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工人》

《碼頭工人》是江豐在19世紀畫的一幅在中國新木刻運動襁褓時期的任務圖。畫中言意,反應中國新木刻的誕生之初,由於魯迅的精神指導和藝術扶植,一開始便從它的意識形態到藝術表現,掀開了中國美術史中最具現代意識和"最前衛"姿態的一頁,參與並構成了一戰之後日益高漲的世界左翼文藝運動的一部分。

《碼頭工人》

《碼頭工人》

作品介紹

《碼頭工人》作於中國新木刻運動襁褓時期。當時作者不滿於畫壇狀況,同情失業工人、行乞老人、揀破爛貧民社會底層人民,試圖去表現他們。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作者模仿梅斐爾德的表現手法,以較為綿密的刀法,刻出了這幅描寫碼頭工人的作品。這件作品雖然有著模仿的痕跡,卻不難看出作者的創作衝動與激情。觀者仿佛聽到畫中人沉重的腳步聲和壓抑的心聲。中國新木刻的誕生之初,由於魯迅的精神指導和藝術扶植,一開始便從它的意識形態到藝術表現,掀開了中國美術史中最具現代意識和"最前衛"姿態的一頁,參與並構成了一戰之後日益高漲的世界左翼文藝運動的一部分。

畫家介紹

江豐(1910-1982),現代版畫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原名周熙,版畫署C.H,出身於上海工人家庭。1931年參加上海左翼美術活動,籌建上海“一八藝社”研究所,同年參加魯迅舉辦的木刻講習班。1938年赴延安,曾任魯藝美術部主任。之後歷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等職。江豐一生堅信“革命化、民族化、民眾化”的原則,始終反對因循傳統,照抄西方;主張藝術大膽革新,反映社會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