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宣言》

《第二次宣言》

《第二次宣言》向你揭示:財富、生命、夢想的真諦:追求財富,不能忘記珍愛生命;珍愛生命,不能忘記胸懷夢想。失去了生命的財富,頃刻化為泡影。失去了夢想的生命,猶如行屍走肉。財富很偉大,生命比財富更偉大。擁有夢想的生命,才是最偉大的。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讀《第二次宣言》,走在時代最前沿!
被尊為“現代管理之父”、“大師中的大師”的彼得·德魯克說: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革命,也小是軟體、速度革命,而是一場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革命。
一部在學界,政界、商界引起軒然大波的暢銷書
一部廣受讚譽又備受爭議,讓人驚喜又讓人伏虎的常銷書
一部將會對人類和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書奇書。

內容簡介

《第二次宣言》是一部即將造就未來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財富奧秘書,這是一部使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生命教科書,這是一部即將對全人類和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曠世奇書。被尊為“現代管理之父”、“大師中的大師”的杜拉克說: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革命,也不是軟體、速度革命,而是一場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革命。《第二次宣言》將在中國和世界引發一場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革命。

作者簡介

王小平,暢銷書作家、學者型演講家、思想家,被譽為“天才少女”、“驚世才女”、“智慧女神”。
她的著作《大成成功學》、《本領恐慌》、《第二次宣言》、《出發——與智慧同行》都榮登暢銷書之列,贏得各界讀者的廣泛讚譽,收到上萬封讀者熱情來信。《本領恐慌》一經面世,短時間被上百家媒體爭相報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她不僅著書立說,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而且立意成為思想的實踐家。成立了“北京人類大成教科文研究院”,決心將之打造成為“人類先進思想的傳播基地,天下大成智慧的整合中心”,和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引導人類實現大成,推動世界走向大同”。她的著作、思想和行動,感召了千千萬萬的人。有80多歲的老人為了讀到她的書冒著傾盆大雨跑到書城;有大學生為了追隨她甘願放棄十三年寒窗苦讀換來的大學本科學位;有教育工作者為了一睹她的風采千里迢迢從新疆趕到北京;有學術界泰斗有感於她的驚人成就對她豎起大拇指:“少年有為,前途無量,是個天才,是個奇蹟!”
她所演繹的這個傳奇,可以追溯到15歲。高一時,她在全班成績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0多分)的情況下,毅然放棄了人人嚮往的上大學的美好前程,走上了與眾不同的成才之路。她說:“今天,我們並不缺少博士;而是缺少真正引領人類前進方向、未來方向的思想者。我願做這樣的思想者。”

媒體評論

《第二次宣言》將在中國和世界引發一場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革命!十位專家強力推薦:
一個智慧少女、作智慧之思、道智慧之想、寄智慧之情、顯智慧之才。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
《第二次宣言》是一部奇特的未來學著作,充滿了前瞻性、先鋒性、開創性和挑戰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
——中國未來研究會首席科學家秦麟征
這本著作對人類和未來世界的影響,將會遠遠超過過去所有未來學的著作。
——中宣部原新聞局局長鍾沛
我要向全國的大中小學生推薦王小平的這本書。
——著名人才學家雷禎孝
看《第二次宣言》,可不單是“開卷有益”,而是開卷有喜、開卷有財、開卷有壽、開卷有智了。
——創新思維專家,“中國思維魔王”許國泰

目錄

新版自序

寫在前面
寫作緣起
我為一個用語發愁
超越托夫勤
開篇
神話與現實
手足相殘與吳越同舟
當一個偉大的思想降臨時
第一部分人類向何處去
年月日,這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誰能想像到,從頭髮絲中提取一個細胞克隆,輔以神奇的人工智慧系統,就能使死去的大師“復活”呢?前段時間,地球村璜尖級生命科學家和人工智慧專家,把達爾文、培根、黑格爾、馬克思、蘇格拉底、尼采、悉達多、孔多塞、秦始皇、孔子、李白、曹操、曹植父子、諸葛亮、蘇軾……都一一“復活”了。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在中國北京科學大會堂進行著一場空前絕後的“人類向何處去”研討會,稱為“曠世絕響:已故大師華山論劍”。剛剛復活的大師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地球村每個村民的未來。
會場氣氛熱烈,並明顯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一、猿類·人類·仙類
你想了解你和你的孩子的未來嗎?
包括你、我、他在內的人類將向何處去?
“人類將向仙類進化而去”——這一先鋒思想一定會比當年達爾文提出“人類從猿類進化而來”激起更大的震盪.引發更多的爭論,同時必將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學業、職業、財富、快樂、壽命
一切都將因此而改變。
二、讓“仙”人走下神壇
你想擁有茱麗婭·羅伯茨的秀髮、克羅巴特拉的鼻子、趙薇的眼睛、黛米·摩爾的嘴唇、金·貝辛格的牙齒、瑪蓮·夢露的身材、雅典娜的智慧嗎?所有這些,你都可能擁有。即使生得如卡西莫多也不必悲哀,改變一點基因就可以輕易地把自己塑造成湯姆·克魯斯
今天,人類將通過高科技自己主導自身的進化,使未來的人盡善盡美
三、偉大的探索,偉大的悲壯
五百多年前,明朝有個叫萬虎的人,把自己綁在支火箭上,想飛上天去。他在一聲巨響中被炸得粉身碎骨。當年嘲笑萬虎“粉身碎骨”的悽慘結局的人,怎能想到今天我們能夠飛上藍天、征服太空?
比獲取生存空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獲取生存時間上的自由。那么,贏得生存時間上的自由,離我們還有多遠?
四、人是觀念的囚徒
一連串的技術革命,使我們已經擁有令秦皇漢武羨慕得眼紅、嫉妒得牙根發癢的種種高新技術。然而,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頭腦的監獄。人是觀念的囚徒。如果只有技術革命而無觀念革命,那么人類的苦難幾乎會自動地增加。
為什麼大智大德的海瑞會對親生女兒做出殘忍的蠢事?為什麼自傷肢體的三寸金蓮被認為是文明、教養和美的象徵?為什麼權勢傾天的皇帝、太后也要給看門人交納銀兩?
五、最大的理想主義VS最大的現實主義
一隻魚缸里住著一條梭魚和許多小魚。當用玻璃把梭魚和小魚隔開後,梭魚每次追捕小魚碰到的都是玻璃,次次都是失敗。後來當玻璃撤掉了,小魚就在它的身邊游來游去,梭魚卻再也不去碰它們一下。於是,這條梭魚竟然餓死在有著豐盛食物的魚缸中。
在生活中,很多人是梭魚式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這導致了許許多多梭魚式的悲劇命運!
世紀,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資源,甚至不是技術,而是能夠使全人類聯合起來的共同理想!
六、新文化·新人類·新世界
“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前面有著各種事物,人們前面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人正,世界正。心正,人自正。要正人心,必正文化。
七、新人類·高人類·超人類
上帝創造人的那天就後悔了!人類是第一個試圖改變自己進化過程的生物!
人類能否延長生命時間?能否改變命運軌跡?人類從現人類到新人類、高人類、超人類的“鴻鵠之志”,怎樣才能實現?這些問題的答案,影響著社會發展、國際關係、世界和平,更決定著你我的命運。

前言

我讀到一本曠世奇書——王小平的《第二次宣言》。
為什麼叫第二次宣言?王小平說人類有兩次宣言。
第一次宣言是宣告人類從何而來。古猿在大自然的災害和凶禽猛獸的威逼下,為求生存和發展,衝破樊籬,在勞動中實現生命的飛躍,進化為人類。勞動創造人類。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宣告人類是從猿進化而來。
第二次宣言是宣告人類向何處去。猿類進化為人類後,人類不斷改進生產工具,推進了科技革命,開拓了文明。但人類並沒有完全擺脫獸性,自私、貪婪、兇殘,科技被利用來相互殘害,而且越演越烈,人類已處於隨時可能自我毀滅的危機之中。為了求生存,求發展,擺脫危機,人類不斷探索發展的客觀規律。現在人類已經可以科學地控制、主導自己的進化,實現生命新的飛躍。王小平《第二次宣言》,宣告人類將向仙類進化而去。科技創造仙類。
人類要進化為仙類,這是不是荒誕?
不是。追求成仙,原本是千百年來人們美好的願望。我國人民就創造了許許多多長生不老成仙的動人的故事。我國古代莊子、廣成子、黃帝都把長生之道作為最高的道。人們還把人死了稱為“乘鶴西去”,成了仙。美好的願望並非荒誕。嫦娥奔月早已不是神話而已成為現實,人類旱已登上了月球,而且正在向火星、更遙遠的星空飛去。既然嫦娥奔月可以變為現實,那么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為什麼不可能變為現實呢?王小平指出,縱觀人類壽命史,隨著人類的進步,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地進步。在生產力低下的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只有18歲,古羅馬時代為25—25歲。以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平均壽命來看一一夏商時期18歲、秦漢時期20歲、東漢時期22歲、唐朝27歲、清朝時期55歲、民國時期55歲、1985年已達68歲、2000年達71歲。中國人的壽命在解放後短短50年裡延長了一倍之多。現有的科學家宣稱,人的壽命達到1200歲也可能實現。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生活卻是多苦、多難。古代印度有一位王子釋迦牟尼,目睹人們的苦難,心懷救苦救難的宏願,創建了佛教,要人們把幸福寄託於來世。世界其他大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中國的道教等,無不包涵著人們擺脫苦難像神仙那樣生活的願望。英國的大歷史學家湯恩比,縱觀人類的苦難和互相殘殺的歷史,最後還是想從宗教中找到解答。被中國人民稱頌為偉大導師而自己表明只想當個教師的毛澤東,在七十多年前就教導人們:“人類也要滅亡。人類滅亡是有比人類更進步的東西來代替人類,是事物發展的更高階段。”事物發展的更高階段是什麼樣呢?毛澤東沒有說明。
達爾文進化論的發現,曾經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點是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超越了許多烏托邦式的社會主義空想,曾經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尋求解放的人民,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革命的浪潮。
任何先進的學說,都是當時人類探索客觀規律科學成果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年代科學成果的結晶,有發人深思、引人猛醒的先進性,也不可避免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和一些空想的成分。像一切先進的學說一樣,馬克思主義也必須是發展的,而不能成為封閉的、排他的、僵化的教條。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時候,就曾根據實踐不斷修正和發展自己的學說。馬克思之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又不斷創建許多光輝燦爛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學說。其中一支學說叫做未來學。未來學在西方已開發國家是一門受到普遍的重視和歡迎的顯學。因為未來學總是為人們構築大家想知道的未來發展形象。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在全球暢銷2000萬冊。托夫勒關於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預見,對世界各國政要和企業界領袖的抉擇和決策起了巨大的作用。羅馬俱樂部的經典報告《增長的極限》,為今天人們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奠定了基礎。里斯本小組的《競爭的極限》,為自由資本主義的競爭敲起了警鐘,呼籲必須“避免一場(經濟、宗教、政治和倫理)全球自我爆炸的危險”。曾經與柯林頓搭檔的戈爾,也是一位學識豐富的未來學家。他在當參議員時寫的《瀕臨失衡的地球》一書,短時間在美國重印了1O次,同時被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許多國家的暢銷書。
現在我個人以為我們中國也有了自己的第一本重大的未來學著作,這就是王小平的《第二次宣言》。這本著作對人類和未來世界的影響,將會遠遠超過過去所有未來學的著作。這是由於王小平綜合了現代科學研究的成果,石破天驚地預言:“我們正處在萬年未有的大變局——物質生產力、知識生產力、人本生產力的神奇突變的時空點上。高自動化使物質生產力發生突變—_趨零生產。高智慧型化使知識生產力發生突變——神腦科研,高神性化使人本生產力發生突變——天才輩出。這一切變化之巨大、之突然,空前未有!”
這是由於王小平超越眾多未來學家只著眼於研究新經濟的發展前景及其未來影響,而是繼承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點是人的解放的光輝思想,指明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人成仙是人類最全面最徹底的解放。
我覺得《第二次宣言》對世界、特別是人類未來將會發生的影響,或許不會低於一千多年前的《聖經》……
為什麼這樣一本奇書,不是出於某位“一言九鼎”的領袖,也不是出於皓首白髮、飽讀經書的大學問家,而竟出自於才21歲的“黃毛丫頭”。這不奇怪嗎?的確,王小平就是一位超越常規的奇女。在學校高一期末考試,她名列全班第一,總成績比第二名足足高出70分。她卻決定退學回家自學。為什麼呢?她發現學校一個學期才學十幾本書,而自己一個月至少可以讀幾十本書。她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回家自學學校規定的課程。而是進行研究型盼學習,在研究和寫作中進行創造性學習。她十分重視首先把握現代科學知識總體系,有了總的知識背景、知識視野,再根據研究的需要進行深入學習。她說讀書有很多方式,或精讀、或泛讀、或選讀、或快讀、或細讀。她通常看書,是持研究者的態度,先是鳥瞰式,後是消化式,最後是批判式。她訓練自己的速讀的能力,又特別重視思考。她“以書為敵”,把書當勁敵,找到書中的疏漏,加以批判。她又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工具電腦,建立自己的電子卡片資料庫,把所有有用的資料全部錄入。她又利用網路隨時收集和查考現代科學知識。她從《毛澤東文集》中毛澤東的一句話中得到啟發:“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她說人所面臨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因為自身本領不夠強大所致。只有對傳統學習進行超越、變知識學習為本領學習,實現學習中心的根本轉變,才能夠克服本領恐慌。王小平向世人提出“大成”者的本領選單——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謀劃能力、說服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等十大能力。王小平17歲登上全國教育學術研討會講台,給專家作學術報告。18歲在高校辦系列講座。19歲,與人合著《大成奧秘——超越美國成功學》。20歲出版《本領恐慌》。想想馬克思在當時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大英圖書館的條件,與恩格斯一起寫成《共產黨宣言》時,才29歲。再想想今天人類科學研究成果已極大豐富,信息諮詢條件已極大便利,王小平以她超常的學習和思考,21歲寫出《第二次宣言》這樣的奇書,也就不足為奇了。
翻開《第二次宣言》這本奇書,人人都可以開卷有益。首先可以大開眼界,領略在日常忙碌中自己不知道的現代科學知識。從書中可以汲取許多精闢的見解,比如:人類將通過高科技主導自身的進化,使未來的人盡善盡美;比獲取空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自由是獲取生存時間上的自由;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頭腦的監獄,人是觀念的囚徒;21世紀,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資源,甚至不是技術,而是能夠使全世界人類聯合起來的共同理想;市場是“看不見的手”,科技是“看不見的頭”,市場與科技是人類的兩尊神;未來的經濟是高科技與高人性的聯姻;等等。
我感到從《第二次宣言》中得到最重要的教益是:
解放思想,把自己從舊觀念的禁錮牛解放出來,改造自己的思維方式,認清未來決定現在,只有準確預知未來,才能正確制定戰略,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才能有真正跨越式發展。
深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點是求得人類的全面徹底解放,深信生命的絕對寶貴性,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根本點。
把握萬年未有的大變局,人類正處於或是成仙、或是毀滅,或是上天、或入地獄的關口。每個人都要為全世界的偉大共同理想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精彩書摘

1總序
拜倫說:“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第二次宣言》面世後這兩年,我收到了上萬封的信件、電子郵件,讀者們看過此書後所引發的思考而給我的文字超出這本書的字數不知多少倍。
當我漫步在公園裡,注視著那直衝雲霄、如玉柱凌空般的噴泉,心頭猛然一震:只要改變條件,“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竟然發生了完全相反的人為巨變!“有生必有死”是我們目前條件下所看到的“規律”,只要創造條件、改變條件,這一“規律”又怎能不相應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