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哲言錄》

《百家哲言錄》

《百家哲言錄》編著者依據我國古代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以及《二十五史》、《資治通鑑》、《續通鑑》、《明通鑑》和《清通鑑》等浩瀚史籍,從五百多位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和軍事家的著作中,選輯了“民惟邦本”、“依法治國”、“以德服人”等十類、千餘條哲人格言,編著成了這部覽古益智,崇賢修德的筆記大觀--《百家哲言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文字深奧、典故難懂的地方,作者均用“原文”加“譯註”的方式進行對照解釋,儘量說明出處、涵義,努力作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並加有諸位哲人的小傳,方便讀者深入閱讀。
《百家哲言錄》選輯立意,在眾多古代格言選集中別開生面,頗具新意。既重治國大道,也重個人修養小節,既重為官當政的經世致用,又重為人處事的個人涵養,全書將個人修養和治國大道融為一體,所選古人哲言警語,既有歷史興亡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又有社會風氣的道德教化和品格操守,家國一體,理事兼容。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本書既是一套借鑑古人修養勵志為人處事的極好教材,又是弘揚中華美德、建設和諧社會的上佳參考書,具有較強的社會現實意義。

目錄

第一章民惟邦本
第二章依法治國
第三章以德服人
第四章選賢任能
第五章清正廉潔
第六章誠實守信
第七章和諧團結
第八章自立自強
第九章富國強兵
第十章通貨積財

精彩書摘

原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五子之歌》
譯註:“民”:人民,古代泛指被統治的庶民百姓,一說專指農民。“邦”:古代諸侯封國之稱,《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後泛指國家。(均見《辭海》等)大意是: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基礎,只有根本、基礎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
《尚書》又叫《書》、《書經》,《孔傳》解釋為“上古之書”,它記錄了距今4000-2600多年間虞、夏、商、周的典、訓、誥、誓、命,涉及到政治、思想、宗教、哲學、法律、曆法、軍事、地理等領域的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彙編,被儒家奉為《五經》(書、詩、易、禮記和春秋)之首。其作者是史官。《五子之歌》是《尚書》中的一篇。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