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現場最優分析法》

《生產現場最優分析法》

《生產現場最優分析法》是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想田豐太郎,譯者是甘菁菁。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生產現場最優分析法》
《生產現場最優分析法》

書名:精益製造:生產現場最優分析法

作者:【日】想田豐太郎
譯者:甘菁菁
責任編輯:姬利都彬
出版:東方出版社
發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66號
郵政編碼:100706
印刷:北京中新偉業印刷
版次:2011年8月第1版
印次:2011年8月第1次印刷
開本:880毫米×1230毫米1/32
印張:8.875
字數:157千字
書號:ISBN978-7-5060-4260-4
定價:32.00元

編輯推薦

1.日本製造業的看門絕技——TQC全面質量管理體制。
2.打造新“中國製造”優質印象的教科書。
3.最優分析製造業生產現場的所有問題。

內容簡介

本書的結構具體分為:
第一,產品、質量分析方法。包括箭頭圖法,加工性評價法,管制圖,關聯樹法,功能系統圖分析,裝配性評價法,統計圖,系統圖法,散布圖,圖紙編碼體系分析,產品成本分析,產品可靠性評價,產品DR(DesignReview),設計質量分析,層別法,檢查表,特性要因圖,柏拉圖法,矩形圖法,標準化分析等等方法。
第二,工序、物流、布局分析方法。項目相互關係分析。具體分為:能源分析,工廠診斷法(簡易法),在制工序分析,工序分析(流程圖),生產形態分析,產品庫存分析,載重率分析,客戶業績評價,物流成本分析,接線表分析(From-ToChart),流動量分析,布局綜合評價法,工作抽樣法(WS:WorkSampling),ABC分析法(PQ分析法),GT(GroupTechnology)法等等。
第三,設備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性分析,操作技能分析,干涉分析(機械干涉、人員干涉),故障分析,單位生產量分析(Through-put),設備運轉分析,設備可靠性分析(MTBF,MTBA,MTTR),採購設備目的分析,設備DR(DesignReview),可操作性分析,整備分析,暫停分析,可維護性分析,機械圖分析,無人運行分析,CT(CycleTime)、MT(MachineTime)分析,LCC(壽命周期費用)分析,MP設計,PM分析等等。
第四,作業、事務分析。具體分為活性指數分析,微動作單位分析(TherbligAnalysis),作業熟練度分析,作業效率分析,作業分析(時間研究:TimeStudy),自我報告法,信息流程分析,職務分析,秒表法(SW:StopWatch),生活分析,設計工時分析,設計生產率分析,多設備、多工序分析,賬票分析,動作經濟性分析,平衡損失分析(生產線平衡分析),人員圖分析,人機圖分析,浪費分析,控時攝影分析,有效動作分析,分級法(Rating法)等等。
第五,人性、小團體分析方法。大體包括:紅牌作戰,業務盤點分析,行動力分析,溝通能力分析(Communication),5S檢查表,連續性(生產曲線)分析,職工滿意度分析,小團體活動目標分析,工作擴大化分析(Jobenlargement),工作豐富化分析(JobEnrichment),創造性分析,注意力分析,智力分析,人為失誤分析,管理診斷,管理能力坐標方格分析,成員能力分析,領導力分析,小團體活動診斷等等。
第六,思維、創造力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缺點、希望點列舉法,檢查表法,特爾斐法(DelphiMethod),工作設計法(WorkDesign),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KJ法,NM—H法,5W1H法等等。
的確,在日本像全面質量管理這樣的看門絕技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但是人們擔心的是現場綜合能力的不斷衰退。例如,通過不斷定量化切實把握問題的這些方法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都是必需的。但是從目前日本的現場情況來看,這種能力可以說是在不斷衰退。對於日本的管理經驗我們可以拿來借鑑。

作者介紹

想田豐太郎
IMD研究所所長、技術工程師(經營工程學部門)
1949年進入日立製作所。從事電子零件的改造、夾具設計、作業改善等工作。之後參與IE、QC領域的改善實施和現場培訓工作。
1955年離開日立製作所,開始從事諮詢業務。現在多家企業指導改善工作。
本書中所提到的“KT(工序時間)”即由想田豐太郎開發。

簡要目錄

目錄
前言
A產品、質量分析方法
A-01箭頭圖法
A-02加工性評價法
A-03管制圖
A-04關聯樹法
A-05功能系統圖分析
A-06裝配性評價法
A-07統計圖
A-08系統圖法
A-09散布圖
A-10圖紙編碼體系分析
A-11產品成本分析
A-12產品可靠性評價
A-13產品DR(DesignReview)
A-14設計質量分析
A-15層別法
A-16檢查表
A-17特性要因圖
A-18柏拉圖法
A-19矩形圖法
A-20標準化分析
A-21矩陣圖法
A-22關聯圖法
A-23PDPC法(ProcessDecisionProgramChart)
A-24PLP評價法
B工序、物流、布局分析方法
B-01項目相互關係分析
B-02能源分析
B-03工廠診斷法(簡易法)
B-04在制工序分析
B-05工序分析(流程圖)
B-06生產形態分析
B-07產品庫存分析
B-08載重率分析
B-09客戶業績評價
B-10物流成本分析
B-11接線表分析(From-ToChart)
B-12流動量分析
B-13布局綜合評價法
B-14工作抽樣法(WS:WorkSampling)
B-15ABC分析法(PQ分析法)
B-16GT(GroupTechnology)法
B-17KT(工序時間)分析
B-18SLP法(SystematicLayoutPlanning)
C設備分析方法
C-01安全性分析
C-02操作技能分析
C-03干涉分析(機械干涉、人員干涉)
C-04故障分析
C-05單位生產量分析(Through-put)
C-06設備運轉分析
C-07設備可靠性分析(MTBF,MTBA,MTTR)
C-08採購設備目的分析
C-09設備DR(DesignReview)
C-10可操作性分析
C-11整備分析
C-12暫停分析
C-13可維護性分析
C-14機械圖分析
C-15無人運行分析
C-16CT(CycleTime)、MT(MachineTime)分析
C-17LCC(壽命周期費用)分析
C-18MP設計
C-19PM分析
D作業、事務分析
D-01活性指數分析
D-02微動作單位分析(TherbligAnalysis)
D-03作業熟練度分析
D-04作業效率分析
D-05作業分析(時間研究:TimeStudy)
D-06自我報告法
D-07信息流程分析
D-08職務分析
D-09秒表法(SW:StopWatch)
D-10生活分析
D-11設計工時分析
D-12設計生產率分析
D-13多設備、多工序分析
D-14賬票分析
D-15動作經濟性分析
D-16平衡損失分析(生產線平衡分析)
D-17人員圖分析
D-18人機圖分析
D-19浪費分析
D-20控時攝影分析
D-21有效動作分析
D-22分級法(Rating法)
D-23PTS法(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system)
D-24SHA法(SystematicHandlingAnalysis)
D-25WF法(WorkFactor)
E人性、小團體分析方法
E-01紅牌作戰
E-02業務盤點分析
E-03行動力分析
E-04溝通能力分析(Communication)
E-055S檢查表
E-06連續性(生產曲線)分析
E-07職工滿意度分析
E-08小團體活動目標分析
E-09工作擴大化分析(JobEnlargement)
E-10工作豐富化分析(JobEnrichment)
E-11創造性分析
E-12注意力分析
E-13智力分析
E-14人為失誤分析
E-15管理診斷
E-16管理能力坐標方格分析
E-17成員能力分析
E-18領導力分析
E-19小團體活動診斷
F思維、創造力分析方法
F-01缺點、希望點列舉法
F-02檢查表法
F-03特爾斐法(DelphiMethod)
F-04工作設計法(WorkDesign)
F-05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
F-06KJ法
F-07NM—H法
F-085W1H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