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談話錄》

《許倬雲談話錄》,許倬雲口述,李懷宇撰寫,2010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許倬雲的學思歷程跨過了許多學科,包括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考古學等。許倬雲口述,從無錫世家許家談起,回憶抗戰軍興遷徙不斷,雜讀群書,勝利後受教輔仁中學,入台灣大學名師雲集,赴芝加哥大學大開眼界,積極參與民權運動,回台身經砥礪,後任匹茨堡大學教授至今,其間與文化大家切磋學問,構建思想體系,心繫台灣起飛,關注大陸改革,推動兩岸高等研究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許倬雲談話錄》許倬雲談話錄

許倬雲,1930年生,一生輾轉變動,是真正從中國走向世界的知識人。

本書上篇為許倬雲口述,從無錫世家許家談起,回憶抗戰軍興遷徙不斷,雜讀群書,勝利後受教輔仁中學,入台灣大學名師雲集,赴芝加哥大學大開眼界,積極參與民權運動,回台身經砥礪,後任匹茨堡大學教授至今,其間與文化大家切磋學問,構建思想體系,心繫台灣起飛,關注大陸改革,推動兩岸高等研究院。泛舟萬古江河,探索歷史變幻與價值重建,思考中國轉舵與世界融合。

下篇從訪問者角度,雜記談話因緣,講者動情,聽者會心,相激相盪,直觀呈現智者人格魅力。此外四十餘幅影像,展示出一個人、一個家庭百年來的歷史氣象。

相關評論

許倬雲的學思歷程跨過了許多學科,包括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考古學等。他說,我不在乎做大師,我看見好的就拿,我一直是開放的,這是性格問題。特別是考古,許倬雲有話曰:“我說句狂妄的話,到任何窮鄉僻壤,只要有考古的單位在那裡,我一進去準有飯吃。因為考古界的人都知道我,許多人和我是朋友。 ”若借用柏林的“刺蝟與狐狸”之喻,許倬雲就是那種知道許多事的狐狸型學者,興趣廣泛,讀書博雜,治史也大氣,扛得起大題目。斷層切面,這是許倬雲做學問的習慣,以文化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政治系統建立四面四角的立體型,將歷史從時間線上切成段後,比較研究。歷史永遠在變,人間不變的事情就是變。許倬雲認為,研究歷史之人,所用方法各異,真正有價值的,是蘊藏在方法中那種不斷探索前進的理智。即便是已享譽中外的《西周史》,許倬雲也遺憾自己當時未論及大諸侯,而使該書沒有和接下去的春秋史接軌。只是時過境遷,自己治學已不想回到古代,更關心現時的世界,最想寫的是21世紀大轉變的問題。

做通史研究,是治史學人普遍的心愿。許倬雲七十多歲才做出一部類似通史的通俗著作《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展與轉折》,以世界為背景,不寫政治、戰爭、制度、帝王將相,只寫老百姓。他是要大家明白,只有人類社會和個體的人,具有真實的存在意義,其他都是經常變動的,不是真實的存在。

在學術領域辛勤耕耘之外,許倬雲始終不失觀察世界和判斷世界的熱情。留學芝加哥大學期間,一邊接受嚴格的學術訓練,一邊熱心參加當地的社會活動。回到中國台灣後,在台大歷史系和史語所這兩大現代學術機構中,他既是管理中堅,又是學術新星。 40歲重去美國,致力於專業研究,所作之文編集成 《依仗聽江聲》、《江渚候潮汐》、《江心現明月》、《江口望海潮》等。

“從這個微型世界中,就像從一個典範中,他了解到什麼才是整個人世間必不可少的東西。 ”這段話是阿倫特用來描述雅斯貝斯夫婦的。與孫曼麗的婚姻,也讓許倬雲有類似感受。他說,沒有她,我不能過日子。世間何物似情濃,孫曼麗一輩子照顧丈夫,任勞任怨,張允和稱她是“慧眼識英雄”的奇女子,在孫曼麗自己看來,則只是在愛一個人時做的事情。真摯而堅定的感情,往往可以帶給一個人一生的寧靜與欣悅,許倬雲多次表達對自己愛人的感激,在人世有這樣的感情基調,為學術的一生得以有堅實的步伐。

反思一生的學術研究,許倬雲給自己冠以“旁觀者”之名,終身殘疾的他,從幼時見人奔跑跳躍、遊戲玩耍,到目睹戰火死亡而起悲苦之思,又及成年時見人於時局漩渦中掙扎彷徨至淹沒於狂瀾,人世的悲喜劇乃至小鬧劇,在他眼前有洪波湧起之勢,又有煙消雲散之景,他則始終都如坐在一邊的目擊者而非親歷者。耄耋之年,回顧述說生命史、學術歷程,他少有篳路藍縷、發凡起例的艱辛情愫,多的是對自己人生際遇的種種感恩,對人世和生命充滿了敬畏與悲憫。

在公共空間言論較為活躍的人中,露才揚己,沉厚不足,刻峭寡合其實不諳世務者為數不少。而許倬雲的聲音則穩重、沉厚。李懷宇大概是迷上了這樣的聲音,多次拜訪許倬雲而終成此書。小輩拜訪長輩,多作仰頭探詢狀,不免多問這個那個你怎么看,欲借其智識以助自己觀察世界理解世情。李懷宇也有這個傾向,不過畢竟是中年之人,較為克制,備了功課問問題,小而精,意在起傳承起合之功,使得許倬雲能信馬由韁,侃侃而談而順理成章。每一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部人生正劇。即便在浩漫的歷史長河中只如細浪微瀾,亦自有其價值。許倬雲的這一部,也是如此。

圖書目錄


上篇談話錄
第一章抗戰歲月
我的父親
孿生兄弟
旁觀者
救亡與啟蒙
慘烈的勝利
最苦是百姓
第二章輔仁中學
無錫社會網路
東林遺風
雜讀群書
人心思變
第三章台灣大學
從外文繫到歷史系
名師雲集
傅斯年
終生受用
第四章芝加哥大學
顧立雅
民權運動
家書抵萬金
韋伯理論
門外的世界
第五章思言時代
小蘿蔔頭
《思與言》
蔣經國
殷海光
曼麗是我的救星
第六章匹茲堡大學
如切如磋
楊慶堃
王小波
研究中學習
第七章台灣起飛
開放黨禁
開放報禁
台灣的本土化
經濟互動
第八章大陸改革
淚下如雨
改革開放
文化危機
第九章學術活動
“中央研究院”
蔣經國基金會
高等研究院
第十章歷史漫步
中國轉舵文藝復興
價值重建
夢裡社會
生物科技
《萬古江河》
下篇江上閒思(李懷宇撰寫)
小引
一變是不變的常態
二風聲雨聲讀書聲
三春色如許
四世間何物似情濃
五一時多少豪傑
六百花錯拳
七詩與真
八紙上風雲
九歷史是長新聞
十中年砥礪
十一日暮鄉關
十二教徒當如王小波
十三刺蝟與狐狸
十四敬畏和悲憫
十五江河入海
附錄
許倬雲先生事略
許倬雲先生著述簡目
談話錄人物小引
上篇
許伯翔
許翼雲
張愛玲
錢基成
鹿橋
錢穆
方東美
英千里
臺靜農
李濟之
葉嘉瑩
沈剛伯
董作賓
李宗侗
勞乾
劉崇鋐
凌純聲
芮逸夫
傅斯年
顧立雅
錢存訓
王世傑
李敖
宋時選
蔣經國
雷震
殷海光
張灝
林毓生
陳鼓應
南懷瑾
楊慶堃
王小波
陳誠
余紀忠
李登輝
張忠培
鄧小平
蔡元培
李煥
史景遷
白先勇
陳寅恪
下篇
錢鍾書
逯耀東
梁啓超
蕭乾
張恨水
胡適
魯迅
金庸
古龍
二月河
余光中
瘂弦
高信疆
高希均
黃仁宇
何炳棣
顧準
余英時
張光直
李亦園
沈君山
楊國樞
王雲五
王泛森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