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玄:老子的密碼》

《破玄:老子的密碼》

現在的人,兜兜轉轉、大造名相之後,才明白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的重要性,甚至致命性。比如,曉得了聽山歌要聽原生態的;買蔬果還是有機的好;做菜呢,能清蒸就別油炸;健身,能在自然環境就別在室內……。王扉的《破玄:老子的密碼》,正是從原生態、有機的、清蒸的老子德道經入手,不擺pose,不避實就虛,不故弄玄虛,故能帶讀者走進“入德之門”,體悟大道真義。

基本信息

本書介紹

1973年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告訴我們:長久以來歷代學者對《老子》的認識是錯誤百出的。《老子》一書不是《道德經》,而是《德道經》。拿《道德經》講老子,就好比拿一張拼錯的地圖給人指路,結果就是把人給繞糊塗了。

《破玄:老子的密碼》破玄:老子的密碼

作者介紹

王扉,別號硯池堂主人,華語傳媒圈的“國學才子”。中國青年報《青年參考》特約主筆、時事評論員,經理人黃埔商學院特約講師、研究員。清華EMBA媒體班首期學員。

“思考像老學究,外表像大男孩,聽起來像社會賢(閒)達,看上去像自由作(坐)家”。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傳奇宅男。20歲摘得全國徵文大賽一等獎,一篇《祝你生日快樂》曾感動上億讀者。依靠一枝筆在媒體圈打天下,27歲成為香港鳳凰衛視鳳凰周刊的創刊元老。30歲在深圳完成有房有車的積累後毅然駕車北上,成為香港大公報派駐北京的時政記者、該報“北京觀察”專欄最有人氣的作者,連續四年出席溫總理記者會。不少揮斥方遒的時評文字在海內外風行。2008年他離開北京重回深圳,決意在35歲前退休,成為自由職業者、國學傳播者,在北京、深圳、香港、台北等城市旅行與寫作。《破玄:老子的密碼》是他的第一本書。
《破玄:老子的密碼》目錄

前言:破玄解碼,從風月無邊說起

解經閒譚
是《道德經》還是《德道經》?
老子是龍,孔子是鳳
道家之仙骨PK儒家之風骨
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老子》
德經心解
硯池堂本《老子》德經全文
第一章 上德不德
消逝的字元1:失道而後德……
【夜話】德勝門、百家姓以及“千秋名”
第二章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消失的字元2: 孤寡不轂,數輿無輿
【夜話】晚年蔣介石對專制秦皇的反思
第三章 大音希聲
消逝的字元3:堇能行之,上德如浴
【夜話】海南漁民曾這樣“歡迎”國際友人“墨女”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消逝的字元4:反
【夜話】“老子化胡”,江湖傳說的《四十二章經》揭秘
第五章 三生萬物
消逝的字元5:強梁者不得其死
【夜話】“孔子觀周”:老子是儒家的教父?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消逝的字元6:出於無有,入於無間
【夜話】水的王則與無間道的故事
第七章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消逝的字元7:愛,病,亡
【夜話】三個老頭、三隻老鼠和一對夫婦
第八章 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消失的字元8:大贏如絀,大辯如訥
【夜話】美前國務卿基辛格藏拙答記者
第九章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消逝的字元9:罪莫大於可欲,戎馬生於郊
【夜話】林志玲《赤壁》會錯意表錯情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
消逝的字元10:其出也彌遠,其知也彌少
【夜話】史達林、松下幸之助“用眾”的智慧
第十一章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消逝的字元11:益之又益之
【夜話】歐巴馬故宮不恥問匾
第十二章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消逝的字元12:信者信之,不信者恆不信
【夜話】亞歷山大帝如何破解神秘之結?
第十三章 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
消逝的字元13:生之徒,十有三
【夜話】蒂皮和她的野生動物朋友
第十四章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消逝的字元14:生之畜之PK紳之束之
【夜話】林肯“三民主義”暗契老子“三不”?
第十五章 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
消逝的字元15:終身不堇,終身不棘
【夜話】箕子諫紂王與勾踐侍夫差的啟示
第十六章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消逝的字元16:唯施是畏,是謂盜夸
【夜話】《百家講壇》兩位壇主被“蛇”咬
第十七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消逝的字元17:家、鄉、邦、天下……
【夜話】《我的團長我的團》及“散打”各大銀行廣告語
第十八章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消逝的字元18: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
【夜話】商王盤庚:決策絕不向特權階層妥協
第十九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消逝的字元19:和其光,同其塵
【夜話】白居易絕句誤讀老子
第二十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消失的字元20:人多利器,邦家滋昏
【夜話】周太王以“無事”得民心
第二十一章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
消逝的字元21: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夜話】“光而不耀”成了“低調的奢華”?
第二十二章治人事天,莫若嗇
消逝的字元22:嗇
【夜話】北京七年“唯穡”的一號檔案
第二十三章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消逝的字元23:鬼、神
【夜話】鬼神崇拜傳統與高官風水迷信
第二十四章 大邦者下,流也
消逝的字元24:“下,流”PK“下流”
【夜話】一封寫給呂后的“情書”
第二十五章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消逝的字元25: 免輿
【夜話】《蝸居》“陽痿”與張學良“狗英文”

第二十六章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消失的字元26:猷
【夜話】從官員雷人語錄看“言塞湖”的後果
第二十七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消逝的字元27: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夜話】聞一多的七子之歌與惡搞的“梨花體”
第二十八章 以知知邦,邦之賊也
消逝的字元28: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
【夜話】張獻忠屠四川,清廷“炮製”的謊言?
第二十九章 天下莫能與之爭
消逝的字元29:聖人慾上民
【夜話】2004台灣“總統”大選的一段花絮

第三十章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消逝的字元30:十百人之器,結繩
【夜話】“埋鍋造飯”與“一餅三繩”
第三十一章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消逝的字元31:博,哆
【夜話】世說新語之“嫖有限,賭無限”?
第三十二章 我有三寶,抱而持之
消失的字元32:一曰慈,二曰檢
【夜話】新領導力與“老子三寶” 
第三十三章 善為士者不武
消逝的字元33:士,武,與
【夜話】《凡人歌》與余秋雨入選華語文盲
第三十四章 禍莫大於無適
消逝的字元34:無適
【夜話】愛情是一棵洋蔥頭……

第三十五章 聖人被褐而懷玉
消逝的字元35:以不我知者希
【夜話】藺相如完璧歸趙
第三十六章 不知不知,病矣
消逝的字元36:升,困
【夜話】齊相的車夫,鄉間的船夫
第三十七章 大畏將至
消逝的字元37:畏、大畏
【夜話】聰聰與明明,童言貴無忌
第三十八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消逝的字元38:敢,單,繟
【夜話】勇敢惹殺身,亡國怨廟祝
第三十九章 希不傷其手
消逝的字元39:必畏死、司殺者
【夜話】權利時代呼喚“維穩”新思維 
第四十章 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消逝的字元40:不治、貴生
【夜話】草莽之雄朱元璋的“大生產運動”
第四十一章 堅強者,死之徒
消逝的字元41: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夜話】二桃三士:史上最強借刀殺人
第四十二章 損有餘而益不足
消逝的字元42:損、益
【夜話】無處不在的“馬太效應”
第四十三章 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
消逝的字元43:柔之勝剛,弱之勝強
【夜話】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狗演說”
第四十四章 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消逝的字元44:有德司介,無德司責
【夜話】乾隆帝妙詩勸臣和,毛澤東巧語定人心

本書前言

前言:破玄解碼,從風月無邊講起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讓我講點故事。
話說當年乾隆下江南,某次的一個行程安排是夜遊杭州西湖,在湖心亭賞月。那個涼風有信的晚上,見此湖光月色、美景宜人,乾隆皇帝一時興起,吩咐侍從準備筆硯,隨即在湖心亭上寫下了“蟲二”兩個大字。然後笑眯眯地默不出聲。這下可把眾多官員、隨從難倒了。一個個面面相覷百思不得其解:老爺子這是啥意思呀,嫌沒招待好?明明都吃好喝好了,還有江南的美人陪好了,這良辰美景的咋就奈何天了呢?難道是嫌這地方太清幽,讓我們這些個奴才給他弄兩隻大蟲(老虎)來,給他找點刺激、尋個開心?你看就這腦子,還敢解皇上的題詞呢?難怪只配做奴才。還好這中間有個官員是翰林出身,讀過點詩文。於是,他趕緊出來給遭遇冷場的乾隆圓場:難得皇上有如此雅興,此地風景甚美,風月無邊呀。一眾官員、隨從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皇上是在和他們玩字謎遊戲,繁體“風月”二字把外框去掉,這不是就是“蟲二”嗎?

這就是今日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右側,那塊高一米、寬五十厘米的“蟲二”石碑的來歷。但上面的字已不是乾隆皇帝當年的御筆。而是後人從乾隆的墨寶中, “曲院風荷”與“平湖秋月”里選出“風”、“月”二字來,挖拓而成。

不過,據有人考證,有文獻記載的“蟲二”的典故,比乾隆爺下江南的傳說要早得多。最早的是跟李白有關。據說岳陽樓三樓的木壁上,本來曾有三個隱約可見的字跡:一、二、蟲。人們一直不解其義。後來李白游岳陽樓,看出這是一副字謎對聯,即“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還有一則就是和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有關。據褚人獲的《堅瓠集》引《葵軒瑣記》云:唐伯虎題妓湘英家匾云:“風月無邊”。見者皆讚美。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湘英問其義,枝山曰:“風月無邊,非蟲二乎?”唐伯虎夠蔫兒壞的,拿人家的營生打趣。這不是風月無邊了,而是春色無邊,比《紅樓》里的“兩個妖精打架”還隱晦。真拿別人都當“竹苞”(個個草包)啊。

古人這種故弄玄虛、玩文字遊戲的故事太多了。故事當然不是白講的,各位看官請注意領會,這和我們今天進入的主題有緊密的關係喔。我下面再講一副奇聯巧對。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北麓,有西湖十景之一的黃龍洞。這是杭州為數不多的道教名勝之一。在保留著原先道觀景象的山門入口處,兩側門柱上掛著一副藍底金字楹聯,聯文僅八個字:“黃澤不竭,老子其猶”。這個對聯到底說的是啥意思呀?貌似和老子很有關係喔?我先給點提示,要解這副奇聯,得知道“老子其猶龍”的典故。下聯隱去了一個“龍”字,上聯也隱了一個字。得把這個字找出來,你才能解。我先按下不表,各位看官且慢慢品,慢慢解。我拿這副奇聯出來講的目的,就是要說明道家以及道教傳統里,越到後世,在形諸文字方面要緊之處往往隱語連綴,窺其堂奧者往往如獲至寶,不能識破者則如讀天書,玄之又玄。

說到這裡,終於進入正題了。其實,早在晚清,著名思想家、學者嚴復就在《譯<天演論>自序》中感嘆:“讀古書難!”他總結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歷時久遠,簡牘沿訛”,文字錯漏嚴重;二是“聲音代變,則通暇難明”,音義變化較大;三是“風俗殊尚,則事亦參差”,社會風貌人事習俗落差很大。重要經典儘管歷代“訓疏”者勤,仍不免“於古人昭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我的湖南老鄉、晚清思想家魏源曾說過,老學史上無一人得老子之真。“後世之述《老子》者,如韓非有《喻老》、《解老》,則是以刑名為道德,王雱、呂惠卿諸家皆以莊解老,蘇子由、焦竑、李贄諸家又動以釋家之意解老,無一人得其真。”(魏源《老子本義》)

筆者認為,《老子》一書,在後來為什麼變得越來越不好懂,第一,與道家的隱語傳統(其實也是中國文人文字遊戲的傳統)和嚴復所講的“三難”,這四點原因有莫大幹系。第二,與魏源所言的後世這些解老學者解老的方法(特別是“以莊解老”的誤判、魏晉玄學的誤導)有莫大幹系。到了今日,這種流風弊俗,依然不絕。更可怕的是今日妄解古書的風氣大盛,不好好研習原典、一知半解拾人牙慧的學者太多。能如嚴復般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者太少。更不要說去用心揣摩,《老子》一書中 “大象無形”、“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恢弘氣象。我見過不少《老子》的今譯讀本,無知無畏、信口開河,令人齒冷者,多矣。

我這樣講其實是有切身體會的。今年十一國慶當天,我看完世紀大閱兵直播,下午擬去爬深圳的蓮花山。結果走到深圳中心區,卻進了蓮花山對面的中心書城。無意發現在書城一角有一個書架滿滿的都是與《老子》有關的導讀、解讀、譯註之類的書。我揀有興趣的逐一翻看,居然發現沒有一本沒有解錯的,有的甚至錯得離譜。我那天在中心書城這個書架前泡到了天黑,在心底暗暗地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寫本跟所有已出的有關《老子》的書都不一樣的解老的書吧,你可以做到的。我給自己定了6個字的標準:準確,生動,有趣。絕不沾“二虛”的毛病:避實就虛,玩弄玄虛。

那天,我在通行本的《老子》一書里選出了十大最有名的玄句。各位看官也可以拿去測測你手邊的解老的書,看它給出的解釋令你無惑、信服嗎? 

《老子》十大“玄句”思考題


一、將“大音希聲”解釋成“最大的聲音就好像是沒有聲音”,對嗎?如果不是,那應該怎么解? 

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這裡的“不德”,真的是“不以為自己有德”嗎? 

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子中的“一、二、三”,怎么解?

四、“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的意思真的是要回到遠古時代,“人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嗎? 

五、“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老子真反對“仁義”,痛恨“仁義”乎?與倡導“仁義”的儒家勢不兩立?

六、“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這裡的“轂”做“不善”解,對嗎?

七、“強梁者不得其死”是老子說的嗎?如果不是,那它的出處在哪?

八、“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個“谷”是做“山谷”、“河谷”解,形容“虛空”嗎?

九、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還是“上士聞道,堇而行之”,哪一個版本用詞更精準?如果“堇”優,理由是什麼?

十、是“視之不見曰夷”,還是“視之不見曰微”?如果是“微”,那做何解釋呢?

以上十題,答是者均為零分。請問各位看官,能識破幾題,解出幾題?

這就又回到主題上來了:破玄解碼,這千年的玄之又玄,怎么來破?這老子的語言密碼,怎么來解?

我總結了一下自己的方法論。主要有三條。第一條是我前面已經講了四點要訣:從道家的隱語傳統和嚴復的“三難”入手;第二條是配備最新的探秘裝備——近年來最新出土的考古文物資料(1973年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出土的楚簡《老子》等);第三條是也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用心去解。怎么叫用心去解?還是講個小故事來說明。有個作家在寫作,他的小孩很皮,老是過來煩他。他於是想了個辦法,將手邊的一張地圖扯成碎片,讓小孩去拼,拼好了有獎。他以為地圖那么複雜,大人要迅速拼好都很難,小孩至少要拼上個半天吧。結果不一會兒,小孩就拼好過來了。這個父親就很驚訝,問你是怎么辦到的?小孩說,我發現這個地圖的背面是一張人臉。我把臉拼好了,地圖也就拼對了。迷宮般的老子經文在歷史長河中何嘗不似一張撕碎的地圖,用心去解就是透過地圖看到地圖背後的那張笑嘻嘻的人臉。

為此,我曾特意仿清人張竹坡評點古典名著《金瓶梅》,所寫奇文《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作了一篇短文《讀“萬經之王”<老子>法》:
劈空捻出“德”、“道”二字來,看其如何發放開去,如何收攏起來。上篇論德,燭照人情;下篇名道,通達天道。“大文皆天地人,至樂同少長老”,信哉!(一)

《老子》是兩半截書。上半截熱,下半截冷。上半熱中有冷,下半冷中有熱。(二)

《老子》是大手筆,卻是極細的心思做出來者。(三)

起以“上德不德”,終以“天地將自正”。《老子》是部出世的書,然謂之入世的書亦無不可。(四)

讀《老子》,須專在一心。不可心粗氣浮。心粗則氣浮,氣愈浮則心愈粗。怎看得出好文,識得到妙處。(五)

看《老子》,把它當道德文字看,便被它瞞過;必把它當大塊文章看,方不被它瞞過也。(六)

看《老子》,將它當他的文章看,猶被它瞞過;必把它當自己的文章讀,方不被它瞞過也。(七)

將它當自己的文章讀,是矣。然又不如將它當自己才去經營的文章,我先將心之曲折算起,夫而後謂之不能瞞我,方是不能瞞我也。(八)

因此,我將這本書命名為:《破玄:老子心解》(註:全書定稿後,為了通俗易懂起見,採納友人的建議,更名為《老子的密碼》)。

我的好友、鳳凰衛視台北主持人陳淑琬,聽說我最近在寫一本有關《老子》的書,很是驚奇。一是感慨一個“名記”居然可以靜下心來,為國學的傳承做點事。二是為我擔心,《老子》那么玄奧,現代人在閱讀心理上會不會比較抗拒?於是,她給我支招,從讀者的角度,讓我先回答三個問題:為什麼要讀《老子》(Why)?這個講《老子》的人是誰(Who)?他講得怎么樣(How)?她說,你能就這三個“W”說動我,那我就覺得你做這個事,能成。

我說,這不難。但這三問太大,說來話長,我就擇要地來回答你吧。現代人為什麼要讀《老子》(Why)?古人對它有個四個字的評價:“萬經之王”。《老子》里有東方的大智慧,可以修身,可以治家,可以治企,可以治國。我在書中編了一句俏皮話:不讀《老子》,你可能就只能當孫子。這個講《老子》的人是誰(Who)?既然逼我當眾吆喝,那我就表揚和自我表揚一下。從湘西一個兩千餘年歷史的古城走出來的年輕人。先後供職於香港鳳凰衛視鳳凰周刊,香港大公報等媒體。在深圳、北京工作多年,在媒體圈內被喻為“文章妙手”。自幼隨父研習國學,讀經數十載,嗜學不怠,人稱“國學才子”。他講得怎么樣(How)?台灣作家陳念萱稱許其功力,開壇不讓錢文忠;其文字風格,為她所見過的“最時尚、最好懂”的解經筆法。“老子不玄,王扉很炫。”
最後我要說的是,各位看官,是將在市面上流傳的那些似通非通的《老子》讀本的解釋,從你的腦海里清理出去的時候了。請與我一起,用心來破解這些所謂的老子玄句,來好好地開始一段“解老”之旅。你會發現老子真的一點都不玄,讀懂了《老子》的你真的很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