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組織行為學》

《積極組織行為學》

《積極組織行為學》是由尼爾森編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於2011年1月出版的心理學書籍,闡明了如何進行積極、高效、令人愉悅的企業管理,從激發員工的全情投入,到塑造最適宜的領導角色。

基本信息

概述

積極組織行為學
積極組織行為學是組織行為學科在21世紀才興起的新的研究領域,由魯森斯於2002年正式提出,強調對人類心理優勢的開發與管理。與傳統組織行為學將研究領域的重點放在解決管理者和員工的機能失調、衝突、工作壓力等問題上所不同的是,積極組織行為學將研究重點放在如何採取積極的方法和怎樣發揮員工優勢以提高組織的績效水平上。其研究範疇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樂觀、主觀幸福感、情緒智力等,具備積極性、獨立性、可測量性、可開發性、有助於提高工作績效等基本特徵。
積極心理學運動與積極組織行為學的提出
積極心理學運動是對以往的心理學研究只關注人類機能和行為中負性、病態方面,而人們自身的優點和積極特性等能使生活有意義的方面未得到足夠關注的傾向的反應。整個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始於三個目標,即修復已有心理疾患、預防問題以及發掘和實現人的潛能。然而長期以來,全社會都過分關心人們出現了什麼問題,研究和實踐的注意力也幾乎全都投入到如何確定和治療心理問題及糾錯方面。幾年前,以原美國心理學會主席Seligman為首的一小群心理學家開始意識到一種積極的、用於發掘人類優點的取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他們發起了積極心理學運動,其目的就是想把心理學研究中的至少一部分側重點從生活中最糟糕的事物轉移到生活中的一些最美好的事物上。他們的使命是採用科學方法去發掘和促進那些讓個人、群體、組織和社區繁榮、興旺的因素。
以工作領域中的績效改進為目標,結合以往研究中嚴重的消極傾向,組織行為學家Luthans意識到有必要將上述的思潮和取向引入到組織行為研究中。他將這種以積極心理學運動為基礎和出發點的、全新的、積極取向的組織行為學模式稱為積極組織行為學(PositiveOrganizationalBehavior,POB)。具體而言,積極組織行為學是對積極導向的、且能夠被測量、開發和有效管理,從而實現提高績效目標的人力資源優勢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套用。該定義包含了Luthans設定的用於確定POB所研究領域及概念的標準。具體而言,POB研究的概念不僅要與積極性相聯繫,而且必須對傳統組織行為學領域而言是相對新異的,存在有效的測量和開發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夠有助於提高今天工作領域的績效。其中易於開發這一標準要求POB所包括的概念是狀態性的,因此就排除了傳統組織行為學中人格、態度和動機等特質性變數,而且,POB所包括的概念既適用於管理者的開發,也適用於普通員工的開發。積極組織行為學家的使命即是發現、確認符合上述標準的積極心理能力,並將其與重要的組織結果聯繫起來。
POB所包含的子概念
符合POB定義標準的概念主要有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希望(hope)、樂觀(optimism)、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和恢復力(resilience)等,它們是POB取向最典型的代表。

圖書信息

書名:積極組織行為學‍
作 者:尼爾森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ISBN:9787501978571
開本:16開
定價:元

內容簡介

《積極組織行為學》,本書從基本背景和心理資本的概念入手,闡明了如何進行積極、高效、令人愉悅的企業管理,從激發員工的全情投入,到塑造最適宜的領導角色。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優勢,提高績效水平,是該領域的奠基與經典著作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