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

《英雄志》

《英雄志》作者孫曉,講述的是亡命天涯的捕快、落魄潦倒的書生,豪邁不羈的將軍與心機深沉的貴公子,四個人在黑暗時代中,交錯複雜的感人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亡命天涯的捕快、落魄潦倒的書生,豪邁不羈的將軍與心機深沉的貴公子,四個人在黑暗時代中,交錯複雜的感人故

《英雄志》《英雄志》
事。命運相連,愛情故事動人,武打與劇情再再超出預料,被公認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造成新文學網站中的爭辯衝突。本書一度不被歸類為武俠小說,儘管武功打鬥、兩軍對戰的傳統情節仍可時時窺見,但整部書的視野離開了武俠小說的標準傳統,作者道出了一個既真實、又現實的江湖。門戶之爭、小男小田的戀情並非是作者關注的主題,人與大時代的衝突、感情的真摯與背叛、道德的反思與辯證才是《英雄志》的主旨。

作者簡介

孫曉:現年三十四歲,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現於企業界任職,2000年與以人合資創辦“講武堂”,並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現仍持續於武俠小說的創作與發表。

章節賞析

伍定遠苦笑一陣,想道:“真是的,連我也變得疑神疑鬼的。”他不再理會心中的異感,只管點起燭火,忽然後頸一股微風吹來,微微的火苗登時熄滅。

伍定遠咒罵一聲,只好又打起火星,這回順利點上蠟燭,他伸了個懶腰,正要取出公文閱讀,忽然全身涼颼颼的,燭火又被一陣微風吹熄。

伍定遠心下一驚,已知房內必有什麼古怪,他猛然回首,只見昏暗的房中似有個人影站在窗邊,伍定遠大吃一驚,霎時出了一身冷汗。

伍定遠驚歸驚,但他畢竟是捕頭出身,此時心中雖是一震,卻不感畏懼,只緩緩伸手到枕頭底下,取出他成名多年的兵器“飛天銀梭”,緊緊握在手裡,不管那影子是鬼是魔,總之非幹上一場不可。

伍定遠深深吸氣,全身滿布功勁,只要那影子有何異常舉動,自己便要立時出手。

屋內寂靜無聲,伍定遠只聽到自己的怦怦心跳,握著銀梭的掌中滿是汗水。

忽然間,那影子一晃,竟緩緩向自己飄來,身法之輕盈,宛若無骨幽魂。伍定遠心下大驚,不禁頭皮發麻,“這……這真是鬼么?”

此時此刻,任憑膽大十倍的人也要慌張失措,伍定遠張口叫道:“來人哪!快來人哪!”他將“飛天銀梭”擲出,那影子一晃,銀梭不知怎地失了準頭,登時落在一旁。他見那影子一步步的逼近,頓時只覺口乾舌燥,冷汗一滴滴地落下。

便在此時,幾名值夜官差匆匆奔來,拍門叫道:“伍爺!怎么啦!”

眾官差不見他應門,慌了起來,當即推門而入。剎那間眾人眼前一花,似有什麼東西一閃而過,卻沒人看得清楚。

眾官差見伍定遠呆呆站立,不言不動,紛紛問道:“伍爺,你沒事吧?”一人見他面色鐵青,忙伸手搖了搖他,伍定遠這才定下神來。

一名官差見房內陰氣逼人,忙點亮燭火,霎時之間,眾人都是驚叫出聲。

只見房中一片凌亂,除了伍定遠睡的床鋪外,房裡各處已被人人細細搜過,眾官差見了這番景象,不禁驚道:“這是怎么回事?”只管七嘴八舌的問著,

伍定遠心中一凜,知道那影子絕非什麼鬼怪,而是名武林高手。

他定了定神,淡淡地道:“我沒事,你們下去吧!”眾人不敢多問,紛紛退出房裡。

當夜伍定遠不敢再睡,他細細推敲案情,知道今晚的不速之客必與命案有關,說不定便是兇手本人,卻不知是為了什麼緣故,竟爾闖到衙門裡來。

伍定遠怒火中燒,他任職已有六年,從未見過這般狂妄的歹徒,這批人敢膽如此輕視衙門,殺人犯案之後,居然還敢公然出入衙門,這還有王法公理么?若不能這群狂徒繩之以法,以後他還要混嗎?

伍定遠鐵青著臉,枯坐了一夜,直至天明,才稍稍闔眼。

讀者評論

金庸封筆,古龍辭世之後,武俠世界裡很是寂寞了一陣。後來雖有黃易諸公各擅勝場,畢竟等而下之,難起第二座高峰了。
很多人都曾認為,金庸已經把武俠發展到了極至,在給讀者以至醇至美的回味之餘,也給後來的武俠作家豎起了一道到此嘆為觀止的藩籬。這樣的論斷在幾年來一直被傳誦為公理——直到孫曉《英雄志》的出現。
初讀《英雄志》的時候,對這個無名作家還不太以為然,小說的開篇雖然氣氛詭異、懸念緊湊,但還是覺得僅僅是一部“好看”的故事而已。而越讀下去,卻越是驚嘆!一百多萬字的篇幅竟是三天三夜一口氣讀完的,真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隨著閱讀的過程,伴隨“孫曉”這個名字而形成的定義不斷在心中改變。終於釋卷之後,竟茫然若有所失。
後來的多日裡,還不斷回味著這個宏大的故事,也暗中把它和前輩先賢的作品做了些粗略的比較。感覺上,金庸的作品雖多有真實的歷史場景,卻更偏重於感情糾葛,在兒女臨歧之外的筆墨、政治寓言等等,總嫌文人氣的粗疏與稚氣。古龍的作品則才氣勝過修為,終非大家,且良莠不齊,水準懸殊太過。而孫曉的這部《英雄志》,卻在通俗文學意義上的成功之外,真正攀升到了“文學”的高度,在“雅”與“俗”的兩塊領域裡都足以和天下一流高手一爭短長,這在武俠作品中還是獨一無二的。
《英雄志》堪稱一部男人的武俠,場面宏大、結構錯落而嚴謹,在明代“奪門之變”前後的真實歷史之外,虛構出盪氣迴腸的英雄血淚,一百多萬字的篇幅更使作品如一部渾然的英雄史詩,使人讚嘆它千尋高塔的結構。單以磅礴而論,大概只有田中芳樹的《銀英》差堪媲美了。
一直以為,高手相爭,既不在才氣的縱橫,也不在文字的工巧,而僅僅在於境界的高下。晚清畫論謂王時敏晚年作品“丘壑渾成”,也正是這般體會了。看時下種種作品,或逞少年才氣,或弄兒女之姿,終落小乘。從文學到電影,等等等等,已成一時風尚。當下潮流所宗,典型如王家衛,以貌似深刻的語言闡述實則簡單的道理,已幾乎使人們忘記了“重、拙、大”的宗師境界。而《英雄志》的妙處,概而言之,正在這“重、拙、大”三字,由此,宗師風範如在目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