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繹史》

《繹史》,清代馬驌撰,史學書籍。

 《繹史》共160卷。《繹史》正文分為太古、三代、春秋、戰國和外錄五部分,一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為春秋十二公時事,共70卷;四為戰國至秦亡,共50卷;五為外錄,記天官、地誌、名物、制度等,共10卷。書後還列世系圖表與正文配合,這在以往的史書中屬前所未有,“卓然特創,自為一家之體”。
《繹史》在內容上既詳載各代治亂興替及其規律,又詳載諸子百家之學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在材料上,除儒家經典外,廣采百家學說,將經、史、子、集一例看待,互相印證。考訂極為精詳,容納材料相當全面。在體裁上,既具有記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編年體和紀傳體的長處。他創造了集記人、記事、圖表、書表於一書的綜合史書體裁。
馬驌撰作史書,對紀事本末體非常青睞,早期的《左傳事緯》和晚年的《繹史》都是以紀事本末體為主的。它以紀事本末體為主,同時又融合了各種史書體裁形式,可以說是一部綜合各種體裁的新綜合體史書。李清在為《繹史》作序時稱該書“獨勝古人者有四”,其中“體制之別創”,蓋指此也。

在此處添加文字

 作者簡介
馬驌,字驄御,又字宛斯,鄒平人。1658年(清世祖順治十五年)中恩科鄉試舉人,次年成進士,選授淮安府推官。蒞任三月余,平反多起冤獄,號稱廉能。以裁缺改任安徽靈璧縣知縣。為政五年,興利去弊,除奸蘇良,頗有政績。1673年(聖祖康熙十二年)因急症死於官邸。人祀名宦祠,私謚“文介先生”。
馬驌自幼聰敏好學,成年之後又遍涉百家之言,其在學術上的造詣和地位遠遠超過他的政治聲望。他是清代前期享有盛名的古史學家,畢生殫研經史,尤嗜愛《左傳》。先後撰有左傳事緯》、《繹史》、《十三代瑰書》等著述。

《繹史》 《繹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