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藥手冊》

《臨床新藥手冊》是為臨床醫師、藥師、護師和醫藥院校師生提供一本較為理想的工具書。

臨床新藥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載的藥品按藥理作用和臨床套用分門別類介紹了每種藥品的正名、外文名、別名、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臨床套用、用法與劑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臨床評價、劑型與規格等。目的是為臨床醫師、藥師、護師和醫藥院校師生提供一本較為理想的工具書。本書中每種藥物的中文均採用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訂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藥名,未收載的藥名採用常用名稱,英文名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

臨床新藥手冊 本書目錄

第一章 抗微生物感染藥物
第二章 抗寄生蟲病藥物
第三章 麻醉用藥及麻醉輔助用藥
第四章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
第五章 作用於循環系統的藥物
第六章 呼吸系統藥物
第七章 消化系統藥物
第八章 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
第九章 泌尿系統用藥
第十章 激素及影響內分泌的藥物

臨床新藥手冊 文章節選

1抗生素 1.1青黴素類阿洛西林 Azlocillin 【別名】眯氨苄西林【藥理作用】本品對大多革蘭氏陰性菌(包括綠膿桿菌)、革蘭氏陽性球菌和厭氧菌皆有抗菌作用。對綠膿桿菌的抗菌活性較強,為美洛西林的2~4倍,與哌拉西林相似;對耐慶大黴素和羧苄西林的綠膿桿菌也有較好的作用;對鏈球菌、腸球菌屬的抗菌活性與氨等西林相似;對部分脆弱類桿菌也有較好作用。本品對細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不穩定。【藥代動力學】快速靜脈注射lg,5min後血藥濃度達峰值為92.9mg/L,於30min內靜脈滴注阿洛西林5g,滴注結束時的血藥濃度為409mg/L,血清蛋白結合率為30%,半衰期約為1h。本品在支氣管分泌物及組織間液和傷口滲出物中濃度高,腦膜有炎症時,腦脊液中濃度可達同期血藥濃度的10%―30%。可透過胎盤,在胎兒組織中的濃度較高。約給藥量的50%~80%以原型自尿排出,尿濃度可達200mg/L。【臨床套用】主要用於綠膿桿菌敏感株所引起的感染,也用於其他一些革蘭氏陰性桿菌和糞鏈球菌引起的下呼吸道、腹腔、膽道、尿路、婦科、骨和關節、皮膚和軟組織部位的感染,也用於敗血症。【用法與劑量】成人每日12~16g兒童200~250mg/(kg・d),分2~4次靜脈滴注;尿路感染則100mg/(kg・d),可分次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不良反應】過敏反應較為多見,有皮疹、藥物熱、嗜酸粒細胞增多等,少數患者可發生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偶見血清轉氨酶升高和白細胞減少。【注意事項】(1)使用本品前必須做青黴素皮試,陽性者禁用,對頭孢菌素過敏者慎用。(2)本品可通過胎盤,胎兒組織中可達較高濃度,妊娠3個月以內的孕婦不宜套用。(3)腎功能減退者劑量酌減。(4)本品與氨基糖苷類聯合使用可對綠膿桿菌和部分腸桿菌屬細菌發生協同作用;與氨基糖苷類藥同瓶滴注,可使後者抗菌活性降低;不宜與肝素、香豆素等抗凝血藥合用,也不宜與非甾體抗炎藥合用,以免引起出血。【劑型與規格】粉針劑:1g/瓶,2g/瓶,3g/瓶,4g/瓶。替卡西林 Ticarcillin 【別名】羧噻吩青黴素【藥理作用】本品為半合成製造的抗假單胞菌青黴素,其抗菌譜主要包括革蘭陰性菌和某些厭氧菌。不耐青黴素酶。綠膿桿菌對其耐藥菌株發展較快。若與氨基糖苷類聯合套用則可加強對綠膿桿菌的抗菌作用,並可使不動桿菌、拘櫞酸桿菌、沙雷桿菌等對藥物的敏感性加強。細菌對本品與羧苄青黴素顯示較密切的交叉耐藥性。本品對綠膿桿菌需較高濃度方可有效(MIC≥60μg/ml),對其他敏感菌需要 10~25μg/ml。【藥代動力學】肌注1g,0.5h後血藥濃度達峰值為31μg/ml,3h內可維持 10μg/ml以上。靜注5g後3h,血藥濃度為63μg/ml,靜注3g,於注藥前1h口服丙磺舒1g,至第3h血藥濃度為 54μg/ml(不用丙碳舒者為31μg/ml)。兒童肌注50mg/kg,在2h內血藥濃度超過60μg/ml。本品主要由尿排泄。【臨床套用】主要用於綠膿桿菌、吲跺陰性和陽性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菌的敏感菌株所致的菌血症、皮膚軟組織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上述菌和腸桿菌屬、糞鏈球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用法與劑量】肌注、靜注和靜滴。①成人:嚴重感染,200~300mg/(kg・d),分4~6次;有合併症的尿路感染,150~200mg/(kg・ d),分4次用;一般尿路感染,每次1g,每日4次。②新生兒體重2kg以下者:7d齡以下,150mg/(kg・d)分2次用;7d齡以上者,225mg/(kg・d),分3次用。體重超過2kg時:7d齡以下者,225mg/(kg・d),分3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