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

《美國與中國》

《美國與中國》是美國中國學的經典著作。全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中國早期的歷史;第二部分為近代中國革命史的描述,從西方入侵直至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第三部分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的中美關係。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美國與中國》《美國與中國》

作者: (美)費正清 著,張理京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

字數: 307000

版次: 1

頁數: 473

印刷時間: 2008/01/01

所屬分類: 圖書 >> 政治 軍事 >> 政治 >> 外交、國際關係

內容簡介

費正清堪稱以西方的視角觀察中國問題的最具權威的學者,《本書被美國權威雜誌《外交》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書之一,曾在西方學界和政界產生了廣泛影響。費正清以博學而灑脫的風格,風趣、清新的筆調娓娓道來,使一本嚴肅的史學專著成為難得的極具可讀性的歷史文化佳作。對於歷史學家,它是對於現代中國的歷史分析;對於學生,它是關於中國的權威指南;對於外交家和企業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兩國間難以捉摸而又頗具影響的情感呼應。本書自1948年第一版問世以來內容不斷增補,這個譯本是根據1983年的第四版翻譯的。

作者簡介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世界上最負聲望的中國問題觀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中國研讀、旅行、教學。1955-1973年費正清擔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哈佛的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歷史講座教席。直至他逝世前(1991年),他領導著美國的中國問題的學術研究。當今美國諸多有影響的中國問題專家皆出於其門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前夕,兩國高層領導人案頭擺放的就是他的《美國與中國》。

費正清的主要著作有:《美國與中國》(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觀察中國》(China Watch)及《中國:傳統與變遷》(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等。主編了《劍橋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等。
費正清在20世紀美國的中國觀察家中居泰斗之位,歷數十年而不衰。這套《費正清文集》集中了費正最有代表性的著述。費正清筆下對於中國人與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所發的精簡、深入、權威之論,史學界一時無出其右者。

費正清博學而不拘泥於傳統的風格——大師風範以及風趣、清晰——在他的著作中可以一覽無餘,有充分的學術資料,也有奧妙的個人領會。不論是初涉中國歷史者,還是中國歷史研究者,乃至政治家、企業家,同樣能在閱讀中獲益匪淺。

觀點

一、在這個社會裡,商人不如官吏有權勢,思想上的個人主義,也沒有像精通偉大的經典傳統那樣地被人重視。

二、這部分地是因為皇帝和他的官吏們,是在倫理的而不是法治的基礎上,在個人關係的而不是法律手續的基礎上來按照孔子聖訓治理國事的。因此,在中國,個人需要他在等級社會中的人與人的關係,像他在家庭所保持的那樣,子對父盡孝、婦對婆盡孝、婦對夫盡順、臣對君盡忠等。

三、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兩個中國:一方面是鄉村里成千上萬的農民,另一方面是由地主、儒生、商人和官吏們所構成的上層結構。

四、中國的家庭是一個小天地,是國家的縮影。家庭(不是個人)是社會的單位和當地政治生活中起作用的因素。在家庭生活中諄諄教誨的孝道和服從,是為了忠君和服從國家合法當局之用的。

五、中國人的大部分學問僅止於一些文字學和古典文學的知識,學者們掌握它們,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六、如果我們把儒家的這種人生觀放到它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它重老而不重幼,重古而不重今,重既有的權威而不重革新,這就在事實上為社會穩定問題提供了一個歷史的大答案。

七、科學未能發展同中國沒有訂出一個更完善的邏輯系統有關,中國人不會套用邏輯方法以一種思想來考驗另一種思想,用一種說法系統地印證另一種說法。中國作家們比較著重於求事物的比例勻稱,求兩極端的平衡和求自然秩序的和諧等一般思想。他們的著名連鎖推論法,曾經在二十個世紀中成為中國學者的不二法門,但從希臘人的眼光來看它,不過是一串奇特的不合理的推論而已。

八、讀書人也努力把他的書法發展成為一種美術,可是一旦穿上了長衫,他就拋棄體力勞作,認為那是另一社會階層的標誌,讀書人因此不會遇到作坊里的工匠和需要新技術的藝徒。這種手與腦的分家與達文西以後的早期歐洲科學先驅們形成截然不同的對照。在現代歐洲的初期,學術的繼承與技術上的手藝可以集中於天才之一身。這在中國是罕見的。

九、傳統的中國不是不變的,也不是靜態的或停滯的。正相反,它曾經有過不斷的變化,並且變化多端,可是變化總是在一個顯明的文化形式與規章制度形式的範圍之內。兩千年間中國政治生活中儒家典範根深蒂固的惰性,說明了反對這種惰性的中國現代革命為什麼會這樣可悲地曠日持久。

十、中國人對於家庭和朋友極其忠實,可是不顧公眾利益;他能夠一絲不苟地履行按照習慣應當擔負的責任,然而對於不相識的人所受的苦難和並不與哪一個人特別相干的壞事,卻又是那么漠然不負責任。

十一、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現代中國對基督教的抗拒,不僅在於思想意識方面,也在於規章制度方面,中國反對任何獨立於官方控制之外的有組織的教會。

圖書目錄

第四版序
前言
第1章 中國景觀
南北對比——中國的淵源——人與自然的協調
第一篇 舊秩序
第2章 中國社會的本質
社會結構——早期中國是個“東方式的”社會——士紳階級——中國的文字和文人——資本主義的不發達狀態與商人
第3章 孔孟之道
儒家原則——經學正統——中國的軍國主義——中國式的個人主義——科學的不發達
第4章 異族統治與朝代的更迭
遊牧民族的征略——頭幾個中外帝國——滿人的成就——朝代的盛衰周期
第5章 政治傳統
官僚體制——法律——宗教——中國的人文主義——民間教派與農民起義
第二篇 革命過程
第6章 西方的侵入
歐洲的擴張面對著中國的擴張——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朝貢制度——條約體系——人口問題上的災禍
第7章 叛亂與復辟
作為反叛雛形的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及其他叛軍——儒家政府的復辟
第8章 維新與革命
自強運動——帝國主義與1898年的改良運動——革命派與維新派——清廷的改良與共和革命
第9章 國民黨的興起
探索新秩序——五四運動——國民革命
第10章 南京政府
政治發展情況——蔣介石的崛起——走向工業化——地方政府
第11章 共產黨的興起
頭10年的起伏多變——毛澤東的興起——戰時意識形態方面的發展
第三篇 美國與人民共和國
第12章 我們歷來的對華政策
第13章 美國的政策和國民黨的垮台
第14章 人民共和國:建立新秩序
第15章 力求社會主義改造的鬥爭
第16章 第二次革命
第17章 前景:中國和我們自己
後記

影響

1948年,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第一版問世之時,深受各界稱譽,鏇即成為經典著作。" 經典"一詞本有經久不變之義,但以本書而論卻不盡然。經相繼修訂出版之後,它的內容已 經有了增加和發展。在1958年第二版中增加了共產黨的勝利和人民共和國頭10年的經歷。1971年的第三版進而分析了以後的10年,這一版甚至比第一版更受人歡迎,並重新肯定了以往對此書的評價,證明它不僅是一部經典著作,而且是一部不斷地趕上時代的經典著作。這一評價對於更往下分析第三個10年的第四版來說,無疑仍將正確的。

修訂版意味著增加新的材料,使之趕上時代,並隨著人們因時間的流逝對過去的事件有更清 楚的認識,而修正一些解釋。作者做了這兩方面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他憑籍新的學術成就,增加大量新的知識和見解,而這些不僅是關於近代事件,甚至還涉及早期中國歷史的各 個方面,一直遠溯到舊石器時代。費正清做這項工作的條件很好,因為在美國大力推進關於 中國問題的研究方面,他的貢獻比任何人都大,而且他所引證的權威人士中,絕大部分是他 自己的學生,這些人的研究工作曾是他鼓勵和指導過的,而且往往指導到作品出版為止。因 此在第四版中,他不僅限於使早先的著作合乎時代,而且還根據新近的研究成果,重新撰寫 了相當多的章節。

S.威爾斯在本書第一版序言中的第一句說:“哈佛大學出版社向《外交政策叢書》讀者們所 能提供的書,最適時而又最重要的,莫過於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在剛好30年之後的 今天,這話對於第四版來說仍然適用。中國人占全人類1/5以上,而美國人擁有全世界約1/4 的財富。這兩大國之間的關係,他們彼此的了解或誤解,他們的合作或磨擦,將對於決定人 類的未來起重大作用。

在過去30年,誰敢沒有比費正清用更清楚、更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寫過關於中國的書。在使美國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傳統,中國紛擾不寧的近代歷史,以及中國神秘莫測的現狀等方面 ,誰的貢獻也沒有像費正清那樣大。本書由前幾版留下來的那些部分,有了擴展和分工。凡是關心中國的人,都會反覆閱讀這些部分。獲得知識與樂趣。篇幅很多的新落敘述了近代事件、中國現狀和中美關係的前景;這些部分,依我看來,是所曾見到的關於這些不容易解釋 的極其複雜的問題的最清晰而又判斷十分精確的簡略敘述。費正清擅長把多方面的感性認識 以及深入的分析同措詞的透徹結合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此書已經是並且將長遠是一本經典 著作的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