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翻譯--技巧示例》

英漢翻譯--技巧示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集多年教學經驗和翻譯實踐彙編此書,所選示例側重科技英語翻譯,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

英漢翻譯--技巧示例 本書前言

前言 “譯者”非聖賢,孰能無過? 1964年,我考入復旦大學英文系。精讀課用的是新鮮出爐的許國璋教授主編的《英語》。 該教材的第三冊有一句: ()ne can’t think of Africa without thinking of Egypt, the cradle of an anc- ient ciVilization,nor of Egypt without the Nile. 課文後有上句的註解,且有譯文: 想到非洲,人們不可能不想到作為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埃及;而一個沒有尼羅河的埃及,那也是不可想像的。 顯然,此乃誤譯。這個“發現”,得到老師的認可,為此,我自得數日。同時,心裡也納悶:翻譯,教授也會出錯? 星移斗轉,事過境遷。 30多個春秋之後,我也忝為教授,除了教翻譯,閒時權作譯匠。閱歷漸廣,始信日本翻譯家小林秀雄的一句翻譯名言:“翻譯作品中肯定有誤譯存在,這如同空氣中包含著氧氣一樣。 翻譯家沒有把誤譯比作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是比作氧氣,這就值得咀品了。 翻譯教學,不敢懈怠。凡囑學生翻譯的內容,我事必躬“譯”。實踐在先,縱論橫述起來,“底氣”便更足了!我亮出的譯文,不乏令學生嘆服之佳譯,引得他們嘖嘖稱妙。當然,也並非永遠如此這般“風光”,他們畢竟是從各省市匯籠來的“頂尖學子”,常有“不買賬”之時,當堂與我“商榷”者有之,課後與我“探討’’者有之,讓我真切感受到“教學相長”之真諦。凡是“理”在學生那邊的,我便在課堂上心悅誠服地“改邪歸正”。這成為我教學生涯中的一個亮點! 上海有一本名氣很響的雜誌,叫《外國語》。我曾幾次借該刊之一隅,大談翻譯,頭頭是道,津津有味。 旅美時,常在高速公路上見到這樣的“安全行車警示牌”: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如此玩弄文字!這在國內的交通“警示牌”見所未見。不善幽默的國人擅長在如此“警示牌”寫上“事故多發地段”六個大字,更有甚者,在旁邊再畫上兩車相撞,再塗上些紅色,代表鮮血,以示警告。 我決意譯出:Better late than the 1ate一句的韻味,但屢試不爽。於是,便下結論:此句只能譯成:遲到總比喪命好。 18世紀美國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的Benjamin Franklin有一句著名的幽默雙關語:If we do not hang together,we shalmost assturedly hang separately. 有“好事者”深為句中的兩個hang所動,決心在譯文中加以保留。其譯如下:咱們要是不搡到一塊兒,保準會弔到一塊兒。譯者提供的理由是:“摞”字表示團結(北京方言),而biao與diao(吊)同韻,這樣就和原文裡的兩個hang在語音形象上更為接近。 我讀了這段文字,覺得不是滋味,認為一地之方言譯此蘊涵莊重之名言並不妥當。 因此,作了一番議論之後,我將此句譯成: 如果我們不能緊密地團結在一起,那就必然分散地走上絞刑台。 文章見《外國語》後,譯文漸從記憶淡出。 2000年夏,在廈門參加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四次年會。晚餐後,出校門,入一外文書店,見《翻譯批評散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2000年版)(作者馬紅軍),隨後翻閱,但見書上屢現“毛榮貴”的名字。 聯想到此書的書名,我始覺不妙。 果然,紅軍同志對我的這兩句譯文,提出“批評”,並作如下改譯: 1.晚了總比完了好1 2.我們必須共同上戰場,否則就得分別上刑場。 佇立書店一隅,內心驟起漣漪:相對紅軍的譯文,我的譯文不是“拙譯”嗎? 我在《英譯漢技巧新編》(外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前言中寫道: 我沒有學過翻譯。所以,我的“翻譯”學歷上分明寫著兩個字:自學。 自學,談何容易! 自學,並非“無師自通”。師者,首推“反面教員”也。所謂“反面教員”,即拙譯、誤譯。 我初露商榷“鋒芒”的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1期的《英語輔導》,題目是《邏輯上的矛盾是一個重要信號》。文章對俞大因主編的《英語》(第五/六冊)課文譯文提出了商榷。 寫此類文章,事半功倍,如同“吸氧”! 其一,“求疵”,考驗了我的語法辭彙基礎、邏輯推理思辨、百科知識存量。 其二,“重譯”,鍛鍊了我的遣詞造句功力、審美造美能力、英漢雙語語感。 其三,前車覆,後車誡。文章寫成,神清氣爽,感覺真好。抵抗誤解誤譯的免疫力得以增強。 …… 牛刀小試,學術自信也隨之而來。 此後,我養成一種習慣:閱讀旁人譯文,我作“兩手” 準備:不忘欣賞佳譯,不忘“吹毛求疵”。 此後,我發表在各地刊物上的“譯文商榷”,連篇累牘,一發而不可收。 翻譯理論和技巧的學習、英漢互譯的實踐以及成譯文商榷之文,構成了我“自學”翻譯的主旋律。 誤譯,確是一位很稱職的反面教員。人生的長進,少不了“假醜惡”的反面教員,翻譯的學習,更要拜反面教員為師! 本書分上篇、中篇和下篇。 上篇,可以說是集英句誤譯之大成,條分縷析,將誤譯歸納成五類。這些誤譯來自三個方面:書刊雜誌、教學實踐以及譯稿審校。誤譯者有知名學者,也有本科學生和碩士研究生,及《科技英語學習》的投稿者。 中篇,對9篇英語精彩短文譯文的細評慢講。這些短文,有的是學生翻譯練習、有的選自《散文佳作108篇》(譯林出版社1999年版)、有的則是《科技英語學習》的讀者來稿。 下篇,收入了建國以來部分有影響的全國性翻譯競賽的原文和獲獎譯文(或參考譯文)。作為競賽用的英語原文,為“百里挑一”的英語美文,而獲獎作品和參考譯文也都是上乘之譯。 1982年,譯界的一件盛事是:《外國語》《譯林》編輯部舉辦全

英漢翻譯--技巧示例 本書目錄

上篇:誤譯・分析
識別轉義 神思飛越
千方百計 保留形象
一名之立 旬月踟躇
如履薄冰 謹慎選詞
用詞精確 意達文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