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觀察:中國十年之真問題》

《舒立觀察:中國十年之真問題》

《舒立觀察:中國十年之真問題》是胡舒立主編《財經》十餘年間所寫的評論文章的精華,是作者對十餘年來政治經濟改革的真摯吶喊和助威,也表達了對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熱切期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1

本書選入的100多篇文章,是胡舒立主編《財經》十餘年間所寫的評論文章的精華,是作者對十餘年來政治經濟改革的真摯吶喊和助威,也表達了對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熱切期盼。在改革進入膠著期,經年無重大突破之時,希望這些文章有助於喚醒決策者的改革激情,不忘改革之由,總結既有經驗教訓,開啟未來之路。

本書論及的主題極為豐富,舉凡法律體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遠;重大民生問題如何妥善解決;行政性調控如何淡出,市場化調控如何跟進;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想要什麼樣的世界,以及世界想要什麼樣的中國等等重大問題,作者都有獨到而發人深省的觀察與闡述。

簡介

中國的法律體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遠;重大民生問題如何妥善解決;行政性調控如何淡出,市場化調控如何跟進;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想要什麼樣的世界,世界想要什麼樣的中國……

復活風雲激盪的過往事件,重現載沉載浮的財經人物,總結中國十餘年來在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步,激發人們繼續前行的勇氣……

作者簡介

胡舒立,女,1953年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2009年11月辭去《財經》雜誌主編,就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擔任院長。胡舒立女士現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舒立出生於1953年,在《工人日報》十年之久的工作經歷中,堪稱是名不見經傳。1985年,接受美國一家民間機構——世界新聞研究所的邀請,為期5個月的美國訪問,讓胡舒立“?自己從業的思考又一次發生了轉變”,1987年她寫成《美國報業見聞》一書,1992年跳槽到中國第一家民營報紙《中國工商時報》,1998年創辦《財經》,由此一發不可收拾,逐步走上了事業之巔。期間,她還於1994年獲得史丹福大學新聞學院奈特獎學金,攻讀發展經濟學。這種對西方理念的接觸、認知、學習和吸納似乎是當代社會精英所必經的職業路徑。

“有爭論是正常的,真理只有在不同觀點的自由碰撞中才能璀璨。不能不說,寬容對待異見,理性分辨是非,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比較稀缺的元素。那些動輒追究動機和背景、慣於深文周納的做法,應該說是?史上不健康因素的殘留,是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胡舒立的文字率性而平白,卻處處難掩思想的閃光。

意義

這本書是胡舒立主持《財經》雜誌10年間為雜誌所寫評論的結集。這些評論雖然是個人署名,但可以說是該雜誌的社評,代表了整個雜誌的意見傾向。

那么這10年間的前塵往事,以及由這些往事所生髮出來的議論,對我們今天的讀者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書前的訪談中,胡舒立表示,新聞作品是易碎的,但她努力去超越這種易碎性,為自己的作品增加某些超越與恆久感,使作品在較長的時間段中不因為過時而遭拋棄。

稍想一想就會知道,新聞作品的超越與恆久肯定不是來自於世事表面的滄桑變換,而是來自於滄桑世事背後的那些恆久不變的真理與價值。

具體到財經領域,這些最基本的真理和價值就是市場化立場,法治意識,以及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等。
正是由於堅信市場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最公平的,作者才能擺脫普通股票投資者患得患失的心態,在股市大跌的時候,堅決反對政府救市,寫出了名動一時的評論文章《何必諱言不救市》。

我們中國人在政府管理一切的社會中生活了太長時間,剛剛接受市場經濟,一有風吹草動,就不由自主地退回到尋找政府救助的老路上去。

在股市大跌的時候,希望政府出來救市;在房價高漲的時候,期盼政府出面打壓,所有這些都是反市場的,都是加大政府的權力,都是重返舊途,都是對改革的背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權力退出市場,退出大部分的社會生活領域,給百姓更多的權力與自由,讓社會生活的各領域按自己的規律自發地生長與繁榮。政府要做的只是去維護最基本的公平正義。

只要一個社會做到了公平、正義、自由,破除了權力與壟斷的壁壘,社會自然會繁榮,股市和房價也會回歸到它們正常的價值。

改革已經進行了30年,但權力造成的壟斷壁壘似乎越來越強大,國進民退的勢頭有增無減,很多人因為貧富差距巨大等等原因而開始懷疑改革。

這個時候,重溫胡舒立的這些文章,有助於我們認清自己的目標,把改革之路貫徹到底。

《財經》之所以成為一面旗幟,並不是因為它揭露了多少黑幕,或是獲得了多么巨大發行量以及利潤,而是因為它堅持了公平正義的原則。同樣,一個國家的偉大與光榮,也不在於它的經濟總量和增長率,而是讓它的人民看到並生活在公平正義之中。

可以說,正是這些最基本的,在物質主義者看來最虛無縹緲的精神價值成就了一個人、一本雜誌、一個國家的偉大。

這可以說是我們今天讀胡舒立這些文章的意義所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