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梁》

《紅高梁》

中篇小說《紅高梁》,曾榮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根據此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梁》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紅高粱紅高粱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價格】29.80元

【所屬系列套裝】電影伴讀中國文學文庫系列

【所屬分類】圖書>文學>小說>影視同期書

【總頁數】222頁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ISBN】9787500655630

【出版日期】2008年8月北京第3版2008年8月北京第3次印刷

作品簡介

著名作家莫言最新長篇集結系列包括《紅高粱家族》、《酒國》、《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勞》五部,部部皆為經典。本書為其中的一部。在中國現代文學運動發展史上,《紅高粱家族》(1987)出現具有審美轉型的深刻意義。作者用“虛構敘事”取代“親歷在場”,用“酒色財氣”顛覆“英雄崇拜”,用“靈魂救贖”挑戰“舊夢新知”,並以強烈的藝術理性精神,宣告了革命英雄傳奇神話的歷史終結。

編輯推薦

創作於80年代中期的“紅高粱”家庭系列小說……以自由不羈的想像,汪洋恣肆的語言,奇異新穎的感覺,創造出了一個輝煌瑰麗的莫言小說世界。他用靈性激活歷史,重寫戰爭,張揚生命偉力,弘揚民族精神,直接影響了一批同他一樣沒有戰爭經歷的青年軍旅小說家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戰爭”,使當代戰爭小說面貌為之一新。

——2001年“馮牧文學獎”授獎辭

讓莫言走向世界的當代經典,東方文學帝國“高密東北鄉”奠基之作。

內容簡介

《紅高粱》中篇小說,原載《人民文學》1986年第三期。電影伴讀中國文學文庫。電影解讀文學,文學詮釋電影。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趕跑劫匪的轎夫余占熬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門,與余占熬在紅高粱地里激情相愛。新婚丈夫被人殺死,新娘勇敢的主持了釀酒廠,再趕走其他土匪之後,余占熬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噴香的好酒。9年後,日軍強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並將羅漢大爺剝皮示眾。余占熬帶領鄉人報復日軍,鄉人們全死了。痴呆的余占熬,站在女店主的屍體旁,放聲高歌……

藝術特色

《紅高粱》的敘述沿兩條線展開,主線是土匪投資“我爺爺”余占鰲率領的武裝伏擊日本汽車隊,輔線是在這次戰爭發生之前發生的余占鰲與“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

小說對題材的處理體現出對傳統小說敘事的叛逆,是以追憶的姿態講述的故事。在莫言的藝術世界裡,蘊含著中國農民的生命觀、歷史觀、乃至時空觀。

《紅高粱》的敘事策略和語言方式追求強烈的陌生化效果。小說的展開是由感覺引導,情緒推動。

小說在敘事人稱上,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疊合在一起。在語言運用上,《紅高粱》追求一種富有力度的表達,一切都服從主題的自由創造和審美快感。重視感覺,大膽運用豐富的比喻、誇張、同感,還有對於語言色澤的選擇和氣勢的營造。
——摘自《中國現代文學史》

作品解析

《紅高梁》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揚生命個性、讚美生命的中國新時期小說,它曾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並獲得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轟動中外。小說中所描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印象,散發的中國民族魂,無疑使這部作品具有了與以往“尋根小說”所表達的主題的相異性。小說展現出的一系列獨特意象:“顛轎”、“野合”、“敬酒神”等撼人心魄的情景,那方圓百畝隨風搖曳、舒展活潑且情感熱烈的棵棵高梁;那人跡罕至、充滿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那血紅的太陽、血紅的天空與血紅的高梁……所有這一切,都能給我們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一、酒
紅高梁是這一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用紅高梁釀製而成的紅高梁酒亦蘊含著濃烈的意味。當單扁郎死於“非命”後,羅漢大叔把用酒醮過的鑰匙交於“九兒”手中時,“九兒”得知酒能消毒,召集夥計們進行轟轟轟烈烈的“大掃毒”,凡是掌柜這個有麻風病的“殘廢人”用過的東西,“能燒則燒,用紅高梁酒把整個院落牆角旮旯全部潑一遍”殺殺暗晦,清除昔日的陰鬱,紅高梁酒在這一場“大清殺”活動充當主要載體,既是對“九兒”與“余占鰲”在紅高梁地里野合的肯定與歡呼,又是對於他們野合之後的希望寄予無限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時也是“九兒”在紅高梁地里“野合”後辛酸痛苦的慰藉,“兩汪感激的淚水,徐徐湧上新月也似眼睛。她閉上眼,回味著如飲高梁酒一般醉人的幸福,憧憬著如紅高梁般籽粒飽滿的充實的未來。”

以紅高梁酒作為告別進去,告別壓抑反傳統倫理道德的自由野合的專制的這種方式,它是一種宣洩,是狂歡的悸動,抑是對封建禮教的叛逆。高梁酒所散發出的“酒神”與“九兒”的性格有種不謀而合的相似,酒因不依附於物質的紅高梁而顯示出另一番“靈性”,這種“靈性”因人而現。“九兒”的不屈於現實,敢愛敢恨,充滿生命張揚的個性,散發著酒的氣度,醇香、濃烈和奔放,擁有酒後男性的“亂性”勇氣。單莊主死後,她獨自扛起燒酒鍋的重擔,成了少掌柜,底下的夥計是一群烏之眾,難免受其“調戲”這無形間要求她必須學會頂住外界的“輿論壓力”,這“關係學”還是要學的,如何與夥計們融洽相處,獲得人心,“九兒”卻以男性似的抑或是酒後“亂性”的豁達、堅韌、陽剛之氣,再加上她的直率獲得了她的夥計們——未被儒教馴化的“野蠻人”的尊敬。

她去燒酒作坊“視察”燒酒過程,夥計們表現得異常“激動”猶如尋常百姓得見天子尊容似的。這裡,他們已然把“九兒”當作純潔無上的“神”敬仰,當然,不可置否的是九兒有著姣好的容貌,豐碩的體格,這是贏得眾人尊敬的前提條件。“物以稀為貴”,有如此一“天鵝肉”在從“癩蛤蟆”中間生存著,使得他們“蓬蓽生輝”“金光沾盡”,無愛惜,保護,崇拜之心,乃怪也!而九兒身上所散發也的“酒氣”是真正吸引這些“野蠻人”的閃點。“野蠻人”因酒而變得更野蠻,文明人也因酒的力量回到自我原生狀態,即“酒後亂性”,性是真性情,真自我,“亂性”是回歸人類最蠻荒的原始心態。酒使得男性輕易獲得精神上超越女性的自豪感,使男人更男人,由此,酒恰似男性的“第二生命”是他們尋找精神放肆寄託的方式。九兒正好是他們“望眼欲醉”的高梁酒,九兒身上洋溢著酒氣似的的濃香、刺辣,大膽、爽朗,是非比尋常水中撈似的酒,其稀有可見一斑!

在這裡,九兒象徵著酒,酒也寄寓於九兒,同時,它並不意味著作為女人一類代表的九兒束縛於酒,成為酒的替代品。酒的釀者,享者都是有嘴有鼻有手的正常人,其中有男性與女性之分。男性建立在酒這個基礎上的對女性的鄙視並不等於說酒這個有“氣”無“力”不液體擁有鄙視女性的權力,女性在征服“酒”的過程,使她們更顯原生態的美,更顯“風流”(此風流非此彼風流)。“九兒喝了一口酒,在嘴裡含著覺得雙頰柔軟,一鬆喉,那口酒便滑溜地進肚裡去了,她連喝三大口。頓覺全身毛孔舒張,心裡出奇地快活。於是,抑起脖子,把一碗酒喝得點滴不剩,只見她面色愈加紅潤彎月似的眼睛越發明亮更顯得光彩奪目,靈氣逼人。”對於灑的征服,男性被固定在“必然性”的傳統模式,而女性卻束縛於有失婦道的法則里,因而,男性與酒的關係顯得平靜,蒼白,女性與之卻是神秘而別致。

莫言看來,現代都市男女與酒有著墨守成規的“文明條約”,野性的內斂,華而不實的心靈成了都市文明中的“文明病”,壓抑真實自我,生活於沉重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雙重壓力下,使得他不得不把野性的回歸,生命的復甦放到農村視野中。九兒身上留傳著濃厚的農村特有的純樸,野性氣息。九兒被無奈逼上花轎出嫁於非心所屬的麻風病人,她對生活,愛情,人生已然絕望,然而,她“絕處逢生”余占鰲的出現讓她重新看到希望的矚光,抑制於內心深處的野性一點點地展現出來,放著異樣的光彩。高梁地里的野合,對父親的指斥與憤慨,跳出了、傳統婦女“三從”的禮教束縛,一聲“滾”驚醒了多少尚在做著美麗算盤的父母們,告誡父輩們,女人不是畜牲,任人宰割,女人也是人也有自我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這種“雷雨式”的吼叫把女人的反抗的野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醜
小說中的某些意象有種非審美的醜。醜有兩層本質涵義,一層是倫理道德評價也就是惡的內涵,即“積極的惡”或稱為醜惡;二是指審美外觀上不和諧的形式。非審美的醜是以積極的惡的形式對生活美粗暴的予以否定,表現道義上的惡和違反生活常態的疇形。在文章中對於醜的表現通過多種方式顯示,其中有恐怖的醜,在寫羅漢大叔被日本兵活剝的過程,極其撼人。先割下耳朵,再割下生殖器,然後從頭往下剝下完整無損的整張的人皮,

最後羅漢成了“肉核”。這一過程了極具有濃厚的非審美的醜。此外,化美為醜,這種形式或詩情畫意點染或不可思議的神奇。余占鰲“清亮的尿液滋到滿盈的灑簍里,濺出一朵朵酒花”,日後竟成了芳香馥郁聞名遐邇的“十八里紅”;槍斃後余大牙滾出眼框的一隻眼球“像粒大葡萄”,泡爛的騾馬屍體“華麗的腸子,像花朵一樣溢出來”,癩蛤蟆“像個寶物一樣”。這些都是以醜為美,以醜為樂的非正態意象,讓人觸目驚心,視覺為之一震。與我們的經驗印象形成截然相反的對比,充斥著整個想像空間,作為與美相對立的“醜”,在小說的表現中它的醜並非是“醜”,它也是審美領域的一部分。若能從醜的負面來觀察它,也許會得出另一種感覺和印象。

三、文明
文明壓抑機制和文明與生命力之間的衝突,在小說中集中體現於小孩豆官身上。豆官,十二三歲,倔強,粗野,機敏,生命力旺盛,而且愛搞惡作劇,他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尚未成熟,他沒有資格享受成人的權利,卻必須首先承受成人世界的生存痛苦,而且,可以說,他是那個時代苦難生活的最大受害者。然而對於像他這樣的一個兒童來說,更大的苦難尚不在於此,而是文明壓抑機制對兒童生命力的遏制。所謂的“文明”對於兒童而言,乃是父輩、成人的特權,在文明的“進化樹”上,兒童似乎是介於動物與人類之間(成人們時常稱他們為“小蓄牲”),是有待於進化的“亞人類”,因而受到成人的“文明監督”。然而,這一監護首先意味著壓抑和懲戒甚至是必要的暴力手段,以便對兒童身上殘存的“動物”、“野性”加以馴化。這樣,在成人和兒童之間便存在著一個“權力結構”,“父/子”關係表現為“施暴/與受暴”關係。在紅高梁中,余占鰲與豆官這對父子的關係是一種比較理想關係,即有較多的父愛成分的保護性關係。而在莫言同時期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中黑孩身上,這種不合理的關係卻達到殘酷程度。

作者介紹

作者  莫言作者 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6年3月5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一個農民家庭。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

經濟上的貧困給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慘痛記憶,父親過於嚴厲的約束也使他備受壓抑,這種心理特徵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小說創作。莫言1981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處女作《春夜雨霏霏》:1985年發表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引起文壇關注;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梁》,反響強烈。作為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紅高梁》曾榮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根據此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梁》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莫言,著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紅樹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等十部,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並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日文。

2006年日本第十七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對莫言的文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在西歐文學壓倒性的影響下和歷史傳統的重壓下,展示了帶領亞洲文學走向未來的精神”,並且盛讚他“不但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他的作品引導亞洲文學走向未來”。

內容節選

《紅高粱》

第一章 紅高梁

一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余司令說:“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對我父親說:“豆官,聽你乾爹的話。”父親沒吱聲,他看著奶奶高大的身軀,嗅著奶奶的夾襖里散出的熱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涼氣逼人。他打了一個顫,肚子咕嚕嚕響一陣。余司令拍了一下父親的頭,說:“走,乾兒。”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綽綽,隊伍的雜沓腳步聲已響出很遠。父親前掛著藍白色的霧幔,擋住他的視線,只聞隊伍腳步聲,不見隊伍形影。父親緊緊扯住余司令的衣角,雙腿快速挪動。奶奶像岸愈離愈遠霧像海水愈近愈洶湧,父親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條船舷。

父親就這樣奔向了聳立在故鄉通紅的高粱地里屬於他的那塊無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墳頭上已經枯草瑟瑟,曾經有一個光屁股的男孩牽著一隻雪白的山羊來到這裡,山羊不緊不忙地啃著墳頭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氣沖沖地撒上一泡尿,然後放聲高唱:高粱紅了——日本來了——同胞們準備好——開槍開炮——

有人說這個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熱愛,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仇恨,長大後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我終於悟到: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親們,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種植。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淒婉可人,高粱愛情激盪。秋風蒼涼,陽光很旺,瓦藍的天上遊蕩著一朵朵豐滿的白雲,高粱上滑動著一朵朵豐滿白雲的紫紅色影子。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裡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地感到種的退化。

出村之後,隊伍在一條狹窄的土路上行進,人的腳步聲中夾雜著路邊碎草的窸窣聲響。霧奇濃,活潑多變。我父親的臉上,無數密集的小水點凝成大顆粒的水珠,他的一撮頭髮,粘在頭皮上。從路兩邊高粱地里飄來的幽淡的薄荷氣息和成熟高粱苦澀微甘的氣味,我父親早已聞慣,不新不奇。在這次霧中行軍里,我父親聞到了那種新奇的、黃紅相問的腥甜氣息。那味道從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隱隱約約地透過來,喚起父親心靈深處一種非常遙遠的回憶。

七天之後,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一輪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肅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過水銀,汩汩生輝。我父親在剪破的月影下,聞到了比現在強烈無數倍的腥甜氣息。那時候,余司令牽著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個鄉親疊股枕臂、陳屍狼藉,流出的鮮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們拔腳遲緩。腥甜的氣味令人窒息,一群前來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著父親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來得手槍,甩手一響,兩隻狗眼滅了;又一甩手,又滅了兩隻狗眼。群狗一鬨而散,坐得遠遠的,嗚嗚地咆哮著,貪婪地望著死屍。腥甜味愈加強烈,余司令大喊一聲:“日本狗!狗娘養的日本!’他對著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彈,狗跑得無影無蹤。余司令對我父親說:“走吧,兒子!”一老一小,便迎著月光,向高深處走去。那股瀰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親的靈魂,在以後更加激烈更加殘忍的歲月里,這股腥甜味一直伴隨著他。……

閱讀感想

這個小說幾年前就已經讀過了,當時第一次讀這樣的小說,感覺從故事到寫作手法都很新鮮,很刺激,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比喻與修飾語。對於初讀者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現在從書中附帶的該小說的兩篇評論來看,《紅高梁》在當時中國文壇引起的反響可謂一石激起千尺浪,它一出世就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得到了認可,並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評論稱其“時空的交錯,意識的流動,過去時和現在時兩條線索既平行發展又互相交織,人物的歷史命運和處於特定情景中表現,加之筆墨無拘無束、汪洋恣肆,天馬行空、色彩斑讕,形成了作品的悲壯之美、陽剛之氣,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縱深感。”(封秋昌《隨意性與獨創性》)我加下劃線的那四個詞形容作品特色倒頗貼切,但要說到厚重、歷史縱深感,就未免有誇大之嫌了。

第一次讀這樣的小說會給人眼花繚亂之感,對故事、人物及其意義不可能有更深的認識。現在重讀之後,感覺已大變,因為我早不是當年那個初入文苑,看什麼都新鮮有趣的“文學青年”了,這幾年讀了大量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之後,對這個《紅高梁》的許多看法也會發生改變。從骨子裡看,其實它所秉承的血脈,它想表達的思想意旨等等和同時代的其它鄉土文學並沒太大差異,也沒有什麼真正的突破,人們反覆強調的獨特性不過是它結構上、語言上的不同以往,從對題材的表現來看,不過是比一般抗戰文學更具新意,或說顛覆性,但若綜觀文學史,它的地位並不會比其它同類作品高出許多。

我不由想起給我印象很深的莫言的另一個短篇《沈園》,我覺得這個短篇在藝術成就、深度和細膩度上,特別是對人物微妙心理的刻劃,要遠遠超過《紅高梁》。現在《紅高梁》給我的感覺就是篇新鮮有趣的傳奇故事,它裡面的人物“我奶奶”鳳蓮,“爺爺”余戰鱉,看似很有個性,但其實並沒更深內涵,他們都是特定地域、特定歷史條件下慘遭時代命運播弄的小人物。

鳳蓮十六歲時被貪財的父母許給當地富戶單家獨子單扁郎,是個麻風病人,得知這一真相後風蓮心中不勝悲苦,在迎娶她的轎中放聲大哭,同時她與眾不同的個性又讓她不安於這樣悲劇式命運,竟莫明其妙地喜歡上抬她的一個轎夫——余占鱉。迎親途中路遇劫匪,余占鱉冷靜果斷地制服劫匪,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戲,真正贏得了轎中新娘的心。上天似乎也要成全他們,風蓮在回娘家的途中,高梁地里終與余好事成就。之後,余為奪鳳蓮殺掉單家父子,鳳蓮成了單家當家人,而余與鳳蓮這對冤孽情侶從此幾乎光明正大地來往,並生下了他們愛的“結晶”我父親“豆官”。鳳蓮的身份仍是單家少奶奶,而余則成了真正的土匪,帶起一班人馬。

日本人來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土匪余司令於是也抗起日來,這一切似乎名正言順,充滿江湖義氣,民族正氣。但其實不過是機緣巧合,倘若沒有日本人在其間,那余司令不過一介草莽,一個殺人如麻的山霸王而已,他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鳳蓮〉不惜殺掉與他並無個人恩怨的單家父子。儘管單家少爺有麻風,但在那個年代也有婚娶的權利,而且新婚之夜面對新娘的拒不相從,他也並未強求,而是老實坐方凳一夜,可見他並非惡少。單家老爺很快就把單家財權(一串鑰匙)交給鳳蓮,而不是等她為單家生育子嗣之後,可見,他人也是很厚道的,他按照當地習俗用豐厚彩禮聘娶鳳蓮,並無可厚非。他靠開燒酒坊致富也沒有別的不仁不義之處,至少文中並無表述,可指責的是鳳蓮貪財的老爹,這怨不得別人,尤其是單家父子。然而余占鱉僅僅因為想占有鳳蓮就草殲人命,可見其兇殘本性,匪氣有餘,正氣不足。如果我們僅僅因為他殺了幾個日本兵就把他立為“英雄”,實在是玷污了“英雄”二字。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們通常不過是此等粗魯、草莽之徒,這篇小說的意義並沒有超越它的老前輩《水滸》,他們簡單的頭腦里沒有人的概念,只有爺娘弟兄,女人娃娃,他們從來不懂得生命的價值,活著的意義,他們的一生常常是打打殺殺、你死我活的一生,渾渾噩噩、糊裡糊塗地愛與恨,生與死,他們甚至連高等動物都算不上,因為他們並不比為得到獵物和雌性配偶而爭鬥的雄獸更高級,他們和野獸一樣,遵循的是自然界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殘酷法則。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誰,當然也不知道他們殺死的是誰,他們只是依照本能和慣例,去打去殺,去爭奪,直至送命……

評論

魔幻、現實的完美統一

作為中國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流派的一支——莫言的家族小說——是指他的《紅高梁》系列。作品創作素材來自他的故鄉——高密東北鄉。那地地上悠久的歷史、肥沃的土地、先人的傳說,孕育了《紅高梁》的誕生。莫言曾說:“生在那裡,長在那裡,我的根在那裡。”“那裡有一輩子也寫不完的題材。”

讀《紅高梁》,儘管要發掘作品本身的實質,倘若要寫讀後感,首先就應該寫評議方面——玩味實質之前語言是最大的感受。

可以說,小說的語言簡直不可思議。讀慣了傳奇小說、長短篇小說,若再讀魔幻現實主義小說,那語言就是太不可思議了。

語言離奇,給人強烈的滑稽感。如“五隻蒼蠅像子彈一樣射到嘔吐物上。”“那天是清明節,桃紅柳綠,細雨霏霏,人面桃花,女兒解放。”“奶奶想這一雙嬌嬌金蓮,這一張桃腮杏臉,千般的溫存,萬種的風流,難道真要由一個麻風病人會議消受?”無須多擷取,這語言會使你欲笑又笑不出,其中的滋味夠每一個人品味時久的。

大寫意的描寫,語言離奇,使讀者對畫面產生無數的聯想。但其中雕工寫意之作,又不得不令讀者讚嘆,在玩味之餘,語言實其它文學語言所不能比。

語言是如此離奇,但文中魔幻和現實的統一,又使作者筆下故事情節或人物頓生光華。在文中,一會寫“魔幻”,一會又回到現實,這樣,人與鬼,現實和超脫便緊密連繫在一起,使讀者大膽聯想,用自己的眼光去重新解釋了。“奶奶粉面凋零,珠淚點點,從悲婉的曲調里,她聽到了死的聲音,嗅到了死的氣息,看到了死神的高梁般深紅的嘴唇和玉米般金黃的笑臉。”這一段魔幻般的描寫,證實了上面的所說的。

電影版本

海報海報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紅高粱》( Red Sorghum )
導演:張藝謀時間:1987年
主演:姜文/鞏俐
片長:100分鐘
國家:中國

劇情解讀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趕跑劫匪的轎夫余占熬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門,與余占熬在紅高粱地里激情相愛。新婚丈夫被人殺死,新娘勇敢的主持了釀酒廠,再趕走其他土匪之後,余占熬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噴香的好酒。9年後,日軍強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並將羅漢大爺剝皮示眾。余占熬帶領鄉人報復日軍,鄉人們全死了。痴呆的余占熬,站在女店主的屍體旁,放聲高歌……

關於導演

張藝謀1951年出生,陝西西安人。1968年國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後在陝西鹹陽市棉八廠當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當攝影師。1984年擔任"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一個和八個》的攝影師,張藝謀開始受到電影界的注意。同年張藝謀獨立擔任影片《黃土地》的攝影,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6年張藝謀又擔任陳凱歌影片《大閱兵》的攝影。1987年張藝謀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出演影片《老井》,連獲日本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張藝謀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影片獲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而張藝謀也一躍成為國際導演,開啟了他日後的眾多國際獎項的大門。

關於演員

鞏俐1965年出生於瀋陽,山東濟南人,198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留校任話劇研究所演員。主演影片《代號美洲豹》,獲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主演與香港合拍《古今大戰秦俑情》、與日本合拍《菊豆》。《秋菊打官司》獲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沃爾皮杯獎。1993年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攝影機獎(女明星榮譽獎)。演出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畫魂》、《霸王別姬》、《活著》、《搖阿搖,搖到外婆橋》等。

姜文(原名姜小軍)1963年出生於唐山。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劇目。1996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研究所。主演的電影有《末代皇后》、《芙蓉鎮》、《花轎淚》、《紅高粱》、《春桃》、《有話好好說》、《宋家皇朝》、《本命年》、《秦頌》、《尋槍》、《綠茶》、《天地英雄》等。1993年,首次自編自導了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頗受好評,併入選威尼斯電影節。1998年,改編並導演新電影《鬼子來了》,影片獲坎城電影節評審會獎。

點評

影片《紅高粱》根據莫言的小說《紅高粱》改編,充滿生命力的躍動和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以象徵主義手法表現了西北高原的原始寓言,對中國文化一種創新的解釋,打動了當年的西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們,影片獲得當年的最佳影片金熊獎。影片中的"顛轎"、"野合"、"撒尿"、"剝皮"、"日食"等頗具原始狀態的情節,強烈震撼了當時的中國電影界,並引起隨後拍攝民俗電影的熱潮。影片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爐,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鮮活的呈現出來一種張揚生命的力量。

推薦

《紅高梁》《紅高梁》
推薦度:★★★☆
影片對民俗文化的闡述帶有很強的虛構性,而突出的是影片那種生命力張揚的情慾和野性。在被壓抑了很久的中國電影,張藝謀一下把它發泄出來。作為攝影出身的導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張藝謀所關注的。這部影片通過滿眼的紅高粱,以及人物對生命赤裸裸的欲求,把藝術和生命猛然間爆發出來。鞏俐在影片《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兒,她的表演雖略嫌稚嫩,但顯示出良好的潛質,而隨著《紅高粱》的聲譽日隆,鞏俐也在海內外聲譽大震,並且成為知名的國際影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