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全切術》

《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全切術》

《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全切術》,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08年6月出版的醫學書籍。

《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全切術》《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全切術》
名稱:《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全切術》
作 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日 期:2008年6月
開 本:32
版 次:1
裝 幀:簡裝
ISBN :7887660351
分 類:醫學書籍>音像製品
內容簡介:本片主要詳細介紹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腹腔下附屬檔案處理的詳細操作步驟、行陰道切除子宮的詳細操作步驟、手術併發症及其處理等內容。

手術操作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電視腹腔鏡手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現根據實施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76例,取得的臨床效果比較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76例患者年齡36~55歲,平均46歲,其中子宮肌瘤48例,子宮腺肌病22例,兩種疾病同時存在者6例,合併有卵巢囊腫8例,盆腔粘連6例,子宮體積>孕12周5例,<孕12周71例。76例患者全部實施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

1.2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手術方法分3步進行。(1)腹腔鏡操作:經臍正中橫切口1cm,以Verres針穿刺腹腔,製造CO2人工氣腹,壓力達13mmHg;沿此孔穿刺1cmTrocar,置入腹腔鏡。於兩側髂臍連線外1/3處置入5cmTrocar作操作孔,將舉宮器從陰道將子宮推向腹腔,電凝、電切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不保留附屬檔案者電切骨盆漏斗韌帶,打開子宮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如果盆腔粘連,先行粘連松解術。(2)經陰道暴露宮頸,鉗夾並牽出陰道,沿宮頸上0.5cm環形切開陰道黏膜,上推膀胱及子宮後壁黏膜,切斷縫扎雙側子宮旁組織、主韌帶、宮骶韌帶及子宮動靜脈,同時打開子宮膀胱腹膜反折及子宮直腸腹膜反折,經陰道取出子宮附屬檔案。1/0微喬線連續鎖邊縫合盆腔腹膜。(3)腹腔鏡再次檢查盆腔手術部位及盆底情況,了解盆腔內各殘端有無出血、血腫及損傷,沖洗盆腔。術畢取出Trocar,腹壁小切口用創可貼貼上。

隨著操作技術的提高,電視腹腔鏡手術在婦產科的適用指征不斷增加,具有損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1],國外已逐漸用它代替婦產科的大部分手術。本資料中以該法行全子宮切除術76例,手術全部成功。其優點有以下幾方面:(1)拓寬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範圍,陰式子宮切除創傷小、痛苦少、體表不留瘢痕,患者可以接受,但對盆腔有粘連或二次手術的患者,術前對盆腔情況如果不甚了解而盲目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就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或中轉開腹手術。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可在鏡下先了解盆腔情況,包括子宮大小、形態、疾病性質,進行盆腔評估[2],決定手術範圍及手術方式,對有盆腔粘連者先行松解術,使術野清晰,提高陰式子宮切除術的成功率。本組有6例盆腔粘連,均是在鏡下行松解後手術成功。(2)對合併有卵巢囊腫或腹腔鏡下懷疑卵巢有病變的患者,可在腹腔鏡下行腫瘤剝除術,或取活檢做快速病理檢查[3]。如病理報告為良性病變,手術按常規進行,如為惡性腫瘤,視情況擴大手術範圍或中轉開腹。(3)對多發性子宮肌瘤或體積增大>孕12周子宮,在腹腔鏡下電凝、電切處理各韌帶後,可將漿膜下肌瘤從蒂部電切,如子宮均勻性增大,可將陰道內鉗夾宮頸向外牽拉,用電刀分次切割。本文中實施的子宮>孕12周的5例手術,均採用上述方法,順利將子宮取出。(4)本組76例患者術後與其他手術方式如鞘膜內子宮切除、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相比,術後腹脹、肩痛、膈肌刺激征均不明顯,考慮與腹腔鏡下操作時間短、二氧化碳吸入少有關。

總之,腹腔鏡手術已逐漸套用於臨床,可適用於大部分的婦科良性疾病,隨著手術經驗的積累和方法的不斷改進,它將在婦產科領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