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五弟》

《答張五弟》

詩人中年以後隱居終南山期間寫的一首贈答友人的小詩。張五弟,即張湮,唐代書畫家,官至刑部員外郎,與王維友好。因排行第五,故稱張五弟。詩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興致,招致他來相聚共樂。詩人首先描寫他的隱居之所的清幽。雖是幾間茅屋草舍,但面對著巍峨深邃、蒼翠欲滴的終南山,開門即可觀賞山色。頭兩句娓娓道來,不加絲毫藻飾,意在引起友人的聯想。詩句節奏顯得非常緩慢。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閒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散淡、安閒的詩。

作品原文

答張五弟⑴
終南有茅屋⑵,前對終南山。
終年無客長閉關⑶,終日無心長自閒⑷。
不妨飲酒復垂釣⑸,君但能來相往還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張五:即張諲,唐代書畫家,官至刑部員外郎,與王維友好。因排行第五,故稱“張五弟”。
⑵終南:山名。秦嶺主峰之一。在陝西省西安市南。一稱南山,即狹義的秦嶺。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一》。
⑶終年:全年,一年到頭。《墨子·節用上》:“久者終年,速者數月。”長:一作“常”。閉關:閉門謝客,斷絕往來。謂不為塵事所擾。《文選·顏延之〈五君詠·劉參軍〉》:“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⑷無心:佛教語,指解脫邪念的真心。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自閒:悠閒自得。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閒。”唐李白《山中問答》詩:“問君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⑸垂釣:垂竿釣魚,喻隱居生活。漢嚴忌《哀時命》:“下垂釣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唐孟浩然《臨洞庭》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⑹但:只,只要。往還:交遊,交往。《魏書·劉廞傳》:“靈太后臨朝,又與太后兄弟往還相好,太后令廞以詩賦授弟元吉。”

白話譯文

終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對著終南山。
整年沒有客來柴門常關,整天無所用心常覺心安。
也不妨喝點酒釣釣魚,你只要能來就請常來玩。

創作背景

王維和張諲情投意合,中年以後曾同隱居在終南山,王維山居和張諲山居距離很近。這是王維在居住終南山期間為贈答張諲而寫的一首小詩。寫此詩時,詩人仍在朝廷任職,但由於對李林甫把持下的黑暗政治不滿,不願同流合污,又不能與他們決裂,因而採取了半官半隱的方式,時常住在終南山中,在清寂的林泉中尋求精神寄託。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小詩表現了詩人在隱居中寂靜安閒的生活情趣,又表達了對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摯感情。
從詩的內容上看,此詩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興致,招致他來相聚共樂。詩人首先描寫他的隱居之所的清幽。雖是幾間茅屋草舍,但面對著巍峨深邃、蒼翠欲滴的終南山,開門即可觀賞山色。頭兩句娓娓道來,不加絲毫藻飾,意在引起友人的聯想。三、四句進而寫自己的隱居生活情趣。從早到晚,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無人打擾,更無機心雜念,煞是悠閒。為了吸引友人到來,又有意寫自己終年無客,門雖設而常關,流露出幾分寂寞。思念友人前來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後兩句,又以飲酒、垂釣等賞心樂事相招,直率地表達希望友人能經常來聚會的心愿。
從詩的寫法上看,全篇以詩代書,寫得樸實、自然、親切。為使友人從字裡行間就能體會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詩中有意採用重複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連用兩個“終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門面山的優勢。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終南山的“終”字移用來創造給人以悠長、緩慢之感的時間意象。一個“終年”再疊加一個“終日”,兩個同一結構的詩句反覆、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閒的心態,使人感到詩人在山中就這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靜靜生活下去,對世事不聞不問,甚至不管歲月的流逝,惟一遺憾的是不能與張諲朝夕相處。四個“終字”,兩個“長”字的疊用,詩句節奏顯得非常緩慢。
全詩寫得輕鬆自然,毫不著力。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閒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散淡、安閒的詩。

名家點評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云:只在筆端拈弄,奇情繚繞。
《唐詩直解》:“君但能來”四字意深。
《唐詩訓解》:四“終”字弄出真趣,然也非安排可得。此述幽居之閒適也。
《唐詩選》:玉遮曰:末句自在之極。
《唐詩鏡》:語氣清絕。
《彙編唐詩十集》:唐云:略不構思,語極清迥,無《考槃》《衡門》心胸拈此不出。鍾、譚未悟妙境,徒舉四字標出,淺哉!淺哉!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這少許勝人多多許。周啟琦曰:澄水明霞。
《古唐詩合解》:六句四韻中,包含無限靜思。右丞是學道人,出語精微,俱耐人想。古詩中用才情、用綺麗者,居其次矣。
《而庵說唐詩》:作詩要知伸縮法,能將古人氏篇縮得短,方才是會作氏篇的人。短詩要包含,長篇要無盡。吾說七言古多長篇、而短者則惟摩詰《答張五弟》一首。摩詰,道人也。一切才情學問洗滌殆盡,造潔淨精微之地,非上根器人不喜看,看亦不知其妙也。
《唐詩合選詳解》:王翼雲曰:此篇五七言後以兩句結,卻有餘韻,妙在言外。

作者簡介

飛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歷任太樂丞、右拾遺、吏部郎中等職。安祿山叛亂時,被迫作過給事中。後因曾受偽職降為太子中允。再遷中書舍人,轉尚書右丞,卒於官。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畫,工人物、叢竹、山水;詩,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在唐開元、天寶時代,王維是當時最有名望的詩人。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之為“詩佛”。存詩約400首,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