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動腦 辦事要用心》

《說話要動腦 辦事要用心》

在《說話要動腦 辦事要用心》中,我們不光把一些說話技巧、辦事訣竅告訴讀者,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說話辦事過程中需要思考和注意的問題以及有可能被忽略的問題都一一給讀者開列出來,以培養讀者說話辦事時動腦用心的能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比如,我們說,要想讓自己的話更有效,就一定得說話在理。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你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做的是教給你如何能夠把話說在理上,如何讓有理的話聽起來更具感染力,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說話是這樣,辦事也是同理。在列舉一些關於辦事訣竅的內容的同時,我們會巧妙地傳達給讀者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在自己辦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拋開自己以前不太妥當的辦事習慣,用心去體會一些辦事訣竅的妙處,然後在實際操作中加以靈活運用。

媒體評論

社會利益總是更多地向著會說話和會辦事的人那一邊傾斜。這是盡人皆知的公理,無須再從理論上證明。
——(美)威爾·羅傑斯
一個人在社會上活得如何,與其說話水平和辦事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美)湯姆士
說話辦事能力,是素質高低的試金石!
——(美)傑克·韋爾奇

目錄

第一章“巧口”常開。好運自然來——會說話的人最受歡迎
1.會說話幫你贏得好人緣
2.好的口才是你辦事成功的重要保障
3.會說話能讓你在商海中遊刃有餘
4.會說話能讓你官運亨通
5.善用幽默可以將敵意化於無形
6.善辯論的人可憑言語定乾坤
7.會說話能讓人遠離災禍
8.會說話的人才能維護自己的自尊
9.會說話的領導才能贏得下屬的忠心
10.話說得巧,就可四兩撥千斤
11.會說話的人最容易取得成功
第二章說話猶如潑水,覆之難收——說話之前多思考
1.說話之前勤思考,勸諫起來才有效
2.說話不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3.巧設圈套,誘導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4.洞悉對方“弦外之音”再開口
5.三思之後方開口,錯話定會化烏有
6.細心分析,掌握談話的主動權
7.說話一定要動腦
8.精心準備,說出對方愛聽的話
9.老謀深算,算好說話時機
10.沒有摸準情況莫開口
11.慮深思遠,迂迴勸說
第三章三分說出口,七分留心中——說話分寸不可拋
1.指出別人過失最好點到為止
2.說服領導要謹記“言不越位”
3.客氣尺度把握好
4.安慰別人,要把握好語言的輕重
5.拒絕別人的請求要分寸得當
6.掌握好煎熬“批評”這副良藥的火候
7.表揚也要適可而止
8.插入朋友談話要注意分寸
9.領導調節下屬矛盾要掌控好分寸
10.冷若冰霜不可取,熱情過火更應忌
11.巧言攻心,留足餘地
12.逢人只說三分話
第四章有理不在聲高,無理寸步難行——說話在理爭議少
1.明白曉暢的道理才會讓孩子心悅誠服
2.以理服人的招數屢試不爽
3.友善讓你的道理更在理
4.讓荒唐的歪理不攻自破
5.得理饒人爭議少
6.巧說道理化紛爭
7.說話合情合理才有效
8.談吐柔和的說理易於入耳生效
9.透徹說理消除疑慮
10.說話在理平怨氣
第五章話說得好不如說得巧——說話技巧要記牢
1.為批評的話語包上一層“糖衣”
2.用充滿義氣的話語打動對方
3.把對方不愛聽的話轉彎說出口
4.真誠的、溫暖人心的話語更能打動人
5.交談重在選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6.獲得對方好感的說話技巧
7.把話說到對方心裡去
8.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勸說
9.用幽默縮短人心之間的距離
10.話說得好不如說得巧
11.說話巧妙留餘地
12.巧言化尷尬
13.說話要學會隨機應變
14.讚美別人也需審時度勢
第六章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禁忌需知曉
1.不要輕易點破別人的“小花招”
2.切忌把你的秘密說出去
3.切莫用你得意的言談刺傷失意人
4.必須戒除的三種不受歡迎的說話方式
5.贏得好人緣不可不知的說話禁忌
6.說話刻薄傷人心
7.不要在談話中自以為是
8.信口開河,說得越多損失越大
9.背後議論別人的方法不可取
10.與人交談時千萬不能口無遮攔
11.委婉含蓄地說出不得不說的避諱
12.辦公室里講話切忌踏人“雷區”
13.得罪人的話不要脫口而出
第七章辦事能力強競爭力就強——會辦事的人最易成功
1.會辦事的人更容易贏得人心
2.會辦事才能收穫人我雙贏的碩果
3.會辦事的人更受上司青睞
4.會辦事的人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5.會辦事的人才會得貴人相幫
6.會辦事的人在人際場上遊刃有餘
7.會辦事的人事業才會蒸蒸日上
8.會辦事的人才會高枕無憂
9.會辦事的人能贏取大家的敬重
10.會辦事的領導才能籠絡人心
第八章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辦事心態調整好
1.弓不要拉得太滿
2.如何調整求職被拒心態
3.有心無力的事不要應承
4.辦事一定要沉得住氣
5.有求於人也需昂起頭
6.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7.工作心態調整好
8.不計私怨,以大局為重
9.忍氣吞聲不可取
10.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1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12.辦事不要太相信別人
13.寧可與人共醉,不可獨自清醒
第九章找對方法,才能辦好事情——辦事方法要高超
1.投其所好,機巧做事
2.辦事要善用“虛實相生”的技巧
3.借眾人之力辦事最易成功
4.辦事貴在頭腦活絡
5.將計就計,辦事善於險中取勝
6.藉助靠山好成事
7.曲意幫人辦事,不留把柄
8.從對手弱點人手,辦事更容易成功
9.求人辦事找技巧
10.辦事靈活出奇效
11.托人辦事要找好“突破口”
12.借用別人智慧辦事更周全
13.示弱,也是一種辦事技巧
第十章辦事的理想狀態就是恰到好處——辦事分寸拿捏好
1.辦事恰到好處,才是最好
2.辦事要掌控好屈伸尺度
3.勞苦功高之人也需拿捏好辦事分寸
4.把握好向領導匯報公事的分寸
5.沒有分寸的精明是“奸詐”
6.做事切忌一讓再讓
7.朋友資源,不可過度開採
8.與人共事,得體應酬不可少
9.小事尚可吃虧,大事決不讓步
10.不該出手絕不要出手
11.人要出頭,但不要強出頭
第十一章成大事者豈可不拘小節——辦事細節注意到
1.忽視細節就等於放棄成功
2.做好小事,更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3.從小節入手,讓職場關係更融洽
4.不拘小節壞大事
5.心思細密少吃虧
6.機會隱藏在細節之中
7.唯有做好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8.忽略細節會讓你與好工作失之交臂
第十二章繞開忌諱無大錯——辦事惡習要改掉
1.惹人厭的小習慣和不良嗜好要改掉
2.不要為別人的意見所左右
3.不要依賴別人為自己做決定
4.與人共事,千萬不要欺騙他人
5.辦事過程中切忌疑神疑鬼
6.偏激是辦事過程中不可小覷的缺陷
7.不要懷著怨氣去工作
8.“死要面子”必然“活受罪”
9.做事優柔寡斷必定要錯失良機

前言

近期的熱播劇《潛伏》一度引起觀眾的巨大反響。由孫紅雷飾演的余則成和姚晨飾演的翠萍成為該劇的兩大亮點。翠萍說話大大咧咧,從來不動腦子,這在她初到天津的那場戲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馬隊長和余則成去接她。她見面就大發其火:“害得老娘在這裡等了兩個時辰。”在車中,猛然看見窗外的日本兵,翠萍坐起來就嚷:“鬼子!”她在說這些話時,根本沒有動腦想想,在天津這個危險地方,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小心謹慎。在這一點上,余則成就比她成熟、老練得多。在危機四伏的環境裡,余則成說話做事非常用心,“偷運錢教授”、“借用錢斌”、“刺殺陸橋山”、“營救邱掌柜”、“竊取黃雀計畫名單”、“李涯錄音帶事件的絕地反擊”等一系列任務的圓滿完成就是很好的證明,最終余則成出色地完成了潛伏任務。
有句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那么智者相逢誰人勝?看完《潛伏》後,很多人可能就會說:如余則成這樣會說話、會辦事者勝。
這話雖然有誇大說話辦事作用的嫌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說話辦事能力在我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家仔細看看我們周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同樣實力的兩個人,誰最先取得了成功呢?十有八九是那位有良好談吐,辦事靈活周到的人。也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在朝著會說話、會辦事的目標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而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這種需求,一些關於說話辦事的書籍也大量湧現。這些書大都翔實地列舉出了很多條說話技巧,很多個辦事訣竅。可是很多人讀過之後,卻發現自己說話依然是欠妥當,辦事能力也還是不令人滿意。難道這些書籍中所開列的說話技巧、辦事訣竅只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抑或這兩樣能力是天生的,並不是後天可以學來的?我們對此經過仔細分析,發現了其中的癥結所在:這些讀者之所以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說話沒有多動腦,辦事也沒有勤用心。
針對這種情況,在本書中,我們不光把一些說話技巧、辦事訣竅告訴讀者,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說話辦事過程中需要思考和注意的問題以及有可能被忽略的問題都一一給讀者開列出來,以培養讀者說話辦事時動腦用心的能力。
比如,我們說,要想讓自己的話更有效,就一定得說話在理。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你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做的是教給你如何能夠把話說在理上,如何讓有理的話聽起來更具感染力,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
說話是這樣,辦事也是同理。在列舉一些關於辦事訣竅的內容的同時,我們會巧妙地傳達給讀者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在自己辦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拋開自己以前不太妥當的辦事習慣,用心去體會一些辦事訣竅的妙處,然後在實際操作中加以靈活運用。
總之,在本書中,我們傳達給你的不僅僅是說話辦事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用這一方法時,你的頭腦和心靈該有怎樣的準備過程,而這正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能力。全書事理結合,極具生動性和可讀性,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真的可以獲得不同於以往的收穫,成為一個說話辦事的高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1.會說話幫你贏得好人緣
當今社會,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已經越來越被人看重。無數的社會現實也已經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擁有一個好人緣無論在生活還是事業上都是大有裨益。可是怎樣才能讓自己贏得一個不錯的人緣呢?其秘訣之一就是要會說話。
話語的力量果真這么大嗎?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吧。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放過牛,討過飯,做過和尚,結交了一批窮朋友。做了皇帝後,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便漸漸襲來,於是他很懷念過去的窮朋友,總想找機會與他們敞心敘談。
有一天,一個人從鄉下趕來,一直跑到皇宮門外,在他的哀求下,傳話官進去啟奏說:“有舊友求見。”朱元璋吩咐傳進來,那人見面後即下拜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蔡將軍。”朱元璋聽他說得含蓄、動聽,心裡很高興,回想當年饑寒交迫、有樂共享、有難同當的情景,心情很激動,所以立即封他為御林軍總管。
這個訊息讓一位窮朋友聽說了,心想:同是那時候一塊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也該有所收穫。於是他也千里迢迢從老家趕到南京,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面,這位老兄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盪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湯都撒在泥地里,你只顧順手從地下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草葉子也送進嘴裡,卡住喉嚨。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併吞下,才把草葉子順進肚子裡去。”
這位老兄還在那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往哪兒擱。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
你看,同是幼時好友,說的又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其結局卻是天壤之別,會說話的人讓朱元璋心情激動,對他大加封賞,而不會說話的人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落得個奔赴黃泉的下場。由此看來,言語的作用還真是不可小視呢。
當今社會,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言語在人際交往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如果說是否會說話是一個人能不能擁有好人緣的決定性因素一點也不過分。有句話不是這樣說: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會說話的人說得悅耳順心,這樣的人誰不願意與他交往呢,好人緣的產生順理成章,而不會說話的人卻讓人厭煩不已,這樣的人誰遇見了不避而遠之,要想有個好人緣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中的焦裕祿,最終獲得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頒獎之後,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謝詞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卻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話音剛落,贏得全場一片掌聲。
在頒獎舞台上,李雪健巧妙地說出了這樣兩句話,既讚美了焦裕祿的為民奉獻精神,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給人留下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
正如人們經常說的那樣,話說得巧妙、得體,會讓人從心眼裡感到舒服,從而也會賺足人氣;而如果說得不妥,別人聽著不順耳,那么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也會一落千丈。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獎賽中奪得頭名。主持人問這位激動的歌手有什麼感受時,他說:“今天我得了第一名非常高興,我賭得了獎金,而且也賭到了名聲。”這“賭”字剛一出口,全場就一片譁然,噓聲不斷。在這種隆重的場合如此說話,只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這位“新秀”的形象在觀眾心目中大打折扣,即使當時他參賽的動機真的是要賭上一把,也不能在這樣隆重的場合堂而皇之地說出來,因為這樣的回答與觀眾的心理預期大相逕庭,人們從心理上很難接受。毋庸置疑,這位選手今後的人氣指數肯定不會高了。這就是不會說話給自己招來的麻煩。
要想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要想在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單位同事等等人群中有一個好人緣,就從學會說話開始吧。
【說話箴言】
要想給人留下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要想擁有一個不錯的人緣,就要會說話,就要把話說得巧妙,說得得體,說得讓人從心眼裡感到舒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