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度過人生的冬天》

《秘訣:度過人生的冬天》

《秘訣:度過人生的冬天》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敘述了大量中外名人的勵志故事,從中總結出應對人生困難的辦法,包括調整心態、如何發現身邊的機遇、如何開發自己的潛能等等,故事通俗,內涵豐富,對人多有啟發。尤其在當下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背景下,“如何渡過經濟的寒冬”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吳不為:湖北人。
他曾親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千萬工人大下崗。也曾在人生最灰暗的季節悲觀絕望。最艱難的時候,他遍閱世界成功人士的傳奇奮鬥,透徹分析1929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終於悟透了應對人生危機的秘密……
如今,他已擁有自己的公司……
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實踐著這些成功至理……

媒體評論

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
——培根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占以來的偉人,人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鬥過來的的。
——松下幸之助
我曾因這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而失去工作,但這本書太及時了!從各位前輩名人的經歷中我備受啟發,並馬上著手調整自己的心態,現在終於二又有了更美好的人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請把這本書放存你的枕邊吧。
——天涯網友晴朗的天
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無論你身陷何種困境,在這本書里,你都能找到邪鼓舞人心的東西。 “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與困難鬥爭的勇氣。”這本書叫“秘訣”,恐怕指的就是這個了。
——天涯網友海月明
我一直就渴望能找到這樣一本書:她能最全面地分析占今中外最成功的那.批人,從他們身上找到那最普遍的成功規律。以前我認為這種書並不存在,不過現在我幸運地看到她出現了,就是這本《度過人生的冬天》,她讓寒冬的人們感到溫暖。
——新浪網友shinyJane

目錄

第一章 人生總有高峰和低谷
第二章 心態決定未來
第三章 調整目標: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四章 信念是走出迷途的燈塔
第五章 先蹲下,才能跳得更高
第六章 機遇無處不在
第七章 果斷行動,在逆境中起飛
第八章 調整是全方位的事:關於情感和健康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人生總有高峰和低谷
我們處在變幻起伏的社會環境中,人生難免有時候也會隨著社會大潮而上下波動。人生如炒股,總會有高峰,也會有低谷。一輩子都順風順水的人雖然也有,但是很少;越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人,越是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坎坷坷。
如果你剛好處於逆境之中,無論是社會原因,還是自身原因造成的,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請你一定要相信:逆境並不可怕,適度的逆境對人的發展甚至還有好處。
首先,失敗能讓你積累到更豐富的經驗。人們總是企圖從成功者身上獲取經驗,卻很少關註失敗者,孰不知,失敗往往比成功更值得研究。沒有天生就強大的人,凡有大成者,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總是在不斷的失敗中慢慢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逐步強大起來,從弱者變為強者。研究失敗,可以讓人少走彎路。失敗的教訓與成功的經驗並不是互斥的,實際上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互相聯繫、互相轉換,它們都是從失敗通向成功的階梯。
其次,逆境能讓你切膚之痛中對問題有更深切的認識。失敗中的一些心理體驗,是你在順風順水中無法體驗到的;逆境中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也是與順風順水時不相同的。所以,經歷失敗之後,你會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看待問題會更加全面。
再次,逆境可以磨鍊人的意志。一個人成功與否,往往在於他如何面對失敗。如果你還想成功,你就要不斷經受煉獄般的種種失敗的折磨和痛楚。直至最終征服失敗。一個沒有意志力的人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就的,而意志力,不是天生的,是慢慢磨鍊出來的。所以,你可以把短暫的逆境當成一次磨鍊自己意志的機會。
最後,逆境會逼著你創新,尋找新的出路。人類的潛力是無限的,但這種神秘的力量往往深藏在人體的最深處,需要遭到巨大的打擊和刺激,才能顯露出來,失敗得越慘,它越有可能爆發。大部分有大成者,都是被“逼”出來的,是困頓的境地,迫使他們啟動了體內超出尋常的求生本能。失敗會強迫你去學習順風順水時從來就沒打算去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能,會讓你去做順風順水時從來不願意做的事,也會讓你竭盡全力去搜尋順風順水時很少去關注的機遇。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你剛好有點不順,正處在人生的冬季,那么,想像一下吧,自己就是那個”天降大任”的人,在經過必要的磨鍊之後,相信你一定很快就能走出困境。
人生貴在磨鍊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是個大學生,每逢學校過禮拜或放假,他都得趕到他父親開設的工廠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資去償還父母為他墊付的學費和一伙食開支。在廠里他跟其他工人一樣,排隊打卡上下班,月底就憑卡片和車間給他評定的質量分和工件的數量給他結算工資。有一次,他因候車晚點而遲到了兩分鐘,那月的獎金就被扣除了一半。
當他終於熬到了大學畢業,他想他可以接管父親的公司了,可他的父親不但不讓他接管公司,而且對他更加苛刻。他想不明白,他的父親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家並不缺錢花,並且還經常捐錢給福利院,可就是捨不得給他一分錢,就是生活費也得定期向他的父親索要。他終於被父親逼出了家門,他恨恨地想,他肯定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要不然怎么會這樣對待他呢?他想反正自己跟他父親沒關係,不如去外面另謀生路。
他想去銀行貸款做生意,可父親堅決不給他擔保,沒有擔保人,他就沒辦法向銀行貸到一分錢。於是他只得去給別人打工,打工期間,因為複雜的人際關係,他被人擠出了公司。失了業後,他將打工積累的一點資金用來開了家小店。小店的生意不錯,他又開了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地變成了大公司。
令他萬分痛心的是,公司因為經營管理不善而倒閉了。他想到跳樓,但他實在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認真地思索了自己的過去,思索父親為什麼對自己這么冷酷,思索自己在打工和經商中為什麼屢遭慘敗,他總結了自己的苦痛教訓。但他沒有灰心喪氣,他決心咬緊牙關挺起胸膛從頭再來,就在他振作精神,準備再乾一番的時候,他的父親出人意料地找到了他,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了他,並決定讓他來接管自己的公司。對於父親的決定他非常不解,他說,我現在是個一無所有甚至是個失敗的人,你為什麼還要我接管你的公司呢?他的父親說,不,孩子,你雖然跟幾年前一樣,依然沒擁有金錢,但你擁有了一段可貴的經歷,這段經歷對你來說是一場苦難的磨鍊,然而它卻是可貴的。如果我前幾年就將公司交給你,那么很難說你會把公司經營管理得很好,也可能遲早會失去這家公司,最終變得一無所有。可是現在你擁有了這段經歷,你會珍惜這家公司,而且會把它管好,還會讓它不斷發展壯大。孩子,無論乾什麼事情,不經受一番磨鍊是乾不好的。
果然,他不負父親的期望將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發展成了今天這樣一家令全球人為之矚目的大公司。他就是伯克希爾公司總裁,有著“美國股神”稱號的沃倫?巴菲特,他的父親叫霍華德?巴菲特。
受父親的影響,沃倫?巴菲特一生節儉,謹慎從事。他的西服經常是舊的,錢包是舊的,汽車也是舊的,甚至,他住的房子也是舊的。他現在擁有350多億美元資產(大約相當於石油富國科威特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個真正的富翁,數十年來,他從不向銀行借貸,負債率幾乎為零。
人生感悟:
無論多么成功的人,大都經歷過我們無法想像的失敗和磨難,但苦難的經歷和磨鍊,卻往往是成功者的法寶。這樣的經歷,常常使人更懂得熱愛和珍惜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使人一旦從失敗中站起來,就能站得更高,行得更遠。
小蛾出世
辛迪從小就熱愛大自然,讀國小時就喜歡在課餘時間蒐集一種棕色的繭。到了春天,她驚喜地看著小蛾從繭裡面掙扎著出來,這些小生命是那樣的美麗動人。
有一天,她不忍心看著一隻小蛾從繭里出來時那種因備受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樣子,用剪刀把連著繭的絲剪斷了。她想:用自己的熱心幫助使受到束縛的小蛾得到解脫,當然是助了它一臂之力。不料,小蛾沒過多久就死去了。
辛迪心痛得大哭起來,她根本沒有意識到結果會是如此可怕。
母親匆忙走了過來。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後,她輕輕地拍拍女兒的肩膀說:“孩子,小蛾從繭裡面出來時必定是要拼搏奮鬥的,不可能舒舒服服。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使身體裡面的廢物排除乾淨。如果讓其留在體內,小蛾就會變得先天不足而活不成。”
辛迪睜著大眼睛,認真地聽著。後來隨著閱歷的增加,她慢慢體會到,人也像小蛾一樣,離開了努力奮鬥,也會變得軟弱無力,某些寶貴的東西便會消失得一乾二淨。
人生感悟:
鳳凰再生,需要在烈火中洗禮;花兒開放,需要在風雨中拼搏。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今天我們所遇到的一切失敗與磨礪,都是鳳凰涅槊的大火,是狂風暴雨的洗禮,可是,經過這一番的艱難困苦,我們終能破繭而出,化蛹為堞。
犯過錯誤的人身價更高
某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經過初試、複試等四輪淘汰後,只剩下六位應聘者,但公司最終只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闆親自面試,因此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
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發現考場上出現了七名考生,於是問:“有不是來參加面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來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這次面試。”
話音一落,全場立刻爆笑,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兒也忍俊不禁。
主考官不解地問:“你連第一關都過不了,還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面試呢?”
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自己本人即是一大財富。”
隨後又是一陣哄堂大笑,大家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這個男子解釋說:“我雖然只是本科畢業,只有中級職稱,可是我有著十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
這時主考官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十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全場第三次爆笑。
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
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正是這12次失敗經歷,讓我積累了許多財富。”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