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樂圖》

《行樂圖》

《行樂圖》影片根據古典名著《喻世明言》之《滕大尹鬼斷家私》改編而成。屬於《三言二拍》系列電視電影。《行樂圖》是李威執導,倪善承、梅氏等參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家務事”故事,也用淺顯明了道理告訴人們一個“易得田地、難得兄弟”處世名言。它圍繞家庭內部矛盾的情節展開,影片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家務事”的故事。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行樂圖》《行樂圖》
影片根據古典名著《喻世明言》之《滕大尹鬼斷家私》改編而成。圍繞家庭內部矛盾的情節展開,影片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家務事”的故事,倪員外在一次出門收債時偶遇正值花季的鄉村女子梅姑。倪老員外以其古稀之年續娶後室,本來就讓胸無點墨、遊手好閒的大少爺倪善繼兩口子看不過眼,梅姑給倪老員外喜添一個大胖小子後,讓一心想獨霸家產的倪善繼兩口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儘管梅姑受盡倪善繼兩口子的百般凌辱,但梅姑始終大度相迎。好在倪老員外心中有數,在彌留之際就將財產做了一個妥善的安排。倪老員外深知自己去世後,梅姑和自己尚未成年的親骨肉倪善承根本不是老大善繼的對手,就在將所有的田產和房屋交由善繼繼承的同時,給梅姑和善承留下了一幅親手繪製的《行樂圖》……
說起來,滕晉和香河城還是有緣。當年赴京趕考的路上,走到香河城已是身無分紋的滕晉接受過一倪姓老員外的接濟,現如今金榜高中,履新赴職就出任香河縣縣令。雖說有當年倪員外“為官戒貪”的教誨,但就職後第一次接到以一幅《行樂圖》做訴狀的案子時,滕晉就打起自己的小算盤。可要說起滕晉手中這幅《行樂圖》,還得從十七年前開始。 十七年前,致仕在家的倪員外在一次出門收債時偶遇正值花季的鄉村女子梅姑。當時,長袖善舞且精於經營的倪太守喪妻已有些年頭,家奴倪福從老爺的眼神中看出老主子的心思後,從中遊說,讓從小苦日子出身的梅姑做了倪員外的填房。倪老員外以其近古稀之年續娶後室,本來就讓胸無點墨、遊手好閒的大少爺倪善繼兩口子看不過眼,梅姑給倪老員外喜添一個大胖小子後,讓一心想獨霸家產的倪善繼兩口子更是氣不一處來。
《行樂圖》《行樂圖》
儘管梅姑受盡倪善繼兩口子的百般凌辱,但梅姑始終大度相迎。好在倪老員外心中有數,在臨近彌留之前就將財產做了一個妥善的安排。倪老員外深知自己去世後,梅姑和自己尚未成年的親骨肉倪善承根本不是老大善繼的對手,就在將所有的田產和房屋交由善繼繼承的同時,給梅姑和善承留下了一幅親手繪製的《行樂圖》。果不出其然,倪老員外屍骨未寒,梅姑和善承娘倆就被善繼兩口子趕出了家門,住到後院一間破舊的老屋裡。 十三年過去了。十年後的善承已是一個英俊的後生學子,而倪老員外的《行樂圖》被善承當作訴狀就擺在滕晉的案頭。看著倪老員外一手指地、一手抱兒的《行樂圖》,滕晉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書童上茶的意外讓滕晉看出了門道。原來,在圖紙的夾層里還藏著一封倪老員外地下埋金的書信。有了這封書信,靈機一動的滕晉不僅成功地判決了倪家兄弟的財產糾紛,而且自己也在“鷸蚌相爭”中賺了個盆滿缽滿。

精彩視點

影片根據古典名著《喻世明言》之《滕大尹鬼斷家私》改編而成。圍繞家庭內部矛盾的情節展開,影片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家務事”的故事,也用淺顯明了的道理,告訴人們一個“易得田地、難得兄弟”的處世名言。

幕後花絮

《行樂圖》《行樂圖》
《行樂圖》,電影頻道2004年出品的電影,根據古典名著《喻世明言》之《滕大尹鬼斷家私》改編而成。
機智過人的滕晉在赴京趕考經過香河縣時已經身無分文,接受了前太守倪老員外的幫助和“為官戒貪”的忠告。
倪老員外出門收債時遇到落魄的花季少女梅姑,對其心生好感。在老管家的遊說下,梅姑做了倪員外的填房並於次年喜得貴子,令一心想獨霸家產的倪家大少爺耿耿於懷,大肆誣衊和中傷梅姑。倪老員外過世前,為避免梅姑母子日後因為爭奪家產而遭不測,將全部田產和房屋交給倪大少爺繼承,只給梅姑留下一幅親手繪製的《行樂圖》。
倪老員外屍骨未寒,梅姑母子就被倪大少爺趕到後院的破舊老屋居住。十三年後,梅姑含辛茹苦撫養大的兒子,拿著《行樂圖》告到縣衙——新任縣令滕晉那裡。滕晉意外發現了畫中機密,從畫卷的夾層中取出一紙書信。原來,倪老員外在老屋的地下埋藏了白銀五千兩,在牆壁中埋藏了黃金一千五百兩,讓梅姑日後找一位可信的官員為她做主,並許諾五百兩白銀作為酬謝。
狡黠的滕晉“鬼斷家私”,不但成功判決了倪家兄弟的財產糾紛,還靈機一動,將牆壁埋藏的一千五百兩黃金收歸己有。在回縣衙的路上,滕晉將沒有公開的那封書信撕成碎片,拋到風中,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行樂圖》《行樂圖》劇照
影片的畫面柔和淡雅,表演自然貼切。採用插敘倒敘的手法,並用小標題將電影分為幾個章回,一波三折,頗堪玩味。開始以為只是一個老套的悲情故事,隨後以為要講述“易得田地、難得兄弟”的道理,繼而以為是歌頌“清官巧斷家務事”...然而看到最後才發現,電影用層層推進的方法,揭露了人性的本質和弱點,諷刺了官員的貪婪和虛偽。 從頭到尾,故事的主題都離不開一個“錢”字。
滕晉趕考途中巧斷“羊皮案”是為了錢,感激倪老員外是由於被慧眼識才,但也有錢的因素;梅姑嫁給倪老員外的起因是老員外免了她家的巨額債務,兄弟反目的原因更是百分百在於錢。到最後,滕晉利用斷案“漁翁得利”中飽私囊,說到底都是圍繞著錢在作打算。
更為可笑的是,那位堂堂的縣令滕晉,在收受賄賂時自圓其說,竟說不為別人辦事而收的錢,不能算作受賄。在巧取黃金之後,還自言自語地說,如果老員外在世,也能理解他為錢不擇手段的做法,似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天經地義的真理。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