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英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朱道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萬立駿,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內容介紹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邀請了享譽世界的綜合類科學期刊《自然》資深編輯和國內權威的學科專家,篩選了《自然》自創刊以來化學學科最具代表意義的科學論文近百篇,並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化學學科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再現了化學學科艱辛跋涉、不斷探索的歷史足跡。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編輯推薦:1892年,瑞利在從氮氣密度的測量中發現了第一個惰性氣體元素——氬;1939年,邁特納和弗里施解釋了鈾核裂變;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推斷出DNA的雙螺鏇結構;1958年,肯德魯等利用X射線晶體學首次解析出了蛋白質的結構;1974年,莫利納和羅蘭預言含氯氟烴將破壞臭氧層;1985年,克羅托等發現了C60分子;1992年,澤韋爾等通過超快化學動力學展現了化學反應的中間過程;1994年,尼科拉烏等實現了抗癌藥物紫杉醇的全合成……

作者介紹

李政道(Tsung-Dao Lee),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他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馬多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演說家和作家。
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英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路甬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家,《自然》雜誌顧問編輯。
朱道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萬立駿,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