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特攻隊》

《神風特攻隊》

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為了抵禦美國軍隊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艦艇編隊、登入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

簡介

日軍也早有類似觀念適用於自殺潛艇、自殺魚雷「回天」等有人員操作的自殺式戰爭裝備。
二戰之後,“神風特攻”有時也被西方媒體用來描述自殺式的攻擊行動,包括紐約的911事件,或者其它非犧牲性命,但卻損失重大的、無效的、高象徵性的行動。

歷史淵源

“神風”的起名來源於元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元軍侵日戰爭元朝軍隊1274年和1281年兩次對日本東征,都因為海上突如其來的颱風,導致元朝的艦隊損失,使得東征告吹。日本人認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的“神風”擊退了元軍。日本也逃脫了有可能被元王朝滅國的命運。以“神風”命名敢死隊其實也成為日本人在必敗的戰爭結局下為自己打氣的心態寫照。自殺攻擊敵軍目標的戰術,據說起於日俄戰爭日軍攻擊俄軍的戰法中,當時頗有效果,遂被記載下來。

戰法起源

自殺性攻擊的作戰方法在太平洋戰爭中已頻頻出現,開始不過只是在受傷無法返航的情況下

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隊
,在偷襲珍珠港戰鬥中,板田房太郎中尉就曾駕機撞向美軍機場機庫。首次有組織的自殺性攻擊出現在一九四四年五月的比阿克島登入戰中,日本為奪回其與南洋交通線上的要地與美軍發生了激烈戰鬥,二十七日,陸軍第五飛行戰鬥隊隊長高田勝重少佐斷然率四架飛機向駛近的美艦撞去,擊沉了美艦。此舉通報日軍,引起了軍內外的震動,此次行動成為“神風”特攻戰術的先導。
“神風”特攻是一種實施自殺性攻擊的作戰方法,即在機上裝上大量的烈性炸藥,置於飛行員座艙之前,一旦發現目標,就連人帶機撞下去,其機頭觸及堅硬之物立即發生劇烈爆炸。
最早有組織的空中神風特攻隊,起因於1944年秋,雷伊泰灣海戰的需要。美軍登入菲律賓,將切斷日本從南洋輸送能源與物資。日軍方面認為,必須擊敗盟軍在此之行動。但駐菲的日本第一航空隊受命支持參戰海軍時,僅有40架軍機的實力,根本無法完成任務。司令長官大西瀧治郎中將在10月19日的軍事會議上指出,除了把軍機裝填炸藥撞擊美軍航母,根本沒有其它辦法可想。於是他在10月底從軍事學校中招募的一批23名,由他親自訓練,成績優秀,並自願加入的飛行員
大西瀧治郎曾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為國犧牲,隊員表示十分願意加入。之後,大西瀧治郎詢問上尉關行男,是否願意帶領此種史無前例的神風特攻隊,據聞當時23歲,剛剛結婚才四個月的關行男,閉起了雙眼,低下頭沉思了十多秒,才說出:“請讓我去帶領他們”。世界上第一個神風特攻隊小組於是產生。而關行男成為了這一小隊的第二十四名的隊員,在自殺式的攻擊中陣亡。

作用

由於自殺式飛機能高速飛行,在飛行員的操控下,它相當於一顆靈巧炸彈,爆炸效果非常不錯,一架自殺式飛機如果擊中目標有可能炸沉美軍一艘驅逐艦甚至航空母艦。這也就成了日後日本軍部為何大規模運用自殺飛機進行攻擊的原因之所在。
對於較大的正規戰艦,因為僅能破壞船艦上層結構,無法像魚雷般容易擊沉船艦,如航空母艦約克城級、艾塞克斯級僅被重創,沒有沉沒。
在這種攻擊方式的出現初期,給美軍軍艦造成了一定損失。但在美軍加強防空火力後,這些攻擊就鮮有成功的戰例。到戰爭末期,由於日本缺乏汽油,燃料僅能以酒精混合代替,其戰鬥機性能已經遠遠落後於美軍,難以在空戰中取勝。
雷伊泰灣海戰“神風特攻隊”共出動“神風”機五十五架,擊沉美軍一艘護航航空母艦,擊傷四艘;擊沉巡洋艦一艘;擊沉四艘美軍驅逐艦,似乎收到成效。此後,“神風”特攻愈演愈烈。後來此戰術又用於次年沖繩島之役,以及本土防衛戰。但由於美軍數量已經居絕對優勢,後來短期速成的特攻人員難以接近美軍軍艦,效果也逐漸不彰。
神風特攻隊所用的飛機多由輕型轟炸機或戰鬥機改裝,設備簡陋,攻擊力弱,但如以自殺式的方法撞向敵方軍艦,卻有非同小可的破壞力。在每次進攻中,大部份的神風特攻隊飛行員為國捐軀,務求為日軍帶來最大的利益。
從1945年起,由於有經驗的飛行員大量戰死短缺,且戰機減少、油料極為睏乏。日軍開始採用了多種新式特攻戰術。放棄了採用輕型轟炸機作自殺式攻擊,改為製造多款專為神風特攻隊而設計的自殺式武器,其中最出名的是“櫻花彈”和“回天魚雷”。

志願性問題

神風特攻隊的成員包含具有狂熱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青年。神風特攻隊在軍中、民間招募軍民青年,當時甚至包括日本的前殖民地如台灣,皆曾有年青人參加。在進行簡單的飛行訓練後,讓其駕駛只有單程油料的飛機滿載炸藥起飛,飛行員不攜帶降落傘,進入座艙后座艙立即反鎖,飛機在離地之後起落架自動脫落。神風特攻人員在執行任務之前的場景十分淒涼:吃粗飯,寫遺書,頭扎白布巾,在抵達美海軍軍艦上空後,以自殺攻擊的方式撞向軍艦。內中或者有像關行男那樣,在軍國主義與自己的生命之間作過一番掙扎的較年長軍人。至今仍有人認為特攻隊是特攻少年兵及學員兵志願發生的,但也有報導說部份神風特攻隊隊員是被迫的,尤其是在戰爭後期,指揮官甚至命令其空軍的優秀飛行員一併充當敢死隊。即使心中有不願意也必須默默接受。
關於部分神風隊員參加任務並非完全本於自由意願的事實,可以從任務編組得到佐證。一般神風特攻任務執行時,會採取以下編組與措施:
·擔任特攻飛機是櫻花機,沒有或僅有有限動力,由轟炸機掛載至敵艦近處拋出,無返航希望。若特攻機是普通戰機,則只提供單程油料。
·某些數據顯示,特攻隊員被綁縛於特攻機或戰機上,當然不提供傘具,斷絕其求生的希望。
·上級對因故取消任務(如敵蹤消失)的特攻員們,會動員同儕加強心理壓力,務使堅定執行下一次必死任務的意志。
·特攻機隊一般皆由數架戰機“護航”前往任務區。官方理由是評估戰果,有可能的話並對殉難現場攝像,以記錄殉職者之榮譽。但實則也發揮督戰職能,對有退卻跡象的隊員執行“懲處”。

命運

根據電視頻道Discovery的專題,大西瀧治郎等人將特攻任務常規化的企圖,並非僅在於“一人、一機、一艦”的犧牲與交換,因為即使能維持雷伊泰灣海戰的效率,日軍高層也能預知飛行員銳減的後果。大西瀧治郎的構想是,依據日軍觀察美軍作戰程式,總是以官兵生命安全為重要顧慮。如果特攻能造成美方大量傷亡,並顯示日人必死抵抗之決心,經由美國媒體揭露,在美國本土或許會引起厭戰情緒,不願貿然攻擊日本本土。則處於不利戰局的日本,或許有謀求談判,停止戰鬥,不需面對投降與毀滅的一線希望。但該專題報導,美軍太平洋戰區也掌握日方此一謀劃,而把日本特攻的訊息儘量壓縮,所以戰時美國社會對特攻的具體情況,所知不多。加上特攻成效在幾個月內就銳減,特攻戰術的失敗遂無可避免。
大西瀧治郎中將在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後,為對他推出的戰術造成的約4,000名日本青年的死難及其家屬致歉,切腹自殺身亡。
目前還活著的“神風”隊員大約只有幾百人,而架機出擊之後尚能生還的更是極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