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

《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

《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將心臟電生理、心臟血管等基礎知識整合到各個章節中,與心電學相關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系統地介紹了閱讀心電圖的思路、方法和經驗,所精選的近700幅圖片均有詳細的心電圖診斷,部分配有梯形圖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全書分四篇共五十章,詳盡地闡述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了各種心電現象的基本概念、發生機制、心電圖特徵及臨床意義:①從心電圖各個波(P波、QRS波群、J波、Epsilon波、Bnlgada波、Lambdaa波、T波、U波)、段(PR段、ST段)、間期(P-R間期、P-J間期及Q-T問期)的正常值到異常改變;②從各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到複雜的心電現象(早搏、逸搏、撲動、顫動、並行心律、傳導阻滯、多徑路傳導、干擾與脫節、雙結病、意外性傳導、預激綜合徵、窄寬QRS心動過速、心源性猝死、隱匿性傳導、起搏心電圖、各種心電現象及其並存與掩蓋等);③從常見的心內、外疾病(先天性、後天性心臟病及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及心電圖特徵到各種電解質紊亂、抗心律失常藥物所致的心電圖改變;④從心電學常用的無創性特殊檢查、規範心電圖診斷報告到心電學案例論文撰寫、疑難心電圖精解等。

編輯推薦

該書著重闡述了各種心電現象的基本概念、發生機制、心電圖特徵及其臨床意義,力求使此書成為心電學工作者、臨床醫生日常翻閱的心電學“詞典”,既能當工具書,又能作為圖譜供教學示教及日常閱讀分析。

目錄

第一篇P、QRS、T、U各波段正常值及其異常改變
第一章竇性P波、異位P波及其異常改變
第一節竇性P波及其異常改變
一、正常竇性P波
二、電軸左偏型P波
三、二尖瓣型P波
四、肺型P波
五、先心型P波
六、交感型P波
七、巨大型P波
八、間歇性P波改變
九、右位心型P波
十、房間隔阻滯型P波
十一、遊走性P波
十二、P波低電壓
十三、P波電交替
十四、P波缺失
十五、竇性旱搏
十六、竇性選搏
十七、竇性回波及竇房交接性早搏
第二節異位P波
一、逆行P-波
二、正相逆行P波
三、房性早搏
四、房性逸搏
第三節房性融合波
第四節心房內差異性傳導
一、時相性心房內差異性傳導
二、非時相性心房內差異性傳導
第二章PR段偏移和P-R間期異常及P-J間期
第一節PR段偏移
第二節P-R間期異常改變
一、P-R間期測量方法
二、P-R間期縮短
三、P-R間期延長
四、P-R間期長、短交替
第三節P-J間期
第三章正常QRS波群及其異常改變
第一節正常QRS波群
一、QRS波群的命名
二、各波的正常值
第二節QRS波群振幅異常改變
一、低電壓
二、高電壓
三、右心室肥大
四、左心室肥大
五、雙心室肥大
六、心室肥厚、擴大、肥大的區別
七、異常Q波
八、QRS波群電交替、電階梯現象
第三節QRS波群電軸偏移
一、電軸測量方法及其分類標準
二、電軸偏離的臨床意義
三、真性、假性電軸左偏的鑑別
四、SⅠSⅡSⅢ綜合徵
五、左前分支阻滯
六、左後分支阻滯
第四節QRS波群時間、形態異常改變
一、左東支傳導阻滯
二、右東支傳導阻滯
三、不定型心室內傳導阻滯
四、預激綜合徵
五、心室內差異性傳導
六、室性異位搏動
七、室性融合波
第四章J點、J波、Epsilon波、Brugada波及Lambda波(波)
第一節J點與J波
一、J點
二、J波
三、缺血性J波
第二節Epsilon波
第三節Brugada波
第四節Lambda波(波)
第五章正常ST段及其異常改變
第一節ST段測量方法及其正常值
一、ST段測量方法
二、ST段正常值
三、如何評價ST段偏移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ST段異常改變及其臨床意義
一、sT段抬高
二、ST段抬高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三、ST段壓低
四、ST段延長
五、sT段縮短
第三節ST段電交替現象
第六章正常T波及其異常改變
第一節正常T波及T波改變的類型
一、正常T波的特徵
二、T波改變的類型
第二節T波倒置
一、冠狀T波
二、Niagara(尼加拉)瀑布樣T波
三、心內膜下梗死性巨倒T波
四、勞損型T波倒置
五、功能性T波倒置
第三節T波高聳
第四節雙峰T波
第五節電張調整性T波改變
第六節T波電交替現象
第七節與心動周期長短有關的倒置T波
第八節早搏後T波改變
第九節間歇性T波改變
第七章正常QT間期及其異常改變
第一節Q-T間期及QR
第二節QT間期延長
一、特發性Q-T間期延長
二、繼發性Q-T間期延長
第三節Q-T間期縮短
一、特發性Q-T間期縮短
二、繼發性Q-T間期縮短
三、臨床意義
第四節Q-T間期交替性改變
第八章正常U波及其異常改變
一、正常U波
二、U波增高
三、U波倒置
四、雙相型U波改變
五、U波電交替現象
六、早搏後U波改變
七、U波消失
第二篇各種心律失常及其心電現象
第九章破解心律失常診斷三步曲
一、良好的心電圖記錄
二、破解心律失常診斷三步曲
三、藉助梯形圖解進行驗證
四、診斷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則
五、密切結合臨床及既往心電圖改變
第十章破解心律失常診斷的利器——梯形圖解
一、繪製梯形圖解的原則
二、繪製梯形圖解常用的縮寫字母、符號及意義
三、繪製梯形圖解常用的格式
第十一章早搏
第一節概述
一、早搏的類型
二、早搏發生的機制
三、早搏時相分期與早搏波形變異的關係
四、早搏對竇性節律的影響
五、早搏的代償間歇
六、旱搏的病因及臨床意義
七、早搏心電圖分析的步驟
第二節竇性早搏
第三節竇房交接性早搏
第四節房性早搏
一、房性早搏的心電圖特徵
二、房性早搏的定位診斷
三、房性早搏對竇性節律的影響
四、房性早搏的房室傳導情況
五、房性旱搏揭示房室結內雙徑路、三徑路傳導
六、房性早搏揭示竇性並行心律
七、房性早搏誘發其他心律失常
八、房性早搏的鑑別診斷
第五節房室交接性早搏
一、房室交接區結構、傳導的基本特徵
二、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心電圖特徵
三、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傳導情況與鑑別診斷
四、房室交接性早搏逆向傳導情況
五、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與逆向傳導情況
六、房室交接性早搏伴正相逆行P一波
第六節室性早搏
一、室性旱搏的心電圖特徵
二、室性早搏的定位診斷
三、特殊類型的室性早搏
四、與插入性室性早搏有關的心律失常
五、室性早搏伴室房逆傳情況
六、室性早搏引發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逸搏
七、室性早搏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
八、成對室性早搏QRS波形易變性的原因
九、束支或分支性室性旱搏與肌性室性早搏的心電圖特徵
十、室性早搏的分級
十一、良性室性早搏與病理性室性早搏的鑑別
第七節房室旁道性早搏
第八節早搏波形正常化
一、基本概念
二、早搏波形正常化類型(以竇性心律為例)
第九節高風險的早搏
一、高風險的房性早搏及其心律失常
二、高風險的室性旱搏及其心律失常
第十二章逸搏和逸搏心律
第一節概述
一、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分類
二、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共同特徵
三、臨床意義
第二節竇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心電圖特徵
二、臨床意義
第三節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心電圖特徵
二、房性逸搏的定位診斷
三、鑑別診斷
四、臨床意義
第四節房室交接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心電圖特徵
二、非時相性心室內差異性傳導的心電圖特徵及其發生機制
三、鑑別診斷
四、I臨床意義
第五節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心電圖特徵
二、室性逸搏的定位診斷
三、臨床意義
第六節房室旁道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第十三章經典的撲動、顫動及其進展
第一節經典的心房撲動及其進展
一、分型
二、發生機制
三、心電圖特徵
四、心房撲動的房室傳導
五、心房撲動伴外出阻滯
六、鑑別診斷
七、與心房撲動發作有關的心電圖改變
八、臨床意義
第二節經典的心房顫動及其進展
一、分型
二、發生機制
三、心電圖特徵
四、合併房室傳導阻滯
五、合併房室干擾現象
六、合併心室內傳導異常
七、合併室性異位搏動
八、心房顫動的發作與終止
九、與心房顫動發作有關的心電圖改變
十、特殊類型的心房顫動
十一、鑑別診斷
十二、臨床意義
第三節心室撲動
一、心電圖特徵
二、鑑別診斷
第四節心室顫動
一、分類與臨床意義
二、發生機制
三、心電圖特徵
第五節紊亂性心律
一、房性紊亂性心律
二、室性紊亂性心律
三、混合性紊亂性心律
第十四章折返性心律失常
第一節概述
一、折返形成的條件
二、折返環路的類型
三、折返部位及名稱
四、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竇房結及竇房交接區內折返性心律失常
一、發生機制
二、竇房結內折返性心律失常
三、竇房交接區內折返性心律失常
四、臨床意義
第三節心房內折返性心律失常
一、發生機制
二、心律失常類型
第四節房室結內折返性心律失常
一、房室交接區解剖特點及電生理特性
二、心律失常類型
第五節心室內折返性心律失常
一、心室內折返形成的條件
二、心電圖基本特徵
三、心律失常類型
四、鑑別診斷
第六節房室折返性心律失常
一、發生機制
二、心律失常類型
三、鑑別診斷
第七節並行灶周圍折返性心律失常
第十五章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第一節概述
一、心肌細胞類型
二、自律細胞分布及其強度
三、各起搏點節律的相互關係
四、影響自律性的電生理因素
五、自律性強度的分級
六、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特徵
第二節竇房結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一、竇性心動過速
二、不適當性竇性心動過速
三、慢性非陣發性竇性心動過速
四、竇性早搏
第二節心房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一、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
二、自律性房性早搏及其心動過速
三、紊亂性房性心動過速
四、自律性增高型心房撲動
第四節房室交接區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一、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
二、自律性房室交接性早搏及其心動過速
第五節心室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一、加速的室性逸搏及其心律
二、自律性室性早搏及其心動過速
三、多源性室性心動過速
四、混合性室性異位心律
第六節房室旁道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第十六章並行心律型心律失常
第一節概述
一、發生機制
二、分類
三、心電圖基本特徵
四、鑑別診斷
五、臨床意義
第二節竇性並行心律
一、竇性並行心律的類型
二、各型竇性並行心律的心電圖特徵
第三節房性並行心律
第四節房室交接性並行心律
第五節室性並行心律
第六節房室旁道性並行心律
第七節特殊類型的並行心律
一、間歇性並行心律
二、並行灶周圍顯性和隱性折返(包括並行灶周圍折返徑路內文氏現象及折返性心動過速)
三、偶聯間期遞增型、遞減型、固定型的並行心律
四、並行灶周圍外出文氏現象
五、並行灶周圍外出交替性文氏周期
八、QRS波群時間、形態呈交替性改變
第五節R_R間期長、短交替
一、竇性節律時出現R_R間期長、短交替
二、房室交接區節律時出現R-R間期長、短交替
……
第十七章觸發活動型心律失常
第十八章文氏現象
第十九章心房內傳導阻滯
第二十章經典的房室傳導阻滯及其診斷熱點
第二十一章束支、分支阻滯及雙束支、多分支阻滯
第二十二章3相、4相阻滯及陣發性房室傳導阻滯
第二十三章傳出阻滯(外出阻滯)
第二十四章雙層阻滯與多層阻滯
第二十五章雙徑路和多徑路傳導現象
第二十六章干擾與干擾性房室分離
第二十七章病竇綜合徵及雙結病
第二十八章意外性傳導
第二十九章預激綜合徵及其引發的心律失常
第三十章心臟電分離現象及紊亂性心律
第三十一章破解寬QRS心動過速診斷之難題
第三十二章破解窄QRS心動過速診斷之難題
第三十三章揭開室性心動過速的“廬山”真面目
第三十四章揭開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心電圖特徵
第三十五章與隱匿性傳導有關的心電現象
第三十六章兩種心電現象的並存與掩蓋
第三十七章竇性、房性二聯律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三十八章解讀起搏心電圖
第三十九章電交替現象、電階梯現象及尖端扭轉現象
第四十章各種心電現象及綜合徵的心電圖特徵
第三篇常見的心臟病、電解質紊亂及抗心律失常藥物所致的心電圖改變
第四十一章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的心電圖改變
第四十二章後天性心臟病的心電圖改變
第四十三章各類心肌病的心電圖改變
第四十四章經典的心肌梗死及其進展
第四十五章電解質異常的心電圖改變
第四十六章藥物影響及其誘發的心律失常
第四篇心電學中特殊檢查、案例寫作技巧及疑難心電圖精解
第四十七章心電學中特殊檢查的臨床套用及評估
第四十八章規範心電圖診斷報告
第四十九章如何撰寫心電圖案例分析
第五十章疑難心電圖精解20例

前言

1903年,WillemEinthoven記錄了第一份清晰的人體心電圖,並開啟了心電圖臨床套用的新紀元。100多年來,成千上萬的心電圖工作者、心血管病醫師、生物醫學工程師前赴後繼地奠基、探索、創新,使心電圖學成為一門發展最快、套用最廣的臨床學科。同時,也為心內、外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後提供了眾多的重要信息,為人類健康事業和挽救無數生命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
心電圖是一項簡便、價廉、易於追蹤觀察和重要的臨床輔助檢查項目。心電圖知識不僅是每一位心電圖工作者所必須掌握的,而且也是每一位臨床醫生所必須熟知的,因為在急診、門診和住院等患者診治中,都必須套用心電圖提供的重要生命體徵等是否正常的關鍵信息。故心電圖知識需要不斷地普及、提高和更新。何方田醫師苦幹了三年半的業餘時間,匯集了他27年心電圖臨床和教學經驗,從收藏的數千份圖片中精選了近700幅,終於一人執筆寫成了《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這本著作。全書分四篇共50章,詳盡地敘述了:①從基礎心電圖波、段、間期的正常範圍到異常改變及其臨床意義;②從各種心律失常到複雜的心電生理現象;③從常見的心內、外疾患的心電圖特徵到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所致的心電圖變化;④從心電學常用的無創性特殊檢查到疑難心電圖的精解等。可謂由淺人深、環環緊扣、系統地介紹了如何閱讀心電圖的思路、方法和經驗。
《論語·述而》中,聖賢孔子曾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何方田醫師勤奮好學,又善於總結,將心電生理知識與臨床心電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與解讀心電圖融為一體,終於梳理成書《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本人有幸先予粗讀,深感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說理清楚、密切結合臨床,是一本心電圖工作者和臨床醫師值得閱讀的重要工具書。鑒於此見,故欣然作序,並向讀者推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