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自傳》

《稻盛和夫自傳》

此書是稻盛和夫親筆撰寫的惟一傳記。他是怎樣從一個愛哭郎成長為叱吒商界、百折不撓的企業領袖,他是怎樣從一個屢試不第的“壞”孩子成長為創造3個“世界500強”奇蹟的成功領袖?他在書中深情追憶了從國小到中學,從青蔥歲月到步入職場,從事業初創到收穫巔峰的追夢旅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對他影響至深的親人、朋友和伯樂,為我們展現出一代商界智者高尚的心靈世界。感悟他的奮鬥史,激勵我們的人生旅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代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怎樣從一個愛哭郎成長為叱吒商界、百折不撓的企業領袖,他是怎樣從一個屢試不第的“壞”孩子成長為創造3個“世界500強”奇蹟的成功領袖?要想真正了解稻盛和夫,只有聽稻盛和夫自己說。
本書是稻盛和夫親筆撰寫的唯一傳記。稻盛和夫在書中深情追憶了從國小到中學,從青蔥歲月到步入職場,從事業初創到收穫巔峰的追夢旅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對他影響至深的親人、朋友和伯樂,為我們展現出一代商界智者高尚的心靈世界。感悟他的奮鬥史,激勵我們的人生旅程。

作者介紹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市,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套用化學專業。
----與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並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也是“四聖”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松下幸之助”。
----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是日本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臨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帥印,同時被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任命為內閣特別顧問

自序

竭盡所能進取向上
時代瞬息萬變,永無停息。我們在謳歌物質豐裕的同時,也面臨著犯罪頻發、青少年不良行為、教育缺失等由於人心的頹廢所引發的嚴重問題。
長期的經濟低迷以及恐怖主義等威脅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層出不窮。身處這樣一個時代,人們難免對社會感到擔憂,不得不重新認真地思考人生。另外,對於工作或如何經營企業,人們經常會感到困惑和煩惱,或是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遭遇到挫折。
我的青春時代亦是如此。我出生在鹿兒島,小時候是個調皮搗蛋鬼,後來在升學考試中慘遭淘汰,還患過結核病,在空襲中幾乎失去了一切,甚至連找工作也不盡如人意,成天抱怨“自己怎么如此不走運”。如果當時我走錯一步的話,或許就誤入歧途了。
我和父母及六個兄弟過著貧寒的日子,所以我必須儘早踏上社會來賺錢,養家餬口。大學畢業後,我進了公司當一名小小的技術員,負責精密陶瓷的開發,當初這還屬於一個全新的領域。那時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再怎樣怨天尤人也於事無補,還不如索性抱著一絲希望,相信會有美好的未來”,從此專心致志地埋頭於研究工作。結果,精密陶瓷的研發取得了成功。後來我又在朋友們的資助下創辦了公司。45年後的今天,京瓷已發展成銷售額過萬億的企業。年輕時想都不敢想會有這樣的未來等著我。
人生就是如此的波瀾起伏,誰都無法預測未來,既有令人羨慕的幸運降臨,也會遭遇到始料不及的失敗或考驗。人生的陰晴之分,不是幸運和不幸,而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在困境中絕不能放棄希望,而在取得成功的時候,更需要抱有一顆感恩之心、謙虛之心,必須時刻竭盡所能進取向上。人,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希望我的這些體會能夠對那些正在自我反省、對工作和經營有著強烈求知慾的朋友們有所裨益,因此決定出版這本自傳。
日本經濟新聞於2001年3月連載了《我的履歷》一文,這才真正促使我決定出版此書。以往一向是勇往直前的我,根本無瑕回顧往事,自然也就不會想到要撰寫自傳。日本經濟新聞社多次請我執筆,所幸連載文得到了眾多讀者的好評,許多讀者來信稱從中得到了許多人生和經營的感悟。沒想到這篇文章一經連載會有如此之大的反響,大家紛紛勸我將其出版,如此我的首部自傳才得以面世。
在連載時,由於版面的限制不得不刪減了一些花絮和說明,因此借出版的機會,對這些地方做了大幅修改,結果篇幅比連載文超出了一倍有餘。這雖然給編輯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內容卻更為殷實。另外在本書中,為了避免讀者生厭,故沒有一一列舉出所有幫助過我的人的姓名,在此表示歉意。
本次出版的袖珍平裝版價格適中、便於攜帶,衷心希望此書能對讀者的人生之旅有所幫助。另外,此書的內容與單行本完全相同。
對於日本經濟新聞社大阪本社編輯局編輯委員小林隆次先生、出版局編輯部原編輯委員波多野美奈子女士、編輯委員西林啟二先生為本書的單行本出版,以及坂本憲一先生為袖珍本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勞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感謝京瓷執行董事、秘書室室長大田嘉仁,以及經營研究部的木谷重幸為本書的出版整理了大量的資料。

推薦序

一代經營之聖的創業之路
日本前內閣特別顧問,早稻田大學教授 堺屋太一
初識稻盛和夫先生,還是在1988年的一次歐洲之行。
這年10月,尊稻盛和夫先生為師的年輕經營者組織盛和塾的一位成員、TemporaryCentre(現在的保聖那“PASONA”公司)社長南部靖之,計畫在其德國和法國的現地法人舉辦一個講演會,特邀請稻盛先生、中江要介(日本前駐華大使)和我去做演講。執掌一家大規模人才派遣公司的南部生性開朗豪爽,讓我們三人及配偶充分享受了此次旅途。
當時的京瓷已然是一家國際性大企業,稻盛先生創辦的第二電電(現在的KDDI)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稻盛先生作為一名日本首屈一指的創始人社長自然腰纏萬貫。無論是在杜塞道夫還是在巴黎,都有大批京瓷集團的派駐人員在機場迎候。
但稻盛夫婦卻以“本次非公務訪問”為由而一切自理,與普通遊客一起乘坐市內的觀光巴士,在尋常餐廳用餐,稻盛先生甚至還親自到海關辦理購物退稅手續。
那時我就深刻感到:“此人果然表里如一。”
現代日本的領導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畢業於一流的大學,步入赫赫有名的組織,然後一步一步地攀上人事金字塔的頂峰,也就是“人生規劃”的成功者。而另一種則是憑藉著自身的努力、才華和運氣,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這可謂是波瀾萬丈的人生的勝利者。
稻盛和夫先生是後者在戰後的代表人物,是繼松下幸之助和本田宗一郎之後的成功創業者。
實際上稻盛先生的成功可謂是如履薄冰。年幼時體弱多病、家境貧寒,升學屢遭挫折,就業也不盡如人意。其人生的開端絕沒有受到好運的眷顧,成功也非注定。
但是,稻盛先生卻把這些不利的條件逐一轉化為成功的基礎。如果稻盛先生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出自於名門大學,然後就職於中央政府機構或大型企業,或許就不會埋頭於無法預測結果的實驗,興辦新型的陶瓷企業。他一開始就職的那家公司不僅規模小而且窮酸,不能容下稻盛的技術和激情,這反而值得慶幸。
“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這是從豐臣秀吉到松下幸之助這一代成功人士的共同點。他們的人生看似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好運接二連三,被認為是數萬挑戰者中罕見的幸運兒,但事實絕非如此。幸運的背後,有著此人與眾不同的使命感(mission)、激情(passion)和思想(philosophy)。
世上為追求成功而敢於鋌而走險的人屢見不鮮,能夠同時具備明確的使命感、燃燒般的激情和高尚思想的人卻寥寥無幾。大部分人或追求眼前的利益或沽名釣譽,抑或為取得了丁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而雜誌和電視所報導的經營失敗的創新企業的創業者,大多都是這樣的人。
稻盛先生的著作中雖然強調了其得到朋友的相助,但這種現象的背後閃耀著引起他人共鳴的使命感。
回顧京瓷的歷史,通過竭盡全力的努力,完成勉為其難的開發或訂單生產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克服國際知名企業嚴格的規格標準和文化差異,取得像松下、飛兆和IBM等大客戶,看似是盲目冒進的幸運,但使之成為可能的卻是稻盛先生以及所有員工燃燒般的激情。
而把這種激情傳染給全體集團員工的,無疑是稻盛先生的思想,是其在人生和企業經營中一貫堅持的哲學。
或許許多讀者會認為這部著作只不過是對戰後日本的企業風土及高度成長期的“古老而美好的回憶”。但我相信,即便形態和對象發生變化,也一定會從中湧現出對共同的思想產生共鳴的集體能量。
使命感可比做是夢想,激情則是志向,而思想則孕育出對現狀的憤慨。成功創業者的共同特徵就是同時具備經久不息的夢想、志向和憤慨。因此,真正的創業者煩惱於對現實的不滿,持續激發出改革的欲望。
稻盛先生出資成立了龐大的財團,設定了國際性的京都獎,對學術、藝術領域的貢獻者予以表彰。他不僅為年輕的經營者們提供幫助,而且對政治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1996年成立了日美21世紀委員會,實施了相互討論未來日美關係的長期項目。
我有幸擔任該委員會的日方委員長,實現了在官僚組織中不可能做到的坦誠的意見交換。之後我在擔任經濟企畫廳長官期間,能夠直接與美國財長及總統顧問進行長時間的討論,完全得益於當時所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
稻盛先生這種無窮的夢想、志向和憤慨,有時或許會令人對其組織和權力感到望而生畏,但是無所畏懼、不厭其煩地將其加以實踐,才是不滿足於小成的真正的改革者。
希望讀者們能夠從這本自傳中所述的一個個事件和現象,解讀其背後所蘊含的哲學。

本書評論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稻盛哲學?如果只是讓我們變成一個好人的話,好人未必有好報,做惡人反而發財更快。然而當你按照作人何為正確,按照天理良知行事的時候,你就在踐行“天理即良知,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動,循天理而動,必得天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在《稻盛和夫自傳》一書中,稻盛先生講,以我過去50年的經驗,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做惡事的人短期之內會榮耀,但長期不會有成就。一個利他的人,短期之內也許不會獲益,但長期一定會得天助。
稻盛先生說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煉靈魂,使其在謝幕之時比謝幕之初高尚一點點。這是釋迦牟尼所說的六個修煉的法則,按此修煉,我們心靈上的灰塵就會被慢慢撣掉,佛光就會顯露出來,智慧就會出現。
六個修煉第一是精進,“當你全力以赴的時候,神就會出現。”這是稻盛哲學最震撼我的第一句話。
第二是持戒。我們應該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本能雖然是神靈所賜,亦需節制。上天賜給你這個能力,不是讓你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希望你利用這份才能回報社會,就像回報當初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剛剛出現時的原點,正大光明地盈利,回報社會。
第三是布施。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準則,自利則生,利他則久。上天有好生之德,但凡你努力,都會有立起來的時候,可是要取得長期的成就,有賴於基於利他的準則。從來沒有一個人、一個企業會完全秉持利己原則而獲得長久,因為違反天道必遭天譴。
同仁堂創立於康熙八年,秉承的原則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今天做的事情也許沒有人看見,可是上天了解得清清楚楚。做中藥時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每當讀此我都很感動。

第四是忍辱,我們在人生中遭遇各種事情都是不確定的,人生就是波瀾萬丈,拚命忍住苦難,不被苦難壓垮,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苦難,就能將苦難化為幸福和功德。
第五,禪定。人不是一定會戰勝天道,而是人進入禪定狀態的時候,可以依天理而行,只有鎮定才能洞悉問題背後的本質,發現表象之後的真相。唯有讓自己鎮定、淡定下來,才能看到世界的本質。
第六是智慧,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或許你也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實現一次頓悟。當你依照釋迦牟尼一系列的修煉過程修煉,你的智慧就會得以展現。
事實上,我們的良知與聖人的良天,與天理是同一碼事情,每人的智慧原本是一樣的,可是我們不斷用私心雜念把它掩蓋的時候,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得到。稻盛哲學不是語錄,不是念念就完的書,他是用來修煉的,唯有修煉才可以不斷展露內心的智慧!

目錄

推薦序 一代經營之聖的創業之路
自序 竭盡所能 進取向上
引子 克服挫折,追尋夢想
第一部分 屢敗屢戰的求學年代
愛哭郎
孩子王的覺醒
膽怯只會帶來背運
在廢墟中行商
破碎的友情

第二部分 事業從這裡開始
破敗不堪的公司
沒有實現的跳槽
對立與決斷
血印誓約
年輕員工的反叛
好勝心與熱淚
人人都是經營者
能力是無限的
身先士卒
經營就是馬拉松
第三部分 提高心性,拓展經營
衝破石油危機
多元化的道路布滿荊棘
神所賦予的考驗
愛護地球
遠赴蘇聯
一心助人
祈願人類的未來
為降低民眾的電話費而奮鬥
把屈辱化為動力
利他之心
第四部分 為世人為社會奉獻終生
發揮哲學的力量
成為真正的京都人
超越國界
從“盛友塾”到“盛和塾”
KDDI的誕生
活著,就要感謝一切
譯者後記
稻盛和夫大事年表

日本前內閣特別顧問,早稻田大學教授 堺屋太一
日本京瓷名譽會長,日航現任CEO 稻盛和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