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興碑》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讀中興碑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王炎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日光玉潔元子辭,銀鉤鐵畫顏公書。百金不憚買墨本,摩挲石刻今見之。猗那清廟久不作[1],其末變為《王·黍離》[2]。《春秋》一書事多貶,《魯頌》四篇文無譏[3]。漁陽鼙鼓入潼華[4],公卿徒步從龍飛。朔方天子扶九廟,京師父老迎千麾。紫袍再拜謁道左,上皇萬里旋鑾儀[5]。牝雞鳴晨有悍婦[6],孽狐嗥夜有老婢。扶桑杲杲未翳蝕[7],但歌大業吾何疵!首章義正語未婉,前輩不辨來者疑。正須細讀史克頌[8],未用苦說涪翁詩[9]。許、張勁節震金石[10],李郭壯武如虎貔[11]。斷崖蒼石有時泐[12],諸公萬古聲烈垂。天憐倦客有所恨,雨濕寒江催解維[13]。神州北望三嘆息,翰墨是非何足為[14]!

作品注釋

[1]猗那:美盛的樣子。清廟:肅穆清靜的祖廟。

[2]王·黍離:《詩經·王風·黍離》篇,慨嘆西周淪亡。

[3]魯頌:有《馬同(jiǒng)》、《馬必(bì)》、《泮水》、《閉(bì)宮》四篇,都是歌頌春秋魯僖公政績、戰功的詩。

[4]潼華:即潼關、華山。

[5]鑾(luán)儀:皇上的車駕儀仗。

[6]牝(pìn)雞:母雞。

[7]扶桑:神木名。傳說日出其下。杲杲(gǎo):明亮。

[8]史克頌:史克,春秋魯襄公時人,《魯頌·駉》的作者。

[9]涪翁詩:即黃庭堅的詩。

[10]許、張:指許遠張巡。他倆合兵堅守雎陽數月,因援絕糧盡,城陷被殺。金石:鐘磬類樂器。

[11]貔(pí):古代傳說中的猛獸。

[12]泐(lè):通“勒”,刻。

[13]維:船纜。

[14]翰墨是非:即對《中興頌》是頌非頌的爭論。

作品賞析

這首詩抒寫了作者十分喜愛《中興頌》的感情。作者認為元結唐玄宗奔蜀、兩京收復、后妃太監弄權直寫其事,不必求疵生疑,應該細讀《魯頌》加以體會;摩崖刻石讓許遠、張巡、郭子儀李光弼諸公的聲名功業永垂不朽;面對當時神州未復,更不應該糾纏筆墨是非。作者評頌的觀點有別於黃庭堅,立意是積極的。

作者簡介

王炎(1138—1218),字晦叔,號雙溪,婺源(屬江西省)人。宋孝宗乾道年間(1165—1173)進士,做過潭江教授和臨湘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