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風尚》

《男人風尚》

男人風尚是由瑞麗傳媒企業於2009年3月正式推出高端實用型男性時尚雜誌《男人風尚》,標誌著瑞麗傳媒集團的期刊出版業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將大大鞏固瑞麗在中國時尚期刊業的優勢地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男人風尚男人風尚

《男人風尚》創刊於2009年4月,是瑞麗傳媒旗下第一本男性刊物。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國際時尚地位的提升,中國時尚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男人風尚》倡導“形象創造影響力”的核心價值觀,將國際化視角與實用化方案兼收並蓄,為中國男性追求時尚品位、完善自我形象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2009年3月31日,由瑞麗集團與日本LEON雜誌著作權合作,全新打造的男性時尚雜誌《男人風尚》,在北京召開了創刊新聞發布會。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不少媒體紛紛停刊或改版的情況下,《男人風尚》的逆市而出,著實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男性時尚刊物《男人風尚》舉辦了2010年度盛典暨2011風尚趨勢發布。瑞麗傳媒旗下的《男人風尚》經過嚴謹的專業調查分析,在國內首次發布了中國男人形象和生活方式風尚趨勢。瑞麗雜誌社總編輯羅佳指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當代中堅階層男性越來越注重個人時尚品位,但大多數人都需要切實可行的時尚指導。《男人風尚》首度發布風尚趨勢,旨在為中國男性打造一個時尚風向標。

男刊市場

令人欣喜的是,從世紀華文2009年4月對6城市男刊市場份額監測的數據來看,《男人風尚》僅次於《男人裝》,排名第二。短短一個月時間,《男人風尚》以怎樣的魅力博得了讀者的青睞?風光背後又有怎樣的隱憂?

打“男人”牌

不管是出於搶占男刊市場的考慮,還是傳媒業自身發展規律使然,對於以女刊起家的瑞麗集團而言,創辦一本男性刊物都不啻為一種挑戰。正如《男人風尚》執行出版人羅佳所言:“瑞麗的女性陰氣太重了,我不想讓男刊受到瑞麗影響太大。”
男刊的定位決定了《男人風尚》即便是瑞麗出品,也要保持自己的“特立獨行”。在《男人風尚》創刊之時,有人建議突顯“瑞麗”兩個字,從而利用瑞麗的品牌資源,但為了保持雜誌男刊的本色,羅佳還是堅持“男人風尚”要占據封面的醒目位置,而“瑞麗出品”被安放在了一個不會太搶眼的位置。
為了避免《男人風尚》過多地受瑞麗女刊的影響,保持男刊的氣質,羅佳告訴記者:“我們的團隊多數是男性,這樣可以確保雜誌以男性的思維和角度去思考問題,挖掘想法。包括我們的主編也必須是男的,而且要來自於瑞麗之外,但副主編需要是瑞麗的,因為我們也必須把瑞麗的DNA帶到這個團隊。”
談到這本男刊的發行和盈利問題,羅佳明確地告訴記者,“在盈利模式上,《男人風尚》不可能再走瑞麗女刊的大發行量路線。首先,沒有大量的中國男性有固定閱讀服裝類雜誌的習慣,這還需要轉變他們的觀念和培養消費習慣;其次,男人讀雜誌的基數大大小於女性。我根本沒指望《男人風尚》的發行量會有多大,但我的讀者定位一定是要有消費能力的、又能代表主流人群的中國成熟男士”。
瑞麗集團為了打好這張“男人”牌,還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發行策略,據瑞麗北京博達新大陸(21.60,0.00,0.00%)廣告有限公司市場部公關經理游佳介紹:“在瑞麗集團現有的發行資源中,篩選出適合男刊發行的渠道,並且有效利用現有男刊的發行渠道,最後,以招標方式補充吸納一批在男刊發行上有特色的經銷商。上述三部分最終構成了《男人風尚》的強勢發行系統。同時,瑞麗集團通過各種有效的發行激勵機制,調動各經銷商積極配合《男人風尚》的發行工作。”羅佳說,《男人風尚》的很多發行策略都是基於先否定女性、瞄準男性,再補充女刊的思路確定的。再找到瑞麗女性期刊發行的一些網點。《男人風尚》的廣告也是要開闢新的品牌,同時發展有男性產品線的原有合作夥伴業務。


承襲瑞麗DNA

男人風尚男人風尚

“實用的時尚”,這是瑞麗集團深入骨髓的一種精華和氣質,《男人風尚》秉承瑞麗DNA,以“形象創造影響力”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致力於成為中國男人的形象顧問。《男人風尚》執行主編柏克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的雜誌一般都是以大片為主,《男人風尚》以實用作為自己的特色,我們提供給讀者的是他們完全能夠用於自己生活中的,是可以拿來即用的。比如說,我們講白色襯衫的時候,不僅講他們的質地,還會講款式和搭配,等等。《男人風尚》首席服裝編輯何智也表示:“大部分人在看時尚類雜誌的時候,只看一個視覺,或者知道這季流行一個紫色,這個事情就stop了。但我們要更進一步,告訴讀者在某種場合,為了達到某種效果,紫色配什麼,這些內容才是閱讀《男人風尚》重要的信息。”
走實用路線,成為《男人風尚》決戰男刊市場的一個籌碼。但也有人對此表示質疑:“男性時尚期刊往往注重外在而忽視了內涵,缺少男人的智慧。”對此,羅佳解釋說:“每本刊物都有自己的特色,要把所有的優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是不太可能的。財經類雜誌的專業分析、《時尚先生》的人文特色,這些都是他們的獨特之處,但讀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男人風尚》也只能滿足一部分讀者的需求。”羅佳認為,《男人風尚》雖然秉承了瑞麗的DNA,但卻將實用和男性主角結合了起來,“你看女刊,向讀者提出問題再給出建議,用這樣的方式提示讀者,滿足這些需求,在這方面,我們的男刊就要向女刊學習,學習它的服務性。但另一方面,這只是男刊的一部分,男人有許多不同於女人的地方,他們往往以事業為重點。這些特點就決定了即便男刊走實用路線,也和女刊的策劃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女刊封面底下的字肯定是純粹地說服裝,而我們男刊就要特別小心,第一不能不說服裝,畢竟是講服裝的,但又不能單調地說,你要夾雜著生活態度來說”。
瑞麗女刊在中國的時尚期刊界已經拼打了若干年,它所積累的市場經驗也成為《男人風尚》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參考,負責《男人風尚》發行業務的大華弘景期刊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光說:“《男人風尚》甫一面世便取得發行成功得益於市場調研和宣傳預熱兩個方面。”也許這是瑞麗集團培育新刊的一貫做法,但《男人風尚》在取其精華的基礎上又結合了男刊的特點。一方面,為了達到準備鋪市、有效發行的效果,《男人風尚》對《時尚先生》、《芭莎男士》等老牌男性期刊的發行狀況進行了調研,比如在哪個地段、什麼環境下男刊最有市場等,通過這些對比參考,最終確定自己的發行投放地點;另一方面,《男人風尚》考慮到購買男刊的還有一部分女性,就儘量在出刊時間和報攤擺放位置上與女刊保持接近。

本土化:讓讀者做主

解讀時尚類期刊,“本土化”是一個不得不被提及的關鍵字,如何把舶來品更好地為我所用,是所有時尚類期刊必須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羅佳說:“因為瑞麗長期和國外的刊物進行著作權貿易合作,本土化的整合能力很強,《男人風尚》也移植了瑞麗在著作權合作方面的經驗,自主整合大量的選題,這幾期下來用日本版LEON的內容還不到50%。”在談及這本著作權合作的刊物如何向中國男士滲透時,柏克說:“我們並沒有特別的手法,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國內讀者需要什麼。現在很多人做雜誌的宗旨是滿足廣告商的需求,而我們永遠是把讀者放在第一位,讀者歡迎我們就做。”針對中國男士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是較隨意的衣著,《男人風尚》除了開闢《正裝》欄目,還開闢了《次正裝》的欄目,貼近了生活,也貼近了讀者。
“讀者調查會”伴隨著《男人風尚》誕生和成長的全過程。羅佳說:“剛開始時候,我們每期都會委託第三方做調查,以後間隔時間會相對長一些。我們的男性讀者往往要求更明確,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創刊之初,不少讀者提出刊物使用的模特年齡偏大,《男人風尚》對此逐漸進行了調整,現在雜誌裡面30歲左右的本土模特越來越多了。為了聽取更多的讀者意見,《男人風尚》九月號還特意刊登了《讀者系列活動預告》——定期邀請10~20位熱心讀者,參加由《男人風尚》舉辦的“讀者座談會”,與主編交流閱讀心得,提供內容建議;開辦“男人風尚講堂”,請專業人士介紹男人的風尚所在與實踐技巧。
羅佳說:“凡是讀者反饋的,都不要耽擱,越快解決越好。”在記者採訪時,羅佳為記者打開了幾封讀者來信,一位叫Sasorika的讀者在郵件中寫道:“接觸這些國際大品牌時,我往往認不出它叫什麼,不是因為雜誌沒有標清楚,而是例如Moschino、MontBlanc之類的,與別人交談時總是不知道這些品牌的名稱該如何念。”主編在回信時,馬上解決了讀者這一問題,並在以後的雜誌上做出了相應的改進:“國際品牌的發音不能靠猜測或拼讀,因為很多品牌來自義大利、法國或日本,每個品牌的名稱發音與各國語言有關,有很多品牌甚至都沒有中文名。我們在未來的雜誌中會給大家列個表,這樣以後你就能識別了。”
一切從讀者需要出發的理念貫注於《男人風尚》內容和運營的方方面面,據王光介紹,《男人風尚》上市之前,針對讀者和銷售終端進行了詳細調查,他們的意見成為《男人風尚》制定發行策略的重要依據。此後又在全國範圍內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針對讀者和零售終端進行了一些宣傳預熱,並和他們進行了切實有益的溝通。

搶灘男性期刊市場:誰是贏家

《男人風尚》出刊之前,時尚集團的四份男刊尤其是《時尚先生》和《男人裝》基本上占據著男刊市場的大部分市場空間。《男人風尚》的面世也曾經引起過人們的種種猜測,有人說它對中國的時尚男刊市場會有一定衝擊;有人說它會搶占其他男刊的一定市場份額;也有人質疑它的發展和上升空間。《男人風尚》上市一個月後的市場反應讓種種猜測有了答案。從世紀華文4月份監測到的數據來看,《男人風尚》雖然後來居上成為發行量僅次於《男人裝》的時尚男刊,但對其他男刊的銷量影響並不大,《男人裝》、《時尚先生》、《時尚健康男士版》等主要男刊的銷量繼續增長,整個時尚男刊市場呈現整體上揚的趨勢。
足夠的市場空間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和媒體人將時尚男刊作為績優股,中國時尚男刊新刊頻出,其中不乏大手筆運作者,繼瑞麗集團推出《男人風尚》之後,今年十月,國際頂尖時尚男刊GQ中文版也將進入中國。他們在為低迷的平媒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的同時,也將時尚男刊市場的競爭翻攪得愈加火熱。中國的時尚男刊也許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就像即將面世的GQ中文版編輯總監王鋒所總結的:“男性時尚期刊經歷了1997年《時尚先生》一枝獨秀的萌芽期和20世紀初《男人裝》等一大批男刊面世的初級發展階段。目前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大的出版集團如瑞麗、樺榭、康泰納仕等都在出版男刊。這是最後一波了,我覺得兩三年後能活下來又活得比較好的男刊就會穩定地占據市場,最終將會塵埃落定。”
那么誰又將成為最後的贏家呢?是《男人風尚》這種實用方案型的,還是《時尚先生》這種帶有濃厚人文色彩的,抑或是走情色、幽默路線的《男人裝》....。。
不管走哪種路線的男刊,在做出自己刊物特色的同時,一定要把男刊和“男人”的特點進行無縫對接,因為男人畢竟更多地是要消費思想的,沒有了思想,他很難對一種東西產生精神上的依賴。
正如王鋒所言:“《三聯生活周刊》、《財經》等頗具男人思想和智慧的雜誌,在不斷加大生活化的、時尚化的內容,而作為時尚男刊要辦出自己的品位吸引男性讀者,也必須向深度靠攏,向讀者提供一種精神理念。這兩種類型的刊物都在朝中間的一個位置匯合。” 也許誰先到達這個匯合點,誰就是最後的成功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