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之城》

薩拉·沃特斯的新書《荊棘之城》,節奏輕快,空靈跳躍,像舞步般流暢,讀來欲罷不能。作者透過描寫維多利亞時代的竊賊文化,編織出結構嚴謹的歷史懸疑小說,她擅於刻畫人心幽微複雜的面貌、營造諜對諜的緊繃張力和神秘氛圍,令人不忍釋卷,因而受到了非凡肯定;全書筆調幽暗詭譎、情節峰迴路轉,絕對會帶給讀者一場難忘的閱讀饗宴。

基本信息

《荊棘之城》荊棘之城

作者: [英]薩拉·沃特斯
副標題: fingersmith
ISBN:9787807428596
頁數:552
定價:32.0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叢書:薩拉·沃特斯作品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9-11-1

內容介紹

倫敦郊區的一個大莊園內,居住著李里先生和他的外甥女莫德,李里先生性格乖戾,驅使莫德終日在圖書室里整理和朗讀藏書。可憐的姑娘從小到大都未踏出過莊園一步,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某日,一位陌生人的闖入給莫德乾涸已久的心靈帶來生機,他就是來教莫德畫畫的瑞斯佛,可天知道,瑞斯佛的真實身份竟然是一個賊,他聽說莫德有4萬英鎊嫁妝,便想出騙婚這條生財之道。

為了確保成功,瑞弗士又找來盜竊團伙里的蘇打下手,經過安排,蘇成為莫德的貼身女僕。在一步步精心策劃下,事情如瑞佛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他不知道的是,莫德和蘇之間竟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蘇越來越內疚自責,看到莫德即將被送入瘋人院,蘇心碎欲絕。

可事情很快急轉直下,原來一切都非蘇想像的那般簡單,十幾年前就開始精心釀造的大陰謀在等待所有的人,一個晴天霹靂般的真相已呼之欲出。

作者介紹

薩拉·沃特斯(Sarah Waters) 英國現代備受矚目的作家,1966年出生於英國威爾斯,現居南倫敦,曾被Granta雜誌選為“20位當代最好的英語作家”之一(2003),並獲得數項文學獎項,如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年度青年作家獎”(2000)、“年度英語作家獎”(2003)、“CWA歷史犯罪小說匕首獎”(2002)、入圍“柑橘獎”(2002,2006)、“布克獎”(2002,2006,2009)等等,被認為是現今最好的小說家之一。

評價

薩拉·沃特斯的新書《荊棘之城》,節奏輕快,空靈跳躍,像舞步般流暢,讀來欲罷不能。這是承自簡·奧斯丁勃朗特姐妹的英文傳統。這世上的文字之美有很多種,《盲刺客》的繁複,《耶魯撒冷之鴿》歌謠般的婉轉感嘆,《人們叫我動物》如月光下寒刃的凌厲。現在又要再加上《荊棘之城》。這是獨舞般的薩拉,喃喃自語的薩拉。
在來自《簡愛》《呼嘯山莊》一樣陰沉、冷峻的英國鄉間城堡之中,在如同《霧都孤兒》一般的陰謀迷霧和身世謎團下,薩拉以欺騙、罪惡、曖昧的戀情為表象,向我們講述六面體的愛情故事。很少有人能在一本書里,如此這般將愛情的方方面面一網打盡。
在故事開端,主人公蘇愛上了莫德,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愛上的是一個幻象。在愛情的最初階段,幾乎人人都會將所愛的對象理想化、完美化。情到深處,甚至會有令人膜拜的衝動。張愛玲會傾訴:面對你,我便低到了塵埃里。而簡愛會抒情:我將上帝的造物當作了太陽,並且因此看不見上帝的光芒了。是我們自己,親手給他加上了光環,推他上了神壇。從這種狀態中脫離出來的人,往往會大呼上當。其實,他的本質從未變過,改變的只是我們自己的眼光。儘管如此,這仍是愛情當中最美麗、也最不能持久的一面。
這就是愛情的“理想面”。此外,《荊棘之城》還講述了愛情的“治癒面”、“雙子面”、“混同面”、“欲望面”、“陰暗面”。其中愛情的“陰暗面”讀來尤為驚心動魄。
既然愛情有著盲目地將對方理想化的一面,那么,每份愛情都像陰謀,有不得不面對真相的那一刻。一開始蘇以為莫德純潔無知,需要加以保護。後來,光環退去,才知道莫德曾經是、現在仍然是色情小說專家,並且在靠寫這些小說度日。這讓彼此之間唯一美好的夜晚也變成了一場誘騙,就像莫德白淨額頭上的墨水漬。
這對蘇,對所有的愛情來說都是一場巨大考驗。愛情的鏈條在火焰的炙烤中不但沒有斷裂,反而是得到了加強和深入。蘇和莫德來到了愛情中更深層次的階段:了解對方真實的樣子,並且接受,同時以完全真實的姿態為對方所接受、珍惜、喜愛。“對方閉上了雙眼,臉頰比珍珠還要光滑,還要溫暖……那額角的污跡還很黑,但我覺得,其實那只不過是墨水。”蘇依舊了解並且肯定莫德本身的價值,雖然遭到損毀和玷污,但一點墨水並不會影響到珍珠的本質。這同樣需要一顆強大、包容、勇敢的心。於是在故事結尾,陰謀、罪惡、財富造成的謎團一一散去,關於各自身份的疑惑也塵埃落定,而愛情依舊熠熠生輝。“莫德把油燈放在地板上,攤平稿紙,把要寫的故事一個字一個字念給蘇聽。”

榮譽

BBC熱門影集《指匠情挑》精彩原著
2002年入圍“柑橘獎”、“布克獎”

媒體推薦

氣氛緊張、步調完美、節奏巧妙,令人驚奇的罕見佳作。
——《周日郵報》
漫長、黑暗、扭曲又令人滿足;絕佳的作品,令人難忘的經驗。
——《曼徹斯特衛報》
完美無瑕的風格與令人愉悅的想像本領,如蛛網般結構繁複。
——《每日電訊報》
天衣無縫的情節布局。
——《觀察家日報》
一旦打開就無法合上的書。
——《英國時報》

目錄

第一部 命運之鑰
第二部 愛恨情轉
第三部 真相大白

書摘

第一章
在那段日子裡,我的名字是蘇珊?崔妮德,大家都叫我蘇。我知道自己幾歲,卻不知道自己出生在哪一天,所以我都在聖誕節慶祝生日。
我是個孤兒。我知道母親已經死了。我從沒見過她,她對我而言也毫無意義,我寧可當薩克比太太的女兒。父親呢?我有易卜斯先生,他在泰晤士河旁鎮子的蘭特街上,開了一家鎖匠鋪。
我第一次思考自己的真實身份,起因於一件往事。
有一個叫弗洛拉的女孩,付了薩克比太太一點錢,帶我去戲院乞討。他們喜歡帶我乞討,因為我的頭髮很漂亮,就和弗洛拉一樣,所以我們倆能很輕易地扮成一對姐妹;如果我沒有記錯,那天她帶我去的是聖喬治馬戲團,演出的劇目是《霧都孤兒》。
我的印象很深刻,因為表演太糟了。我還記得座位上層的棚子和后座的水滴,有一個喝醉的女人死命抓住我衣服上的緞帶不放,明亮、搖曳的燈光把舞台照得慘白,我耳邊充滿了演員的咆哮和觀眾的尖叫;有一個演員戴著紅色假髮和胡腮跳來跳去,我還以為他是一隻穿著外套的猴子!
一隻紅眼睛的惡犬在場中狂吠,最糟糕的是狗主人——比爾?席克斯,一個吃軟飯的傢伙。他拿棍子打南茜時,前排的觀眾都站了起來,有人把靴子丟到舞台上。
我旁邊的女人喊道:“喂!你這個畜生!惡棍!四十個你這樣的蠢貨都配不上她!”
我不知道是什麼讓整個劇院顯得如此瘋狂,也許是因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或者是因為那個尖叫的女人,我害怕極了,南茜臉色蒼白,昏倒在比爾?席克斯腳邊。我以為我們都會被殺掉。我驚恐地尖叫,弗洛拉沒法安慰我。
後來,我旁邊的那個女人抱住了我,對我微笑著,我叫得更大聲了!弗洛拉開始哭泣,畢竟她也才只有十二三歲!
弗洛拉帶我回家時,薩克比太太摑了她一巴掌。
薩克比太太說:“你竟然帶蘇去那種地方,你到底在想什麼?你應該好好看著她啊!我只不過將我的寶貝借給你一會兒,你就害她尖叫成這樣,臉都青了!你到底想玩什麼把戲?”
薩克比太太把我抱在膝上,我又哭了。她安慰道:“好啦!我的小乖乖。”
弗洛拉沉默地站在旁邊,拉了一撮頭髮蓋住她緋紅的臉頰;薩克比太太盛怒時就像個惡魔,她瞪著弗洛拉,在地毯上蹭著拖鞋,還不斷搖晃椅子。她坐在她的個人專座上——一把很棒的、吱吱作響的木頭椅子。她來回搖動著,盯著弗洛拉,穿著拖鞋的腳在地毯上有節奏敲打著,她把一隻手放在我顫抖的背上。
然後,她平靜地對弗洛拉說:“我知道你在耍什麼詭計。”她能看穿每個人的詭計,“你拿到了什麼?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