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銀行家》

《窮人的銀行家》

在《窮人的銀行家》一書中,尤努斯以第一代格萊珉銀行為例,證明了“貸款給窮人,不要擔保”的微觀金融(或稱“小額貸款”)是可以成功的。因為尤努斯認為真正的窮人沒有什麼抵押品,而如果窮人不按時還貸的話,他們將失去唯一的機會,重蹈貧困的覆轍。所以窮人有激勵還款。當然另外一個制約機制是赤貧的貸款者需要組成一個5人小組自己管理,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小的熟人社會而遭受監督,這種監督是互相的,如果一個人不還貸,那么其他人就會幫助他,或者延長還款期限或者讓他每天少還一點,但總而言之,他還在熟人社會裡,還處於監督之下。因此若他拒絕還貸的話,他在這個熟人社會中的信用就會受損,而很難在熟人社會中繼續生活下去。這樣,熟人社會的相互監督就能極大消除道德風險。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自傳。
尤努斯的理想已經在第三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僅是聆聽他的理想;從貧窮根源上入手去爭取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就如所有美國成功的神話那樣令人振奮。——《華盛頓郵報》
格萊珉的成就令人目眩神迷……這是一個真正有效的援助規劃。——《紐約時報》
穆罕默德·尤努斯是一位實踐的理想家,使孟加拉以及世界各地成百上千萬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洛杉磯時報》
他沒有簡單地向窮人捐款,而是以做研究的態度深入分析貧窮的原因。最後他認為向窮人發放貸款,幫助他們個體創業是最有效的方法。可銀行的法則是只給有錢人貸款,絕不給窮人貸款。於是,1983年他創立了為窮人發放小額貸款的格萊珉銀行。雖然發放的貸款數額小,但是作用巨大,漸漸地,窮人找到自信,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的250多個機構效仿格萊珉銀行的模式運作。他,就是令人無比崇拜的孟加拉經濟學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本書是他的自傳。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1983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創立了格萊珉銀行,專注於向最窮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額貸款。他的目標是:幫助窮人實現個體創業,從而使他們永遠地擺脫貧困生活。
這個理想誕生於1976年,那天,他自己拿出27美元借給村子裡42個製作竹凳子的農婦。只需要這一點點錢,她們就能夠買原材料,從而做起生意。尤努斯的小額貸款幫助她們永遠擺脫了貧困。
尤怒斯堅信,借貨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他提出了簡單而充滿智慧的解決貧困的方案:為窮人提供適合他們的貸款,教給他們幾個有效的財務原則,然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幫助自己
尤努斯的理論被實踐證實了,格萊珉銀行已經向240萬個孟加拉農村家庭提供了38億美元的貸款。今天,有250多個機構在將近100個國家裡基於格萊珉模式運作著,而格萊珉銀行領導著這個以小額貸款消除貧困的席捲全球的運動。

媒體評論

通過微觀金融消除貧困
來源價值中國網 李華芳
對如何解決貧困問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應該由政府來進行再分配,另外一種則堅持認為應該通過市場手段來解決。政府再分配被廣為運用,在尤努斯創立格萊珉銀行之前,通過市場改善貧困局面的手段非常有限,市場交換和國際貿易對消除貧困的貢獻也廣受質疑。不過尤努斯的嘗試使得通過市場改善貧困的手段得到了極大拓展,他也因此獲得2006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事實上,格萊珉的成功是因為尤努斯深信捐錢捐物類的慈善活動只是權宜之計,而真正重要的問題是為所有人,包括窮人和富人,創造一個平等的競技場。格萊珉的實踐證明只要給窮人機會,他們的競爭實力不容小覷。在窮困的絕境中掙扎的人們,對現實的機會有更深刻的體察,只要輔以相關的金融服務——小額貸款,他們就能抓住機會。正如尤努斯所確信的:貧窮的位置,只應在博物館裡。
當然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如何擴展更多的小額貸款,讓更多的窮人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從而徹底拋棄貧窮,這是格萊珉銀行面臨的新挑戰。尤努斯的學生阿西夫·道拉和迪帕爾·巴魯阿在《窮人的誠信》中講述了“第二代格萊珉銀行的故事”。這次格萊珉直接貸款給窮人個人而不是5人小組;不要擔保;採用更為靈活的貸款方式,甚至為每一個窮人量身定製其貸款計畫;配以更加靈活的還款方式,比如說一旦當期還款困難可以延期;為窮人賺來的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存款方式和保險產品,比如為了吸引窮人存錢,提供子女教育存款或者養老及醫療保險存款等,這樣窮人存款將是用於他自己而不是其他,這大大提高了窮人的存款積極性,也順帶提高了還款率。
尤努斯和他的追隨者們始終對窮人充滿信心,並且相信窮人的誠信不比富人差,其帶來的啟示是:首先,在最貧困的人群中也隱藏著商業機會,因為最貧窮的人迫切需要生存下去,這種壓力會迫使他們去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其次,窮人身上也有熊彼特所謂的“企業家精神”,他們同樣富有創新能力,在惡劣的環境中把握商機;最後,格萊珉銀行的成功表明市場手段可以有效解決貧困問題,在解決貧困問題的同時,也為增進和平貢獻良多。

目錄

赤貧沙漠上的清泉——譯序
序言
第一章 吉大港,博克瑟哈特大街20號
第二章 一個孟加拉人在美國
第三章 回到吉大港
第四章 喬布拉村做竹凳的匠人
第五章 試驗項目的誕生
第六章 從喬布拉擴展到坦蓋爾
第七章 一家為窮人服務的銀行誕生了
第八章 為窮人服務的銀行——成長與挑戰,1984-1990
第九章 套用於其他貧窮國家
第十章 套用於美國與其他富有國家
第十一章 格萊眠在90年代
第十二章 超越小額貸款:格萊眠眾企業的新世界
第十三章 第二代格萊珉銀行
第十四章 未來
附錄一 格萊珉簡
附錄二 聯繫方式

前言

赤貧沙漠上的清泉——譯序翻譯這本書,緣起於2003年。在商界征戰奮鬥多年之後,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經過沉重而漫長的思考,我決定,後半生將要為他人、為有需要的窮人做事。於是開始做些公益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穆罕默德·尤努斯,一個陌生的孟加拉人,進入我的視野,打動了我的心。2004年底我終於在紐約的一個書店買到了尤努斯的英文版自傳《窮人的銀行家——小額貸款與抗擊世界性貧窮之戰》,讀完心中充滿激動和崇拜。立即按照書中的地址給尤努斯教授發了電子郵件,做了自我介紹,並表達想將他的自傳翻譯為中文的願望。喜出望外的是,第三天即得到了尤努斯教授的肯定回復。我立即投入翻譯工作,一口氣用兩個月完成了初稿,2004年5月初完成,並增加了尤努斯教授親自提供的附錄。
穆罕默德·尤努斯,經濟學博士、教授,1971年孟加拉獨立後,立即離開美國安逸優越的教授生活回到祖國,他寫道:“我知道我必須回去參與祖國的建設。我必須為自己這樣做。”回國後尤努斯在吉大港大學任經濟系主任,在孟加拉社會具有高尚的社會地位和優越的生活條件。濃厚的民族主義情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人道主義和宗教的信仰,使他無法漠視人民的飢餓、貧窮。1974年,孟加拉發生大饑荒,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努力尋找解決飢餓的辦法,親自去村莊裡試驗高產種植方法。1976年的一天,他因無法忍受看到製作竹凳的赤貧村婦受到中間人的盤剝,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別借給42個赤貧的村婦,這一點點錢,就能幫助她們擺脫“契約奴隸”的身份,能夠自己買生產資料(竹子),把製成的竹凳直接到市場去賣,從而得到儘管是微薄、然而是全部的利潤。由此開始,尤努斯開始試驗、創立了“小額貸款”模式。七年之後,成立孟加拉格萊珉銀行(格萊珉——孟加拉語,意為“鄉村的”),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借錢給窮人的銀行,為窮人的銀行。此後三十年中,格萊珉模式在全孟加拉乃至全世界得到擴展和複製。
如今的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已經擁有三百多萬個借貸者,其中95%是原先赤貧的婦女,年貸款5億美元,還款率99%,所有貸款均由自身資源支持,來自貸款者與非貸款者的儲蓄。並且,銀行保持持續贏利。格萊珉銀行不僅借錢給窮人,銀行自身就是為窮人所擁有的。格萊珉向世界證實,銀行業可以不藉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團體擔保或連帶責任,而借款給窮人;窮人可以通過借貸提高收入,擺脫赤貧;他們還可以儲蓄、投資、用銀行貸款建造房屋、送子女上學乃至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建立自己的養老基金。
過去三十年中,格萊珉模式已經遍布世界,甚至在中國也有過嘗試。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銀行的小額貸款項目即在中國雲南等地區試驗實施,聽當初一位參與項目實施的朋友說,後來項目由當地政府接管實施,再後來,似乎無跡可尋了。我沒有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沒有議論的資格,2004年我去雲南祿勸考察,親眼看到了“小額貸款”的實例:香港樂施會在雲南等地區做扶貧工作已經十幾年,近幾年的一個試驗是“貸款”給貧困山寨的農民,平均每戶從幾百元到兩三千元,但要求農民自己管理。如果一個村子的還款率低下,下一年的貸款額就不能增加,甚至可能減少。農民們組織起來,成立發展委員會,討論每家每戶如何使用貸款(養豬,買化肥、種子,還是增加農具),以及如何保證每家都能按時還款。無擔保的小額貸款的還款率在很多村寨都高達100%。貧窮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時,生存能力與民主自治能力也得到開發和提高,那是產生於貧瘠土壤的、沒有政治目的的草根民主。
在祿勸實施項目的朋友們並非都知道孟加拉的格萊珉,知道尤努斯的就更少。但我個人相信,此類以消除貧困為目的,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的項目,大概基本都是從格萊珉銀行的根脈上生髮出來的。
尤努斯的理想是:看到這個世界擺脫貧困。“這意味著,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一個人會被描述為窮人,沒有一個人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到那時,‘貧困’這個詞將不再具有實用的意義,它將只被用來理解過去。貧窮的位置,只應在博物館裡。”尤努斯堅信,借貸是人權,是窮人也應擁有的權利,而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是消除世界性貧困的最有力的武器。
1997年的世界小額貸款峰會訂立的目標是:到2005年,使世界上最窮的一億個家庭得到小額貸款與其他的金融服務。到2001年在紐約舉行第五次小額貸款峰會時,數據顯示全世界已有五千多萬個家庭從小額貸款項目受益,其中包括兩千多萬個最貧困的家庭。其中,很可能並未計入雲南祿勸高山上的那幾百、上千個苗彝山民家庭。
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同時,能夠贏利,可持續發展。過去三十年中,孟加拉以及世界各地的實踐證明,在許多國家裡,窮人比富人更有信譽。然而,三十年來,格萊珉模式一直在受到來自金融界、政府、媒體,甚至是公益組織的懷疑。近期我還從國內的一個權威金融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小額貸款的文章,其中說到,“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多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扶貧、慈善性質……談不上建立了可持續的經營機制……”難道,真要等到實現了一億個貧窮家庭從小額貸款項目受益時,才能承認孟加拉鄉村銀行(即格萊珉銀行)模式具有“可持續的經營機制”嗎?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讀一讀這本書,它不僅是一個偉大的人的自傳、一種偉大精神的闡釋,還幾乎可以作為參照實踐的課本,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實踐。中國有很多扶貧組織,可以充分借鑑尤努斯和格萊珉銀行的經驗以及世界各地格萊珉模式的經驗,也許,更需要充分借鑑以往不成功的經驗。如果能夠找到在中國可擴展、可持續的小額貸款實施方法,中國又將會有多少貧困家庭可以從中受益呢?我的英文是自學的,基礎薄弱。過去多年使用的商場英語都是簡單直接說明白就行,不太講究語法修辭。只粗讀過數量有限的英文原著,更沒有翻譯經驗。可想而知,翻譯這本書對我是何等的挑戰。我傾盡了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希望不至於有損本書的精髓與作者的光輝。
在此,我要感謝徐曉,她承擔了包括著作權、出版等安排在內的最繁難的任務,過程中變生不測枝節橫生,全虧徐曉的把握與堅持。還要感謝本書編輯,用心補拾譯文中的諸多粗陋。所有謬誤之處,當然是本人的責任。
三聯書店決定出版《窮人的銀行家》中譯本,自然是出於對原著的欣賞。作為譯者而能夠附驥三聯,我深以為榮。
吳士宏2005年12月28日

精彩書摘

第五章 試驗項目的誕生
對於如何開辦一家為窮人服務的銀行,我一無所知,不得不從零學起。1977年1月,格萊珉銀行剛起步時,我研究了其他銀行做信貸業務的方式方法,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傳統的銀行與信貸公司通常要求全額還款;在貸款到期時拿出一大筆現金,通常會使貸款人心理上很難受,他們就儘可能地拖延還款,於是,在拖延的過程中,貸款數額越滾越大。最終,他們決定根本不還這筆錢了。如此長期而全額償還的貸款,也使得借貸雙方對早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予理會;他們不是在問題出現時解決它們,而是希望隨著貸款到期,那些問題會自行消失。
在建立我們的信貸規劃時,我決定要與傳統的銀行完全背道而行。為了避免大額付款而帶來的還款心理障礙,我決定設立一個每日還款規劃。每筆還貸的數額非常之小,使借貸者們幾乎根本不在乎。為了便於計算,我決定貸款要在一年內還清。照此,365塔卡的貸款可以每天還一塔卡,在一年內還清。
對於這本書的大多數讀者來說,一天一塔卡看上去可能是個可笑的數目,但是它的確製造出穩定的增值收入。這每天一塔卡的力量使我想起那個聰明的死刑犯的故事。在行刑那天他被帶到國王面前,被恩準可以提出他最後的願望。他指著王座右邊的棋盤說:“我只想在棋盤的一個格子裡放一粒米給我,接下來的每一格,按前一格雙倍的米給我。”
“批准。”國王說,他根本不了解幾何遞進的威力。很快,那個犯人就統治了整個王國
插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