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國·曠世奇觀:中國地標》

《行走中國·曠世奇觀:中國地標》

《行走中國·曠世奇觀:中國地標》是王其鈞所著的一本書籍。

作者: 王其鈞 編著

《行走中國·曠世奇觀:中國地標》《行走中國·曠世奇觀:中國地標》

出 版 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8-1
版次: 1
頁數: 175
印刷時間: 2006/08/0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130900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一部適合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輕鬆閱讀的人文地理百科全書。它生動活潑的文本與知識專欄的理性概括相結合,全面展示了祖國大地的起伏滄桑與人文風情;匯集眾多攝影名家的珍貴攝影作品,帶給您強烈的視覺衝擊; 並用圖書雜誌網路等各種全新的編輯手法融匯貫通。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淵源流長,綿長的歷史鑄就了其輝煌燦爛的文明,古建文化便是其一。本書即以介紹璀璨的中國古建文化為出發點,定位於不同的時空”地標”,選取了大量中國古代優秀建築作品,從建築本身和人文背景兩方面加以介紹,將中國絢麗多彩的建築文化及其背後生動有趣的故事展現在讀者面前。它在結構上包括正文、手繪圖,照片,專欄等幾部分,文字簡潔優美,版式清晰明快。精巧、周全的設計使晦澀的建築專業知識不再枯燥,將給予您全新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王其鈞,教授。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後在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獲碩士學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博士學位。現擔任英國格拉斯哥美術學院駐中央美術學院合作辦學項目英方負責人,並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其著作頗豐,並曾榮獲“國家圖書獎”等獎項。

目錄列表

總序 江山多嬌 魂脈永系
本書導讀示意圖
自序
宮殿薈萃的古都
故宮完整對稱的建築布局
故宮的防禦建築與設施
故宮皇城正門——天安門
莊亞神聖的故宮外朝三大殿
故宮太和殿前的各色設定
皇帝寢宮——故宮後三殿
富有生活情趣的故宮東西六官
頤和養性的故宮寧壽宮區
象徵天穹的建築——天壇祈年殿
龍鳳環繞的天壇祈谷壇
祭天之所——天壇圜丘壇
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天壇皇穹宇
造型別致多樣的天壇附屬建築
清代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
明清北京內城的正門——北京正陽門
北京為數不多的箭樓之一——正陽門箭樓
“碩果僅存”的北京城東南角樓
十三陵的特色設定與優美的附區環境
十三陵神道上的帝王儀衛——石像生
十三陵中的第一個皇陵——長陵
十三陵中的最後一座帝陵——德陵
北京境內最著名的長城
現今保存完好的長城地段這一——慕田峪
陡直險峻的一段長城——盧溝橋
拱衛北京的古老門戶重鎮——宛平城避署靈寢兩陪都
建築齊整的避署山莊宮殿區
清關內第一陵——清東陵
孝莊文皇后陵寢——昭西陵(清東陵之二)
清東陵內規模最大的陵寢——孝陵(清東陵之三)
康熙大帝的陵寢——景陵(清東陵之四)
相依而立的雙妃園寢(清東陵之五)
氣勢壯觀、地宮精美的裕陵(清東陵之六)
地下佛堂——裕陵地宮(清東陵之七)
裕陵妃園寢(清東陵之八)
一目盡覽的定陵(清東陵之九)
建築奢華的定東陵(清東陵之十)
清朝關內第二大陵——清西陵
清陵內的皇家寺廟——永福寺(清東陵之二)
清西陵中的首陵——泰陵(清東陵之三)
泰陵中古樸的石雕作品(清東陵之四)
 西陵中第二座帝凌——昌陵(清西陵之五)
 孝和睿皇后陵寢——昌西陵(清西陵之六)
 樸實凝重的道光陵寢——慕陵(清西陵之七)
 清代最後一座帝陵——崇陵(清西陵之八)
 萬里長城東部第一關——山海關
地上古建活化石
 歷經千年的神祠妙境——晉祠
 晉祠內的一絕二寶聖母廟
 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築——平遙古城
 平遙縣衙的主體建築群
 第二大祭孔廟宇——平遙文廟
 風格各具的平遙城隍廟
 充滿傳奇色彩的介休后土廟
 武聖故里的關公廟——解州關帝廟
大清王朝發祥地
 中國現存四大古城之一的遼寧興城
孔子故里
 歷史悠久、建築輝煌的曲阜孔廟
 渲染氣氛的曲阜孔廟門坊建築
 曲阜孔廟內特殊的祭孔設定
 孔子嫡系長孫府第——孔府
三秦大地
 建在八卦中“乾”位的唐代陵墓
 種類繁多、造型新穎的乾陵石雕
 永泰公主墓及其壁畫
大漠邊城 
 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重關——嘉峪關
寶島鄉情
 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內富有地方特色的細緻裝飾
 “龍穴”之中的寺廟——鹿港龍山寺
 雕塑與彩繪並重的鹿港龍山寺裝飾
 台灣最早的孔廟——台南孔廟
其他
 輝煌、絢麗、華貴的琉璃牌坊
 古樸素雅的石、木牌坊
後記
索引
助讀書目

精彩書摘

輝煌、絢麗、華貴的琉璃牌坊
牌坊起源於中國早期的里坊制度。在中國古代,各個居民區都有牆圍繞,只在牆壁上設幾個門以供出八,就形成了街道的兩邊都是高牆的形式,這樣的居民區被稱為“里坊”,里坊的坊門就有表彰的作用。宋代時,里坊制度廢除,坊門也就被牌坊代替了。
牌坊是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物件的一種標誌性或紀念性建築,一般立在建築之薊。如果在牌坊上再加屋頂,則稱為牌樓,不過一般統稱為牌坊。牌坊中等級最高的要數琉璃牌坊。
琉璃牌坊(樓)主要是以琉璃瓦覆蓋頂部,顯得金碧輝煌、絢麗華貴。琉璃牌坊無疑是牌坊藝術品中的精品。因為其尊貴、華麗無比,所以在明清時期,除了特賜的建築外,任何人不準用琉璃瓦造牌坊,也就是說琉璃牌坊只能是皇家禁苑內的建築。
秩祀岱宗”琉璃牌樓
東嶽廟這座大型琉璃牌坊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少有的,它位於北京朝陽門外。東嶽廟琉璃牌坊是坊上加屋頂的牌樓形式,所以也稱琉璃牌樓。這座牌坊為三間七樓,每間下面各有一個拱券門,門洞周圍是清水磚牆,上部則全是琉璃飾件。牌樓中間的坊面書有“秩祀岱宗”匾,表明這裡是東嶽廟,因為東嶽也被稱作“岱宗”。綠琉璃瓦頂的正脊中間,還有太陽圖案。風格簡古、淡雅。
雕刻精緻、色澤晶瑩的纏枝花
東嶽廟牌坊上有琉璃雕的浮雕纏枝花圖案,在拱券門洞上方的上下橫坊之間,是一個長條形裝飾帶,裡面有不同形象的牡丹花,這是其中的三朵。當然,不論是大葉、小葉,還是直立、卷枝,或是黃色、綠色,都是以一大朵牡丹花為中心,既變化又有統一性。花朵葉子均色彩晶瑩潤澤。
明亮艷麗的香山琉璃牌樓
香山臥怫寺內有一座琉璃牌樓,也與眾香界牌樓一樣是三間七樓形式,同時,它也是北京的琉璃牌樓中較著名的一座。牌樓的整體色彩較為明亮艷麗,七樓全為黃色琉璃瓦,檐下有青色斗拱,斗拱下面的枋面滿布黃綠琉璃件,中樓枋心嵌漢白玉匾,兩側樓枋心為金色浮雕二龍戲珠,枋下為紅色牆體。而牌樓的須彌座、券門和坊匾都是漢白玉的,潔淨素雅。
珍貴而有紀念意義的牌樓
國子監內的琉璃牌樓是三間七樓式,位於太學門內,辟雍之南。牌樓辟有三個洞門,門上高聳七座門樓。樓檐下是精美的黃綠相間的琉璃彩畫,下為白色浮雕底座,上面的雕刻異常生動,牌樓牆面為紅色。牌樓上有“學海節觀”和“圜橋教澤”八個字,乃乾隆皇帝御筆。從這簡單的八個字中,可以看出這位勵精圖治的帝王對讀書治學與教育事業的重視。這是目前北京唯一保存下來的專為教育事業而建的牌樓,非常珍貴而有紀念意義。
象徵神佛居地的“眾香界”
頤和園內佛香閣後面有一座五彩琉璃牌樓,為三間七樓形式,是磚石仿木結構,外面貼飾五彩琉璃件,色澤晶瑩,色彩絢麗。這座精美的牌坊就是眾香界,它的正面額題“眾香界”,背面額題“祗樹林”,它與後面的琉璃小殿“智慧海”相依相映,共同象徵著這裡是佛所居住的聖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