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日本財團》

《瞄準日本財團》

本書深入地研究了日本綜合商新的運營模式,並將其是為日本企業競爭力的根本,認為日本模式是中國值得忠實的經濟模式。

基本信息

看點

瞄準日本財團瞄準日本財團

1、拋開“GDP”的假象,透視“海外日本”,綜合評價經濟和社會指標,誰能否認“日本依然世界第一”?

2、日本從外看是資本主義,但從內看經濟體制、國民意識、貧富差距、社會福利等各種特徵,怎么又是社會主義了呢?

3、脫下現代化的外衣,日本的綜合商社和財團體制,骨子裡不就是中國傳統的浙商、徽商和晉商嗎?

4、結合中國的具體條件和自身的文化基因,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哪個應該成為中國經濟體制的參照主體?

5、中國大學經濟學課本怎么都是美國人或按照美國模式編寫的,為什麼從來不提日本和韓國的綜合商社?

6、審視日本“親美入亞”的新戰略,到底是向中國親善,還是揮師南下,挾天子以令諸侯?

7、面對陸(產業)、海(商社)、空(金融)三位一體的日本財團,中國是“引狼入室”,還是“與狼共舞”?

8、剖析日本主導的東亞共同體,是不是“大東亞共榮圈”的翻版,其時用的是刺刀,如今用綜合商社的組織能力?

9、試問誰是中國微觀經濟管理的主體?要把它交給日本的綜合商社嗎?中國人自己的綜合商社在哪裡?

《瞄準日本財團:發現中國的對手和榜樣》,為你找到答案!

內容簡介

所謂“失去的十年”,其實只是在日本本土。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日本株式會社”的全球性產業布局從未停歇。這個戰略布局需要一個大後方,就是東亞地區。這實際上還是當年“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思路,只不過其時用的是刺刀,如今用的則是綜合商社的組織能力。

1997年,前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市川周出版了《戰勝中國》一書,提出了日本包圍中國的“三區域”理論。在包圍戰略取得成效後,2005年2月,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所長寺島實郎明確提出,日本應該轉而向“親美入亞”努力,從而為日本財團大舉占領中國市場吹響了號角。

在日本人看來,經濟競爭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是實現民族目標的僅次於戰爭的最佳手段。“商場”即“戰場”,“企業家”即“將領”,“工人”即“士兵”,“經濟戰爭”是全體國民的“對外戰爭”,要“內和而外戰”,競爭與合作一直是日本財團企業之間的主旋律。

作者簡介

白益民,男,1968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1993-2005年,就職於三井物產(中國)有限公司;2006年,他創建了“超級主義者”(www.superist.com)網站,率先提出東方經濟學的理念,並推出了介紹日本經濟模式的《三井帝國啟示錄》一書;2007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的理事,並組建了“財團經濟研究室”;2008年,推出《三井帝國在行動》一書,引起經濟界對日本商社和財團模式的廣泛關注和探討;2009年,在《第一財經日報》開闢專欄,擔任《環球財經》編委,並成為CCTV經濟頻道的專家顧問;2010年,與媒體記者合著《中國反圍堵》一書,並受邀赴多家國內大型企業集團授課,為企業高管層提供戰略諮詢。

媒體評論

如果說美歐金融巨鱷正在張開血盆巨口,悄然逼近;白益民揭示出的日本財團則如附骨之蛆,已經遍布我國重要產業的上下游。美國的長處是金融,日本的長處是製造和商貿,這兩個對手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

可以說,在日本的經濟結構中,財團無疑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很遺憾的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對日本進行過大量的調研,到了90年代之後卻基本上沒有看到過像樣的研究。如今,白益民先生揭開了日本財團帝國的秘密。 

——經濟學家郎鹹平

中國幾乎亡於日本之手,竟從來沒有認真研究過日本,當年如此,至今還是如此。看看白益民的這本書吧。有這個思路有這個視角就說明這是一個真正思考了的人。中國所謂的研究日本學者熙熙攘攘,真正有本書作者水準的,幾乎鳳毛麟角。 

——空軍上校戴旭

最近關心中國崛起、復興了的人越來越多了,想法也越來越深入了。我覺得白益民的兩本著作《瞄準日本財團》和《三井帝國在行動》更值得一讀,因為它已經從經濟的“啟蒙”階段進入了商戰具體的戰略、戰術分析階段。 

——《中國不高興》作者宋曉軍

商場如戰場,中日兩個經濟體的競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當我們急切地向歐美尋求經濟良方的時候,白益民先生的適時提醒告訴我們鄰居日本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向對手學習並不丟臉,被對手打敗,還不知道是怎么被打敗的,那才叫做丟大臉。 

——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主持人王魯湘

日本強大的根本原因不是擁有豐田、索尼、松下這樣的製造業公司,而是擁有像三井、三菱這樣的強大財團。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作者白益民是一個富有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國人,他用敏銳的觀察和細緻的分析給我們提供了一本日本產業教科書。 

——經濟學家向松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