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伯之書》

《與陳伯之書》

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領兵北伐,陳伯之屯兵壽陽與梁軍對抗,蕭宏命記室丘遲以個人名義寫信勸降陳伯之。《與陳伯之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一封政治性書信。

與陳伯之書

《與陳伯之書》《與陳伯之書》
民族主義的不朽奇文——《與陳伯之書》

與陳伯之書原文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喋血於友於,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譯文

丘遲拜上,陳大將軍足下:(一向)安好,萬分榮幸。將軍的英勇是全軍之首,才能也是應世的豪傑。(您擯棄(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時脫離了齊國),仰慕(賢能的)鴻鵠高飛的遠大抱負(而投奔了梁王)。當初(您)順應機緣,(改換門庭),碰上了賢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勳,成就事業,得以封爵稱孤,(一出門)有王侯們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擁有雄兵,號令—方,又是多么雄壯、顯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異族的(叛逆),聽見(胡人的)響箭就兩腿發抖,面對著北魏的統治者就下跪禮拜,又(顯得)多么單劣下賤!

(我考慮)您離開梁朝投靠北魏的當時,並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內心考慮不周,在外受到謠言的挑唆,(一時)執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動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這個(局面)聖明的梁朝廷(能)寬赦(過去的)罪過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計較過失而廣為任用(人才),以赤誠之心對待天下之人,讓所有心懷動搖的人能消除疑慮安定下采,(這)您是都清楚的,不須我再一一細說了。(記得)朱鮪曾參預殺害漢光武帝的哥哥劉縯,張繡曾用刀刺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光武帝劉秀並不因此疑忌(朱鮪),(反而誠心誠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張繡歸降以後)待他仍象過去一樣,況且,您既無朱、漲二人的罪過,功勳又見重於當代呢!誤入迷途而知道復返,這是古代賢明之人所讚許的(做法),在過錯還不十分厲害的時候而能改正,這是古代經典中所推崇的(行為)。皇上轉緩刑法申明恩德,(法網寬疏得)連吞船的大魚都可漏網;您家的祖墳未被損毀,親族戚屬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裡好好想想吧,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現在,(梁)滿朝功臣名將都各有封賞任命,井然有序;結紫色綬帶在腰,懷揣黃金大印在身的(文職官員),參預謀劃軍、國大計;(各位)武將輕車豎旄旗,接受著保衛邊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殺馬飲血設誓,(功臣名將)的爵位可以傳給予孫後代。唯獨您還厚著臉皮,苟且偷生,為異族的統治者奔走效力,豈不是可悲的嗎!

中國有句老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晉朝與隋朝之間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內戰不斷,紛爭不休最為嚴重的時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為中心,相繼建立過宋、齊、梁、陳四朝;在北方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剛唱罷我登場的歷史鬧劇。丘遲向陳伯之勸降的《與陳伯之書》就誕生在北魏與梁的戰爭之中.給後人留下了筆桿子戰勝槍桿子的千古傑作。

丘遲和陳伯之本來都是齊朝大臣,一個官至太中大夫,一個是冠軍將軍、驃騎司馬。往遠里說,丘遲八歲就會寫文章,長大後更是以文采出眾而為世人稱道。陳伯之幼時就臂力過人,但遊手好閒,不肯從事農業生產,每逢稻熟的時候就持刀搶奪,長大後淪為海盜,搶劫時被船主砍掉了左耳。後來投奔同鄉車騎將軍王廣之,因作戰勇敢屢有戰功,逐漸升遷為冠軍將軍、驃騎司馬。丘、陳二人雖是同朝為官,卻是文武相對,德行相反。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後來丘遲《與陳伯之書》的產生。

齊朝的東昏侯蕭寶卷繼承皇位後,昏庸無德而忌賢妒能,殺害了抵抗北魏進攻的功臣尚書令蕭懿,並派人刺殺其弟雍州刺史蕭衍(即梁武帝),蕭衍被迫起兵造反。東昏侯令陳伯之討伐蕭衍反被蕭衍勸降,後來陳伯之降梁後又首鼠兩端,想再叛梁降齊。梁滅齊以後,陳伯之被封為豐城縣公、征南將軍、江州刺史。遺憾的是這位赳赳武夫目不識丁,治理江州無方。怕梁武帝處罰,又舉兵反梁,投奔了北魏。
北魏是鮮卑族經過長期的戰爭,打敗了羌、氐、羯、匈奴以及漢和鮮卑的其他政權,統一北方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又經過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漢化改革相遷都洛陽,北魏的國力日漸強盛。為了統一全中國,北魏從孝文帝時就開始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南征齊朝。

魏景明四年(503)農曆四月,北魏又發動了對梁朝的大規模南征,戰爭在四個地區同時展開;第一是壽縣、鳳陽、宿遷至東海縣一線;第二是以信陽為中心的大別山至桐柏山之間;第三是南陽至襄陽之間;第四是南鄭及入蜀道路上的各要點。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四個戰區逐漸轉化為東西兩大戰場。西戰場多是旱地,北魏把鮮卑族騎兵部署在西戰場,用於向梁軍的快速突擊,東戰場多是水網地區,不利於騎兵行動,北魏則主要用陳伯之等降將率領以漢族為主的步兵、水兵在東線作戰。由於梁軍無法抵抗北魏騎兵的衝擊,西戰場的形勢日益有利於北魏。在北魏軍就要占領四川的時候,北魏政權卻日益混亂。魏宣武帝下令停止西戰場的進攻,引起北魏將領的不滿和叛降,造成西戰場北魏軍的全線崩潰。

梁武帝天監四年(505),梁朝開始反攻北魏。農曆二月,梁武帝蕭衍下令衛尉卿楊公則進攻壽縣,六月令豫州刺史王宗超進攻含山縣,兩軍皆敗。九月令揚州刺史臨川王蕭宏統軍北伐,在東戰場全線進攻,陳伯之成為梁軍的主要對手。因梁朝知道陳伯之是個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的小人,便放棄了單純的軍事進攻,而改用政治攻心為主,軍事威脅為輔,希望用槍桿子得不到的能用筆桿子去得到。第二年農曆三月,蕭宏令其記室(秘書)丘遲給陳伯之寫信(即《與陳伯之書》),向陳伯之勸降。陳伯之收到這封勸降信後,為書信的情理所懾服,不久就率八千之眾投降。

丘遲的《與陳伯之書》發揮了四六句駢體韻文的優長、全文合轍押韻,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文字流暢易懂的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環環相扣,鞭辟入裡,步步緊逼。引經據典,無可辯駁。從其個人的前途和鄉國之情打動對方,產生了強烈的說服、感染力量,成為千年傳誦不衰的名篇,丘遲也因勸降陳伯之有功,升為中書郎

本文是丘遲寫給陳伯之的一封書信。陳伯之於南朝齊末曾為江州刺史,梁武帝蕭衍起兵攻齊,招降了他,任命其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並封為豐城縣公。梁武市天監元年(公元502年),陳伯之聽信部下鄧繕等人的挑唆,起兵反梁,戰敗後投奔北魏,為平南將軍。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冬天,梁武帝命其弟臨川王蕭宏統率大軍伐魏,陳伯之前來抵抗。時丘遲在蕭宏軍中為記室,蕭宏讓他以私人名義寫信給陳伯之,勸其歸降。丘遲在信中首先義正辭嚴地譴責了陳伯之叛國投敵的卑劣行徑,然後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寬大為懷的政策,向對方曉以大義,陳述利害,並動之以故國之恩、鄉關之情,最後奉勸他只有歸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與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錯,層層遞進,寫得情理兼備,委婉曲折,酣暢淋漓,娓娓動聽,具有搖曳心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伯之得書,乃於壽陽擁兵八千歸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居易《與元九書》),本文圍繞著“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選那些飽含情意的細節及相關的事物納入篇中,讓陳伯之感到丘遲處處是在為他著想,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他棄暗投明,擺脫困境。全文濡染著作者熱愛祖國,挽救故人的以摯感情,具有盪氣迴腸的感人力量。
本文雖是駢文,但用典較少,而且力求摒棄晦澀冷僻之典,儘量寫得明白曉暢,具體實在。全文基本使用偶體雙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參差變化,具有音樂美及和諧的節律感。文章內容充實,感情真摯。作者突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克服了南朝駢文大多形式華美、內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機杼,寫出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優秀駢文。今天讀來,仍能給我們以美的藝術亨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