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少年》

《美麗少年》

《美麗少年》是2000年上映的紀錄片,由陳俊志執導。是一部探討新一代同志青年心境與當時社會風氣的電影。《美麗少年》描繪了一個抗拒異性戀傷痕的少年同志文化。片中個個形象思想互異的少年,采自當代台灣青少年的繁複情慾光譜:有人戴上超大根耳環和母親承認性身份,有人穿著明星高中制服義無反顧咬住他的情慾不放,有人男扮女裝化為性感千手佛在電視攝影棚里蓮步輕移,金光閃閃,哥哥爸爸看了都說真偉大。這些孩子逾越學校家庭的管訓,逾越陳腔爛調的人道主義同情目光,逾越了理論與“政治正確”。一何春蕤在《美麗少年》鏡頭與旁白之間柔軟而敏感的筆觸當中,每個人都恍惚憶起了自己青春的掙扎和心靈的悸動。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封面封面

長期追蹤了十二個新新人類的小男生同志,一步一腳印的陸續拍下了屬於他們的每一個故事。在家庭中,兒子如何把自己是同性戀身份的事實告訴父母至親、而家人又如何因應這樣的衝擊;在社會上,要如何克服一般人既有的刻板性別價值觀、說服自己不再把自己關進黑暗的角落;在同儕間,如何有一套繼續生存下去的法則,坦白表明自己的性向讓別人接受,轉化他人的不解眼光。在拍攝的過程中,他們完整的留存下來了屬於這一世代的同志文化,也發現到這群美麗少年的共同特質,就是以身為同性戀為榮,以實際行動,勇於現身向家庭、社會、學校挑戰,顛覆過去舊世代的衣櫃定律。

作者介紹

陳俊志
紀錄片導演,關注弱勢議題,向不義戰鬥,用文字和影像實踐社會運動。作品有《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玫瑰的戰爭》《幸福備忘錄》《我的愛滋朋友》與《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酷兒舞台》和《沿海岸線徵友》。常上街頭及媒體為同志議題發聲,作品社會性強烈,《美麗少年》登上華納威秀及學者全球影城,創下新高票房,獲頒1999年台北電影獎商業類年度特別獎,200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眾最愛獎。歷年來作品獲邀參展於國際同志影展,亞美影展,山形影展,新加坡影展,福岡影展。2005年作品《無偶之家,往事之城》記錄中老年同志的人生滄桑,創作了繼《美麗少年》《幸福備忘錄》之後的同志三部曲完結篇。2006年獲邀拍攝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開幕片系列之《酷兒舞台》,2007年改編詩人鯨向海的詩作,拍攝影像詩短片《沿海岸線徵友》。2007年,以台美移民家族史寫作計畫《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得台北文學獎寫作年金首獎。2008年,以高樹少年死亡事件為本,寫作《人間‧失格》,獲得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

影片評論

初秋坐在淡水線捷運車廂里,我忍不住盯著眼前少年的側影。明明有空位,他不坐,卻寧願保持站姿;但他又偏不站好,反而軟塌了結實軀幹,吸水海棉似地傾身,對他坐在椅子上的友伴耳語,重心壓得好低。整個人,全靠他抓住扶桿的手維持平衡。我看呆了。如此不正當的懸垂姿勢,卻因為青春的緣故,竟成為理直氣壯的美麗畫面。憶及楊凡電影《美少年之戀》喃喃的一句,“青春無敵!”,乍聽滑稽,其實準確至極。畢竟美麗是超越道德的。
陳俊志導演曾經拍攝紀錄片《不只是喜宴》,呈現作家許佑生和愛人葛芮的同志世紀婚禮以及台灣同志尊嚴;之後他再接再厲,在最新作品《美麗少年》詠嘆了青春。兩部紀錄片同樣都在描繪異性戀家國之外的勇敢生活,但新作的重點已經不放在講理、辯護與控訴的層次,而更揮灑大方,狂肆顯現少年的逾越。
片中個個形象思想互異的少年,采自當代台灣青少年的繁複情慾光譜:有人戴上超大根耳環和母親承認性身份,有人穿著明星高中制服義無反顧咬住他的情慾不放,有人男扮女裝化為性感千手佛在電視攝影棚里蓮步輕移,金光閃閃,哥哥爸爸看了都說真偉大。這些孩子逾越學校家庭的管訓,逾越陳腔爛調的人道主義同情目光,逾越了理論與“政治正確”。或許有人看見少年情慾之後會問:“‘他們’為什麼這么駭人?”我卻想反問:“那么‘你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呢?”
觀看《美麗少年》的經驗讓人激奮愉悅,但卻又有引人抽泣的時刻。有時真要為影像里少年好認真可愛的臉孔流下眼淚,未久卻又被孩子的妙語如珠逼得破涕而笑。悲喜交纏的質素,或許可能是片中少年的個性使然,卻也可能來自導演風格:歡快和憂愁捉對跳著台灣同志酒吧流行的恰恰舞步,你拉過來,我撲過去,碰恰恰,碰恰恰,不知何方占上風。這種風格正是反諷(irony;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也是一種同志的幽默感(queerhumor),張力十足。
本來,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不能夠硬塞入成年人老早設定的性壓抑框架里。片中的孩子甚至有辦法勸服他們的家人師長接受他們的性與愛,他們的生氣盎然看來趣味但更讓人動容。我甚至以為,輔導老師們大可以放下死板的性教育課本,不妨虛心傾聽眼前孩子的語言;美麗少年並非只活在陳俊志的作品裡,他們無所不在,不會因為成人的輕率壓制而湮沒。
捷運車廂里的少年的身體沒必要保持僵直,美麗可以找出自娛娛人的姿勢。不必上前粗暴規勸,只能屏息。有誰當年不是無敵青春呢,只不過你我都已經忘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