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生活100問》

《科學生活100問》

《科學生活100問》,作者科技日報總編室,2011年6月1日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旨在提高公眾對於那些焦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科學認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科學生活100問》科學生活100問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1年6月1日)
叢書名:科技改變生活·科普叢書
平裝:29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64045586

內容簡介

《科學生活100問》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可以幫助公眾科學地認識社會重大熱點問題,提高公眾對於那些焦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科學認識和應急處理能力。近些年,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所謂的“神醫”之類的人物,這與廣大民眾重視養生,而健康科學知識普及跟不上,民眾識別能力不夠有很大關係。這也正說明公眾渴求科普知識,需要正確科學的輿論引導,需要科技新聞工作者以普及科學技術為己任,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推薦

《科學生活100問》:最權威的科技媒體
最強大的專家陣容
最實用的生活指南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普專項經費資助。

目錄

科學“健身房”
核輻射對健康會造成哪些影響?
輻射污染是否會誘發白血病?
CT掃描真的會致癌嗎?
黑色素瘤,是否無藥可治?
老年痴呆症真的是“老糊塗”嗎?
如何才能遠離高血脂的致命侵害?
久坐是健康最大的隱患嗎?
到底該怎樣對待人體“無用器官”?
B超“寫真”會傷害胎兒嗎?
孩子多動到底是不是病?
兒童腫瘤為何偏愛小胖墩兒
防控高血壓為什麼要“少吃鹽”?
過度輸液究竟是誰之過?
深海魚油真的是“王牌”保健品嗎?
冬季使用加濕器到底會不會導致肺炎?
心臟支架到底該不該架?
科學“大講堂”
春天人們為何容易過敏?
春天犯困,是季節使然嗎?
三伏天吃羊肉是否科學?
秋季補水喝得越多越好嗎?
冬季是否容易患上抑鬱症?
孕婦服真的能防輻射嗎?
孕婦飲食是否會影響胎兒性別?
孕婦多曬太陽胎兒就個高嗎?
到底有沒有最佳生育年齡?
“坐月子”習俗到底科學不科學?
怎樣戒菸才科學?
中草藥捲菸是否真的無害?
女性吸菸為何更“受傷”?
近視眼到老年會不會得老花眼?
老年人到底要不要補充微量元素?
怎么睡才健康科學?
素食是一劑“靈丹妙藥”嗎?
頻繁倒班真的會誘發癌症嗎?
孩子喜歡吃甜食是好事嗎?
膳食營養如何走出誤區?
科學“美容院”
隔離霜真是肌膚的“守護神”嗎?
燕窩和雪蛤真是“美容聖品”嗎?
3天瘦5斤,是驚喜還是神話?
皮膚美白為何難逃汞中毒魔咒?
祛皺美容,是蜜糖還是苦果?
燙染髮:怎樣解除後顧之憂?
穿瘦身內衣到底能不能減肥?
如何正確對待抗衰老化妝品?
太陽鏡:炫出時尚還是戴出健康?
吃了防曬食品就不怕曬嗎?
孕婦美容是否會影響胎兒健康?
維C飲料真能讓你美麗又健康嗎?
科學“大食堂”
被輻射的蔬菜到底能不能吃?
吃早餐有什麼講究?
醃製食品怎么吃更科學?
吃含添加劑的食品安全嗎?
食品中防腐劑越少越好嗎?
長期飲用礦物質水對身體有影響嗎?
你家的淨水器能“淨水”嗎?
軟飲料會損害牙齒健康嗎?
大米為什麼要營養強化?
速食麵能否成為營養面?
食用滋補藥真能越補越健康嗎?
反季節果蔬真的不安全嗎?
反式脂肪酸到底還能不能吃?
輻照食品能否安全食用?
數碼“放映室”
國產平板電腦路在何方?
電腦真的能替代人腦嗎?
雲計算,你準備好了嗎?
超級計算機如何造福百姓生活?
電腦輻射真的會導致眼盲嗎?
手機輻射到底會不會導致腦瘤?
過度使用手機會影響人的睡眠嗎?
克隆手機卡到底能不能竊聽通話?
中老年人上網是否比閱讀更健腦?
電子產品削弱了我們的記憶力嗎?
3D生活離我們還有多遠?
物聯網離我們是近還是遠?
光纖寬頻為何遭遇推廣難?
智慧“生活館”
電磁輻射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傷害?
洗衣機除茵功能到底靈不靈?
怎樣避免室內污染的隱形危害?
環保膠黏劑是商家噱頭嗎?
環保木地板真的環保嗎?
空氣淨化器:賣的是概念還是效果?
石材放射性有安全隱患嗎?
屋頂綠化為何遭遇“尷尬”?
人造光源對健康有危害嗎?
淘汰白熾燈是否指日可待?
中水洗車為何推廣不開?
地熱開采會引起地質災害嗎?
“打針”能否根治楊柳飛絮問題?
“高科技”保暖內衣真的神奇嗎?
未來“探夢號”
無線家用電器離我們有多遠?
汽車何時喝上“秸稈油”?
RFID為何好用卻推廣難?
LED照明何時照亮你我家?
機器人何時走入尋常百姓家?
新能源汽車何日開進百姓家?
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人工皮膚能造就“鐵臂阿童木”嗎?
從天上飛回來的種子對人體有害嗎?
未來網路可以傳送氣味嗎?
汽車尾氣發電能成為現實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