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無哀樂論》

中國古代音樂美學論著。三國魏末嵇康撰。為《嵇康集》的第五卷。長近萬字,用“秦客”(俗儒的化身)和“東野主人”(作者自況)的8次辯難,反覆論證,有針對性地批駁儒家傳統樂論,進而闡述自己的音樂思想。嵇康認為音樂屬於外界的客觀事物,哀樂屬於內心的主觀感情,不是一回事。音樂主要是好與不好(美與不美),它和人的哀或樂無關;人的哀或樂主要是人情有所感受而後表露出來的,所以和音樂無關。

基本信息

《聲無哀樂論》

內容

這種論點是針對漢、魏當時源於儒家思想的某些庸俗觀點而發,其實質是要堅持音樂的藝術性和潛移默化作用。此文對儒家音樂思想中尚未觸及過的音樂美學問題,如音樂的創作、表演和欣賞的關係,感情表達的多樣性和音樂表現的多樣性之間的關係,音樂創作和即興演奏的關係等都有所闡發。具有創見性。現有魯迅手校影印本和排印本,戴明揚校注本和吉聯抗譯註本。

配圖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音樂典籍
中國古代樂律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