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

《胡小石》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江蘇南京人,原籍浙江嘉興。

胡小石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江蘇南京人,原籍浙江嘉興。

國學大師。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

1888年生於南京。少承家學。1909年畢業於兩江優級師範學堂,該校曾先後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曾師從李瑞清、陳三立、曾農髯、陳散原、鄭大鶴、王靜安、沈曾植等人。1910年,與同學楊仲子之妹楊秀英結為伉儷。一生長期執教,曾在明智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西北大學、四川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原校址在重慶白沙鎮新橋)等校任教,歷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兼國文部主任,雲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金陵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與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與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

胡小石一生著作等身。早年所著《中國文學史講稿》上編,取“一代有一代之勝”觀點,闡述中國文學演變,頗具卓識,後來的文學史家馮沅君、陸侃如、劉大傑的著述均受其啟發。對楚辭之學,綜合舊聞,擇善而從,獨創新說。著有《遠遊疏記》、《楚辭郭注義證》、《楚辭釋名》、《離騷文例》、《屈原與古神話》、《楚辭札記》(未定稿)、《甲骨文例》、《讀契札記》、《金文釋例》、《齊楚古金表》、《聲統表》、《廣韻正續》、《說文部首疏證》、《江津方言志》等。書法著作,體系完備,論點精闢,除《書藝略論》外,尚有《中國書學史》未能完稿而卒。此外,論文、札記尚多。小石逝世後,南京大學曾組織遺著整理委員會。不久後,因“文化大革命”開始,遺稿墨跡受到很大損失,《中國書學史》(未完稿)下落不明,零散遺稿喪佚殆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整理委員會恢復工作,已整理出版的有《胡小石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收論文14篇,內容包括古代神話、楚辭、杜詩、文學史、書法、古器物考訂等。詩詞存稿原分6卷,為《磐石集》、《硤林》、《無同沙語》、《蜩樓草》、《東風堂》、《夏廬長短集》,只蒐集到250餘首,不及原存之半,已集為《顧夏廬詩詞鈔》印入論文集。《論文集》二集在編輯中。

梅庵先生的傳人

胡小石1906年9月考取兩江師範、學堂預科,翌年2月插班入農學博物分類科。一次,學堂監督李瑞清(號梅庵,又號“清道人”)親自出題測試,題目擷自 《儀禮》。胡小石父親胡季石出於清末著名學者劉熙載門下,家學甚厚,胡小石五歲即讀《爾雅》,對張惠言的《儀禮圖》也研學多遍,因此胸有成竹,一揮而就。 梅庵先生髮現學農博的學生中居然有一弱冠少年能作有關《儀式》的文章,大喜過望,青睞有加,並親自在課余授其傳統國學。

梅庵先生精於碑學,是清末享有盛名的大書家,胡小石得其指點,始學北碑《鄭文公碑》和《張黑女墓誌》,於《鄭》取其堅實嚴密,於《張》取其空靈秀美,從此筆力沉著,書藝大進。

1917年,胡小石經梅庵先生介紹,到上海任明智大學國文教員。翌年1月,應邀到梅庵先生家當塾師,一方面教其弟侄經學、國小及詩文,一方面又師從梅庵先生及與梅庵過從甚密的晚清老宿沈曾植、鄭大鶴、王靜安、曾農髯(熙)等,學帖學、金石文字學及書畫、甲骨學等。

1920年秋,梅庵先生病逝,胡小石與梅庵先生同鄉摯友曾農髯共理喪事,將其遺體安葬於南京城郊牛首山雪梅嶺羅漢泉,墓旁植梅300株,築室數間,名“玉梅花庵”。

胡小石嘗云:“此三年(1918-1920)中,受益最大,得與梅庵先生朝夕晤談,國小、經學和書藝能不斷深造……”。後人評胡小石“近得梅庵北派之真 髓,兼受農髯南派之薰沐,遠紹兩周金文之異變,秦權詔版之規範,漢簡八分之寬博……雖師從梅庵,但能得其所失,補其所缺,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胡小石 先生卻始終緬懷師情,謹遵師教。50年代中,當時為研究生的周勛初先生曾問胡:“先生的書藝和梅庵先生相比,又當何如?”胡小石先生立即惶悚地說:“先生 書通各體,我只能得其一端而已。”還有一次,胡小石帶幾個研究生在館子裡聚餐,旁邊一席有兩位正對“清道人”的一幅畫妄加評議,胡小石聽後忿忿不平,臉上 露出鄙夷不屑之神色,似乎在說:“憑爾等也配議論我先生的書畫?!”其尊師、愛師之情,由衷而發。

胡小石一生敬仰梅庵先生,每年逢梅庵先生忌日,必定素食;至清明節必親赴牛首山掃墓。抗戰後幾經戰亂,李墓竟無跡可尋。解放後,胡小石曾讓學生侯鏡昶代 為尋訪,但遍訪未果。直至70年代末,侯教授才找到李瑞清墓園,益撰文“清道人其人其墓”,記述李瑞清的生平、成就及他與胡小石之間綿長的師長情誼。

與李大釗友情甚篤

 胡小石無黨無派,早年很少介入政治活動。但他為人真誠、正直,中年身處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時期,自然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深惡痛絕,同時為百姓、社稷的命運常懷憂慮,因而也就自然接近那些憂國憂民的共產黨人和民主、進步人士。

1920年11月,胡小石離開上海北上,受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之聘,任該校教授兼國文部主任,與同在該校執教的李大釗先生相識。李大釗與國文系師生專 門歡迎胡小石併合影留念。胡小石與立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十分投緣,過從甚密,晚上常常步行去石駙馬大街後宅李大釗家中閒談。胡小石曾對 其女弟子程俊英說:“守常兄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學者,他整夜伏案寫文章,想用馬克思理想的共產主義救中國,達到世界大同的境界,我欽佩他,歡喜他,他是我的 一位益友。”

有一次,北京高校師生髮起“索薪運動”,李大刊、胡小石都參加了,大家圍在新華門外 抗議當局拖欠教師薪水,籲請派員解決問題。但半天無一名官員出面會見。李大釗義憤填贗,振臂高呼,突然因悲愴過度而昏厥在地。站在他身旁的胡小石極度震 驚,多少年後言及此事,仍為李大釗的赤誠與義憤而感嘆不已,他說:“守常兄平時極為溫和,想不到他那天反應會這么激烈。”

1922年7月,胡小石辭職南返。女高師大部分留京的畢業生與第二屆國文部的部分同學,請李大釗先生作陪,歡送胡小石,並在學校大禮堂前假山上攝影留念。胡小石手捧一束鮮花,站在中央,李大釗先生立其旁,其餘師生分立於前。

1924年胡小石出任金陵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不久,李大釗南下廣州途經南京,曾專門下車,登門拜訪胡小石。1927年4月,李大釗先生慷慨就義,噩耗傳來,“先生哀之甚至,其後輒形諸夢寐”(曾昭燏《南京大學教授胡先生墓誌》)。

拒絕為蔣介石書寫壽序

“九一八”事變後,胡小石目睹外患日深、民不聊生,常有憤世嫉俗之語。他曾在《雜詩》中怒斥“狐狸亦當道,安問豺與狼?”並感嘆“萬哀天地夜,闔眼倘我 存”。1939年胡小石一度兼任雲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在昆明期間與楚圖南等人過從甚多,還結識了思想進步的工商企業家鄭一齊,鄭贈送胡小石一批進步書籍。 1940年1月,胡小石離開昆明回重慶中央大學,途中遭特務搜查,鄭一齊所贈進步書刊被悉數沒收,胡小石也被列入特務監控的黑名單之中。

1946年,國民黨為蔣介石六十壽辰祝壽,朝野各色人等競相效忠,或撰頌辭,或獻九鼎。當時有一“民意機構”派人與胡小石商洽,許以重金酬謝,請他為蔣 介石六十壽辰書寫壽文。此舉一箭雙鵰,其一因為胡小石已是“民國最高學府”中央大學最負盛名的學者之一(系“部聘教授”),且金石書畫、詩詞曲賦無所不 通;其二是因為胡小石無黨無派,與政治素無姻緣。請他寫壽文,既有文氣,又具“民意”。然而當來人剛剛說明來意,胡小石即一口回絕。來人情急之下,脫口反 問:“前時美軍將領史迪威逝世,那次公祭典禮上的祭文,不是由先生寫作的么?”胡小石當即回答:“史迪威將軍來中國幫助我們抗戰,所以我才為他寫祭文。再 說,我只會給死人寫祭文,不會替活人寫壽文。”來人聞之變色,悻悻而去。

民初著名書法家衡陽曾家髯(熙)先生對胡小石曾有一評價曰:“其為人孤峻絕物,苟非所與必面唾之,雖白刃在前不顧也。及觀其事師敬友則循循然,有古人風。”信哉此言!

臨危受命 風骨凜凜

 1947年5月,中央大學愛國學生率先發起“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鬥爭。胡小石同情和支持進步學生的愛國運動。他的研究生劉溶池是“全國研究生聯 誼會”的領導成員,胡小石提醒青年學生要注意策略,通過記者招待會等形式籲請社會輿論支持。國民黨當局殘酷鎮壓學生運動、釀成“五•二○”慘案後,胡小石 又與其他中大進步教授一起,公開發表宣言,抗議當局之措置,營救被捕青年學生。

蔣介石不久即頒布《全國總動員令》,進一步擴大內戰,向解放區發動猖狂進攻。胡小石為劉溶池題寫了“化大炮為紙鳶”六個行書字,表達他反內戰、盼和平的迫切心愿。

1948年底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接連潰敗。行政院下達“國立院校應變計畫”,企圖強迫中央大學南遷廣州或廈門或台灣,遭到中大教授的強烈反對。1 月21日,校務會議作出“以不遷校為原則”的決議。27日,中大校長、訓導長、總務長三人棄職而去;31日,教授會投票選出梁希、胡小石、鄭集、歐陽翥、 張更、蔡翹、劉慶雲、吳蘊瑞、樓光來、吳傳頤、劉敦楨11名委員和李旭旦、張江樹、宗白華、錢鍾韓等人為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大校務維持會”,胡小石臨危受 命,與森林系教授梁希、生物系教授鄭集一起被推為常務委員,主持校政。

校務維持委員會成立後,即 向李宗仁政府提出“撤查校長周鴻經”、“拔髮應變費及糧食”、“釋放被捕學生”等三項要求。胡小石與梁希、鄭集等多次赴總統府交涉。當時的教育部長陳雪屏 親自出馬,一方面在中央飯店宴請校維會成員,再三強調“不派校長,由校維會治校,在大學史上查不出根據”;另一方面,又試圖以“出任中大校長”利誘胡小石 先生。胡小石風骨凜凜,嚴詞拒絕,並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

4月1日,中央大學等 10所專上學校六千餘學生舉行了“爭生存、爭和平”的請願遊行,胡小石為保護青年學生,坐一輛吉普車緊跟在遊行隊伍後面。學生隊伍先後在大中橋和總統府遭 到預先埋伏的警察和淮海戰役敗退回京的國民黨軍官的毒打。胡小石和劉慶雲、張江樹、吳傳頤四位教授不避艱險趕到現場,也遭暴徒圍追,胡小石及時進入總統府 門房躲避,才免遭不測。

4月11日,南京各大專院校分別在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政治大學為“四•一”慘案中犧牲的烈士舉行追悼會。胡小石先生親致悼詞。他所撰寫的兩幅輓聯,懸掛在禮堂南面牆上,分別痛挽死難的物理系學生程履繹和電機系學生成貽賓。其中一幅輓聯為:

你死,死得好慘,慘無人道;

我哭,哭不出來,來悼英靈。

4月23日,百萬雄師,揮戈南下,南京喜迎解放。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胡小石欣然出任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員,兼任文學院院長。

《胡小石》《胡小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