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視點叢書--活佛轉世》

活佛轉世的由來 活佛轉世制的形成 活佛轉世的鬥爭

西藏視點叢書--活佛轉世 內容簡介

這本《活佛轉世》,比較系統、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地介紹了令人感到神秘的活佛轉世的全貌。作者力圖從歷史事實出發,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根據我國有關宗教政策,從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宗教活動中敘述敘述了活佛的由來、轉世的過程、程式、方式、接受佛學教育,在寺廟的生活、地位、等級、世系、執掌僧職,接受中央政府的賜封,轉世的紛爭,直到圓寂、塔葬等問題。

西藏視點叢書--活佛轉世 本書前言

活佛轉世正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引起人們的關注。奉獻結讀者的這本《活佛轉世》,比較系統、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地介紹了令人感到神秘的活佛轉世的全貌。作者力圖從歷史事實出發,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根據我國有關宗教政策,從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宗教活動中敘述敘述了活佛的由來、轉世的過程、程式、方式、接受佛學教育,在寺廟的生活、地位、等級、世系、執掌僧職,接受中央政府的賜封,轉世的紛爭,直到圓寂、塔葬等問題。全書分為十章,敘述了轉世佛在人間世界的活動。活佛是藏傳佛教在強烈的崇拜偶像象徵物的基礎上,根據佛教的發展、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人們把出家為僧的教派首領、賦予特殊的地位、崇拜他為在世的佛。
佛教發源於印度,後來逐漸傳播到錫蘭、中亞、東南亞、南亞、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成為世界性的宗教,藏傳佛教是我國佛教的一個流派,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地區經過長期的傳播、發展,具有地區性和民族性的特徵。它與印度、日本、東南亞地區的佛教相區別,在內地佛教也不相同,具有深厚特點的活費轉世,這是與其它教派相區別的特徵之一。
佛教從七世紀初傳入西藏,迄今已經歷了一三00年,其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即唐吐蕃時期(七世紀至九世紀初)為早期階段,藏族稱作佛教的前宏期,五代宋初(九世紀初至十世紀初)是滅佛停滯階段,宋代(十至十二世紀)為佛教的復興階段(稱為後宏期),元至清中葉(十三世紀至十九世紀初)是穩定和發展階段,清末至民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佛教開始走向衰落。活佛轉世產生在第三階段,它也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從佛教理論上,很早就強調在現實世界中佛的作用,人們祈禱的保佑。使人感到佛就在世上。但是作為佛附身於人體,是經過了很長時間才提出來的。 這種理論在藏族稱為化身,藏語讀作"朱古",蒙古語讀為"呼畢勒罕"。從有活佛到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的新發展。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藏語意譯為"上師"或"上人"。對佛教寺院的首領和高僧才稱喇嘛,一般出家人稱扎巴,後來扎巴也被稱為喇嘛,藏傳佛教的特點,是顯宗和密宗的密切結合,除顯宗要求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外,密宗還要接受灌頂,特彆強調皈依,以喇嘛為師,受到信仰者的特別崇敬,喇嘛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高僧圓寂以後,為其尋找轉世者,開始於元朝西藏噶瑪噶舉派,至格魯派的出現,並成為主要教派後,西藏出現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系統。這兩大系統的推廣,盛行於清初,西藏有十多個教派爭相效仿,在蒙藏等許多大寺廟中高僧都實行活佛轉世。到清朝中葉,活佛轉世制度逐步法制化,轉世的程式越來越複雜和神秘化,以神秘化來顯示轉世者的神聖,而神聖又具有神威,靠神聖加神威來樹立權威,使信徒們更加崇拜。
活佛轉世的權力,雖然表面上以前世的預示、遺囑,借前世的某件事,作出預示的解釋。但真正的權力則操縱在掌有實權人的手中。因此在活佛轉世過程中曾存在著徇私舞弊,或以姻親有關係、同族親友關係,藉機謀取政治、經濟得益、從而引起紛爭,由於西藏實行政教合一制度,主要活佛轉世不僅僅是教權、財權問題,還涉及到對西藏社會的統治權問題。這自然影響到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政府的權力,因此中央政府制定其活費轉世辦法。清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中央政府頒布發了金瓶掣籤制,把活佛轉世置於中央政府的監督下,實際上由中央政府控制主要活佛的轉世。
西藏佛教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從蒙元時期開始得到了發展。元朝政府不僅支持西藏僧人,而且賦予政治權力,出現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元朝的統治者對國內民族問題的處理是善於利用佛教來治理西藏。為了利用佛教,而採用尊佛的一系列措施。西藏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管轄下,佛教得到迅速發展,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力,西藏佛教勢力從此開始走上了依靠中央政府支持而生存發展的道路,不管是元末取代薩迦的帕竹派,還是明末清初的格魯派無不如此,這種關係並不因為中央政權的更迭而受到影響,這種隸屬關係以及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體現在政策的邊疆性和繼承性上,明朝政府繼承了元朝政府治藏政策,"因俗以治,"仍從佛教入手,"善用僧徒"《明史》記載,"元尊番僧為帝師,授其徒國公等秩,故降者襲舊號。"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帶頭率先歸順明朝,受封為明朝官吏。以後又封西藏教派首領為八大法王,使他們秉朝廷的意旨治理西藏,整個明朝統治時期使西藏得到穩定發展,明末西藏格魯派興起,其領袖宗喀巴及其弟子大慈法王,以及後來的再傳弟子達賴、班禪活佛均傾心於中央政府,西藏佛教同中央政府關係密切,以政治、宗教的雙重身份隸屬於中央政府管理下的西藏地方政府。
清朝政府對西藏的佛教政策,不僅是承上啟下的繼承,而且還有創新,既以"興黃教,以安眾蒙古",又以"興黃教安群生"。清朝政府對藏傳佛教作出了許多法律規定,在具體執行時,又有一定的靈活性,充分地體現在政興則教興,教興則政興,兩者相結合,使雙方在政治上互相利用,雙方均自覺、主動維護這種關係。例如元代先是薩迦,後是帕竹主動歸順中央王朝,獲得中央王朝給予統治藏區的權力。藏區的政權也因而得到發展,格魯派得勢絕非只是靠宗喀巴宣揚其《菩提道次第廣論》及《略論》等教理所能實現的,主要依靠的是政治軍事勢力,其沉浮均取決本身依靠的世俗政治力量的大小,當然也有賴於本身內部的實力,為自身的生存發展尋找出路,以便擺脫信奉噶瑪噶舉派的藏巴汁強權帶來的困境,為振興格魯派,先是三世達賴喇嘛赴內蒙古,得到蒙古俺答汁的全力支持,後來又得到明朝中央的冊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後,轉世於蒙古地區,繼之五世達賴喇嘛和四世班禪又請蒙古固始汁率兵進藏,平息了藏巴汁勢力,噶瑪噶舉派從此一蹶不振。格魯派在蒙古的支持下,擺脫了束縛而獲得了發展,而使蒙古人統治西藏達八十餘年。清朝進軍西藏,取得直接對西藏的統治權,清朝政府對蒙藏地區採取的策略是護佛、崇佛、信佛、利用佛教又限制佛教。最初采以政教分離政策,建立噶廈政府以治世俗,發生三噶倫之亂時,達賴出力平息有功,便令達賴喇嘛執掌政教,集兩權於一人,《欽定二十九條》體現了這一精神,清朝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都制定了活佛轉世制度,總之,歷代統治者利用活佛在社會上的地位,"使世世轉世的呼畢勒罕,以鎮服僧俗",加強其統治。"詔達賴、班禪兩汗僧當世世永生西土,維持教化,故衛藏安,而西北之邊境安,黃教服,而準、蒙之番民皆服"。歷史表明活佛本身必須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才能興教,鞏固活佛的地位,我們對活佛轉世制度的研究剛剛開始,我們奉獻給讀者的這本書,力圖用唯物主義觀點來敘述活佛轉世,由於我們水平有限,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西藏視點叢書--活佛轉世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活佛轉世的由來
第一節 西藏各教派的傳承
第二節 活佛轉世的佛教理論
第三節 活佛轉世的社會歷史背景
第四節 活佛轉世制的形成
第二章 轉世的程式
第一節 轉世的宗教活動
第二節 轉世的宗教活動
第三節 尋方轉世靈童
第四節 活佛名號
第三章 活佛轉世方式
第一節 前期轉世法
第二節 西藏拉薩金瓶掣籤
第三節 北京雍和宮金瓶掣籤
第四章 童年的活佛(呼畢勒罕)
第一節 靈童的迎迓及坐床
第二節 童年的教育
第三節 幼年的生活
第五章 活佛的地位
第一節 活佛的等級
第二節 活佛在政教合一制度中的地位
第三節 活佛在社會上的影響
第六章 寺廟與活佛
第一節 活佛與寺廟的關係
第二節 寺廟機構與活佛
第三節 活佛與寺廟的財產
第七章 中央政府與活佛轉世
第一節 噶瑪噶舉派的活佛轉世與中央政府
第二節 達賴、班禪轉世與中央政府
第八章 披著袈裟的僧官與轉世紛爭
第一節 披著袈裟的僧官
第二節 活佛轉世的鬥爭
第九章 主要活佛世系
第一節 達賴、班禪世系
第二節 哲布尊丹巴、章嘉世系
第三節 阿嘉、嘉木樣等世系
第十章 活佛圓寂
第一節 活佛延壽與圓寂
第二節 塔葬
第三節 轉世與停止轉世
附錄
一、指認呼畢勒罕定製
二、喇嘛說
三、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
四、喇嘛轉世辦法
五、國務院關於第十世班禪大師治喪和轉世問題的決定(摘要)(1989年1月30日) 六、國務院關於特準經金瓶掣籤認定的堅贊諾布繼任為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的批覆
七、國務院頒授予第十一世班禪金冊冊文:授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金冊 八、主要活佛佛號表
九、主要參考著作
後記

西藏視點叢書--活佛轉世 文章節選

布達拉宮
嘉黎縣男童堅贊諾布中籤後被認定為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轉世真身

轉世的程式

活佛傳世的程式,起初比較簡單,後來越來越複雜,特別是大活佛的轉世,不僅手續繁多,還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活佛的地位不同,分成不同的等級,活佛所在的寺廟規模不同,其政治經濟地位也不同,轉世的程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的程式,大體是以活佛生前的預示和遺囑提供的線索,或別人虛構的線索,通過占卜、降神、觀聖湖等方式確定其下一世活佛出生的方向,然後,前往尋訪轉世靈童。對尋訪的幼童進行了解、觀察,對尋訪到的若干幼童還要進行篩選,最後確定其轉世靈童。迎回寺廟,舉行坐床。


第一節 預示轉世

活佛轉世"預言"藏語稱為"龍單",有許多活佛的圓寂前,往往預示或遺囑自己再次降生的地點,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遺囑、有夢示,或者對某一地方的讚譽、委婉預示或以詩或書面預示等。後人為了便於行使權力,借前世活佛的某件事做出轉世預示的解釋,也有活突然圓寂,並未留下遺言或預示,則以卜、降神等方式確定。
活佛轉世主要以寺廟為基礎,以靈魂轉世之說為根據。在西藏,活佛的社會地位很高,元朝薩迦派的八思巴有活佛的尊號。元朝已見使用"活佛"的名詞。元朝詩人韓邦靖的詩句中有"更寵番僧取活佛,似欲清淨朝西天"朱古與活佛兩個詞不完全相等,朱古,俗稱為活佛,這種提法可能更確切一點,活佛轉世,是從噶瑪噶舉派開始的,噶瑪噶興趣派高僧在十三世紀中葉,與薩迦派進行鬥爭的過程中,為了維護本教派的利益,防止教派內發生分裂,突出教派首領的地位,利用在西藏宗教界流傳的佛的化身的說法,以轉世的傳承方式來鞏固教派的政治、經濟特權,開始了轉世制度。高僧在生前預示和留下遺囑,作為後世轉世提供的尋訪轉世靈童的線索。
格魚派最早採取活佛轉世,應該說是從達賴喇嘛開始,據說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索南嘉措應蒙古土默特首領俺答汗邀請,前往青海。俺答汗贈以"達賴"成為達賴喇嘛系統的專用佛號。索南嘉借為三世達賴喇嘛,一五八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內蒙古地區圓寂,據說三世達賴喇嘛曾立遺囑轉世於蒙古。這種預言在西藏佛教中有許多記載,如周加巷的《宗喀巴傳》引經典預言說,佛陀對阿難說法時,預言未來會誕生宗喀巴,並在西藏建立噶丹寺。這種預言實際上是偽造的,但預言卻能使很多信徒相信,在經典中有許多預言,頗難理解,往往後人附會解釋。活佛轉世預言,是頗受重視的,根據三世達賴喇嘛的遺囑,蒙古統治者與格魚派上層喇嘛安排以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後裔為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關於達賴喇嘛轉世的預言有真有假,也有後人加以附會。如阿旺多傑的《六世達賴他央嘉措密傳》預言了他央嘉措出生年代以及出生的方向等,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一首詩"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翼借我,不到遠處去飛,只到理塘就回"據說這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前對轉世的遺囑,嘉木樣活佛就是根據他央嘉措的這種預言,尋認理塘的噶桑措轉世成為七世達賴。據說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一九0八年離京回藏,經青海的夏宗寺時,曾把一雙靴子遺放在夏宗寺後面,在視察村子時,讚揚這是一塊美麗的吉祥地,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後,這種附會被作為尋找十四世達賴的依據之一。
格魯派中另一大活佛是班禪額爾德尼。據說他是無量光佛的化身。羅桑卻吉堅贊是格魯派中開闢基業、立有卓越功勳的重要人物,根據《菩提道次第傳承高僧傳》所記,三世班禪羅桑丹珠圓寂前,向大弟子克珠桑結益希敘述他將很快降生於拜哇地方,克珠桑結益希在後藏蘭倫熱布奚卡的竹拜哇村住了一個月,進行了詳細觀察和調查,認為曲結巴丹桑布幼童是三世班禪羅桑丹珠的轉世靈童,即四世班禪羅桑曲結。
關於章嘉活佛的轉世,在《蒙藏佛教史》中,有一段追溯前世虛構的轉世遺囑,說五師祖索坡苦巴專學佛典、經律、翻譯經卷,名望很高,有門徒千餘人,將圓寂時,宣諭四大佛教門徒等,集合於祖師修法處,宣揚密宗教義後,諭眾日:今擬棄此而去西方,諸眾勿以我去,因生哀憐,而要強留,世界眾生,莫不有死、衣、食、住、行、亦無所有,唯願死後,早到西方,斯為極樂。說完後,靈魂即上升天空,隨之誦經,肉本已棄於地下,誦經之聲尚在雲際,歷歷可聞,僧眾見狀,悲泣交集,鹹乞求回世,頂禮哀眾日,勿再悲哀。我已回來,復歸於塵世矣,遂將靈魂賦予肉體之內,迄第二甲寅之年,乃圓寂而去西方極樂世界,遺體荼毗,當此次圓寂之時,眾見一少年乘馬而來,毛色淡黃,鞍似海螺所在,及抵寂所,下騎牽贈之,轉瞬而少年不見,又有龍王人等來贈珍璧禮品無數,這是以充滿宗教色彩的故事形象化、理想化地描述其轉世,在章嘉二世阿旺洛桑卻丹(一六四二�D�D�D一七一五)圓寂前,噶欽喜饒達傑等僧徒提出希望他能預示轉生,他說:"你們向三寶祈禱,我亦祈禱三寶",言鏇圓寂,遺言簡短,不明說轉世,而讓僧徒深思,要弟子一心祈求三寶,藉助三寶之護持,進行轉世,第五世班禪羅桑益喜(一六六三�D�D�D一七三七)向嘉色活佛晉美益希扎巴,珠旺賽化仁波且,拉莫護法,乃究護法,噶棟護法等求示章嘉活佛會不會轉世的預言,他們都預言將會轉生。但不知在什麼地方降生,拉莫大護法說將在活佛自己願意的地方降生,噶棟護法也說將在活佛自己的地方降生。就是說轉生在安多地區,乃窮護法說按他駐的寺院算,當在西北方向,珠旺賽化仁波且說, 將在寺院的北面出世,這寺院是指佑守寺,後來尋找到了二世章嘉呼圖克圖。二世章嘉阿旺羅布桑卻拉丹圓寂前,對清高宗說,"我自入寂之後,三世章嘉呼圖克圖圓寂前,親筆書呈獻藩院,轉奏宣宗皇帝,預示轉世,活佛轉世的預言和遺囑往往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咯爾喀蒙古的最大活佛是哲布尊丹巴,據說蒙古阿巴岱汗到西藏請多羅那他往蒙古,但多羅那他沒有立即答應,只同意以後前往。後來他到喀爾喀傳教,崇德七年(一六三四)在蒙古喀爾喀部的庫倫圓寂,轉世於喀爾蒙古,以士謝圖汗袞布多爾濟之子扎那巴扎爾為多羅那他轉世靈童,這是有權有勢的貴族家庭的靈童。五世達賴喇嘛授以其哲布尊丹巴之尊號。後來一世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將入寂前,有人問"今欲轉生於何處?"預言曰:"達世哲布尊丹巴圓寂後,在轉世問題上蒙古王公發生紛爭,最後以世宗敕旨為準,以達爾漢親王之子為二世哲布尊丹巴。"
實際上活佛轉世受到強烈的世俗政治影響,不是單純的宗教事務,而且往往形成權力之爭,如拉卜楞寺的一世嘉木樣俄昂宗哲(一六四八�D�D�D一七二一)圓寂,其是否轉世形成權力之爭,直到一七四三年尋訪了轉世靈童,嘉木樣活佛轉世系統才從此正式開始。
活佛轉世的預示,也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如活佛圓寂時,其弟子在其所住的屋頂,點燃一把煙火,並登樓觀察煙飄的方向,認為這是活佛投生的方向,如十三世達賴圓寂時,其煙向東北而去,有人說,十三世達賴圓寂,其頭扭向東北,就是扶正後,復扭轉東北,認為這是預示其轉生青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