妻》,成為當時樂壇上最能以哀傷打動人心扉的流行樂曲,漢代《古詩十九首》中就有“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的句子。宋時就把杞梁之妻名字換成“孟姜女”了,姜是齊的國姓,姜子牙之後,“孟”是老大,但生母為妾,正妻所生應該叫“伯姜女”,古時人們按伯(孟)仲叔季排行,如伯夷、叔齊就是大哥和三弟的關係,孔仲尼就是排行第二。孟姜女應該是出身諸侯之門,又下嫁官吏之家。這個故事流行時間很長,流行區域很廣,口頭文學,沒有現在這樣的電視廣播傳布手段,能統一口徑,而是見仁見智,版本眾多,原有的情節都難以辯識了。恰好遇到明代重修長城,恰好秦始皇也修過長城,恰好此地有秦始皇遺蹟,當時人們苦於勞役,又不敢明指當朝,移花接木,就把孟姜女的故事附會到秦始皇時代,他是代人受過,還把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的風俗也進行了有機結合,形成了今天流傳的情節。
望夫石旁有一個六角攢尖頂小涼亭,這就是振衣亭,相傳為孟姜女被逼投身大海之前整理衣衫的地方。振衣亭地勢較高,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是一處觀長城覽渤海的好地方。所以專門有人候在此處出租望遠鏡,並熱情地指點你去茫茫大海中尋找只有大雁落腳而人卻不能登臨的“姜墳雁陣”,相傳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到這裡,哭倒長城八百里,秦始皇不但對其遭遇毫無同情之心,反而垂涎孟姜女的美貌,欲納為妃。孟姜女不畏強暴,縱身跳進茫茫大海殉夫而死。就在她跳入大海的一剎那,海上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海里冉冉升起了這兩塊礁石,高者似碑,低者似墳,一高一矮,相傍相依,人們便說這是姜女墳,其實只是受海浪侵蝕而成的海蝕柱。望夫、梳妝、振衣、跳海的遺蹟都似乎逼真,而傳說最關鍵的道具哭倒的長城卻沒有依託的地方。
秦始皇做為一國之君,面對北部遊牧民族匈奴對河套地區的入侵,派大將蒙恬擊潰了強敵,設定九原郡,並考慮到以後即使沒有蒙恬這樣勇猛善戰的將軍,他想要傳之萬世的國家安全仍要永遠得到保證,就修築了一條萬里長城,修長城就得徵集夫役,在崇山峻岭長年累月受勞苦折磨,多有死傷是避免不了的代價。秦始皇意圖是有了長城的屏障今後匈奴就不能輕易進入國家內地侵襲掠奪,就可以少死人少失地少丟財物多享太平,並不是存心讓夫役送死。他的眼光看到了長遠的將來,將來的和平。
而被徵召的夫役,卻很可能在短暫而繁重的服役時累死、凍死、病死、摔死或被砸死,甚至後代都沒留下,相對個人和家庭而言,生命都失去了,也就永遠沒有了將來,妻子當然要痛哭到失聲,當然要傷心到欲絕,當然想見到親人,哪怕是冰冷的屍身也好,哭倒八百里長城實現這個願望也要在所不惜地去做。
從秦始皇角度考慮,他未必做錯了,從孟姜女地位思想,她也沒做錯。既然都沒有錯,我們就可以一邊登長城,嘆其雄偉宏大、巍然屹立,象徵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增一份驕傲和自豪;一邊吊孟姜女廟,悲其不幸遭遇,猶能一往情深、思念綿綿,象徵了不畏強暴、忠貞堅強的傳世愛情,添一份悽愴和哀婉。
(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