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書:中華傳統美德格言800條》

《美德書:中華傳統美德格言800條》

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美德更是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世代相襲。中華傳統美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宏富的整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追求,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質。就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而言,剛健有為、厚德載物、貴和尚中、仁民愛物、修已安人、義以為上、天人合一、整體為上等,都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精神,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和諧統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義的高尚情懷,文化中國的理想追求,勤勞勇敢的質相秉性,等等。這些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反映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孝以順敬雙親,劬勞報恩,人子事親,順承意命,克盡天良;悌以手足情深,恭史友弟,史友弟恭,穆穆棣棣,和氣相親;忠以盡責力行,事持堅貞,謁誠盡現,獻身國族,正直無私;信以履約崇實,言出必行,一諾千金,言重九鼎,誠實毋疑;禮以倫常宗守,清白毋貪,知足常樂,操守高潔,儉樸節約;恥以私慾有戒,心身知辱,不貪財色,知足常樂,明所羞慚;仁以天道博愛,毋輕傷殘,愛已及人,體恤天物,博遵人道;智以聰明悉辨,力學求知,廣求見識,審察是非,奮發自勵。

目錄

忠篇一
孝篇二
智篇三
勇篇四
禮篇五
義篇六
廉篇七
恥篇八

精彩書摘

【原文】
黃金累千,不如一賢。
——(晉)《雜歌謠辭》
【譯文】
擁有成千上萬的黃金,不如求得一個賢明之人。
【提示】
秦穆公派人到晉國去求婚。晉獻公把大女兒許配給秦穆公,還送了一些奴僕作為陪嫁,其中有一個奴僕叫百里奚。半道上百里奚卻偷偷逃走了,來到了楚國的邊境線上,被楚兵當做奸細抓了起來。百里奚自稱是販牛的,因為逃難才出來。楚國人就把他留下來看牛,一晃過了好幾年。再說秦穆公發現名單中少了百里奚,就打探原因,正好朝中有個從晉國投奔過來的武士叫公孫枝,了解百里奚的才能,就把他大大誇獎了一番。秦穆公求賢若渴,一心想找到百里奚。後來打聽到百里奚的下落,就想備一份厚禮,去乞求楚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國來。公孫枝說:“如果您用這么貴重的禮物去換他回來,不就等於告訴楚王,百里奚有大才,您想重用他嗎?那楚王還肯放他走嗎?”於是,秦國就派使者對楚王說:“我國有個犯人叫百里奚,躲到貴國來了,請讓我們把他贖回去治罪。”說著獻上五張黑色的羊皮。楚成王答應了,就命令把百里奚裝上囚車,讓秦國使者帶回去。百里奚後來當了秦國的相國,秦國大盛起來。五張羊皮換來這位賢人的事,成為千古佳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