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東山》

《詩·東山》是周公東征歸來為慰問戰士而作的,有著悠久的歷史,流傳至今。

我徂東山,慆(tāo)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yuān)蜎者蠋,烝(zhēng)在桑野。
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果臝(luǒ)之實,亦施於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町畽鹿場,熠燿(yìyào)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鸛鳴於垤,婦嘆於室。
灑掃穹窒,我征聿(yù)至。
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lí),九十其儀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舊說《東山》是周公東征歸來為慰問戰士而作的,這與詩的內容、情調不相符,但與周公東征的事有關或許可能。舊注根據《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二年東征,三年踐奄”和《孟子》:“(周公)伐奄三年討其君”的記載,認為這首詩涉及的是周公鎮壓奄國叛亂的戰爭。未知是否。
這是國風中最出色的抒情詩之一。寫征人思前想後,內心活動很複雜。他既為自己生還,今後能過上和平生活而欣喜,又為自己走後,家園殘破而萬分擔憂;然而對故鄉深厚的愛,又給予他重建家園的勇氣和信心。再者,詩中寫征人對妻子的懷念,無論是從妻子方面構想,還是從自己方面著筆,都不是泛泛寫來,而是藉助一些看來是瑣屑的,實則是細膩的描述,來抒發自己對妻子那種樸實而深厚的情意,非常真實。
《詩·東山》是寫軍士到東山出征了三年才回來的詩。
寫征人的內心獨白:
“當年新婚,愛好甚摯,
久睽言鏇,不識舊情未變否?”
這是憂慮與妻子闊別長久,未知其會不會移情別戀,正所謂“近鄉情更怯”耳 。
“我徂(往)東山,慆慆(狀久)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回來時細雨迷濛。這個“蒙”既指細雨的迷濛,又不但指細雨迷濛。軍士出征了三年才回來,在這三年中同家人音訊不通,不知家裡情況怎樣。有的想到也許是
“鸛鳴於垤(土丘),婦嘆於室”;
有的想到也許那個姑娘已經出嫁了: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出嫁),皇駁(指馬的毛色)其馬。
親結其縭(她母親親自把佩巾替她結在帶上),九十其儀(禮物很多)。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新人很好,舊人怎么樣)”
正因為軍士在回家路上有各種各樣想法,心裡感到迷茫。所以這個“蒙”字不光寫細雨,也反映了軍士迷茫的心情。所以說“聖於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