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冊》

《生命冊》

大約是說,在舊約里“生命冊”有時是指自然與現有的生命而言,是會得到拯救的一類人。 第九章說的是我和駱駝的經歷中的一段,是能人駱駝的一些能事兒。 這些人有的也許不算我生命冊里的人,但是卻是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中的一員。

簡介

2012年,河南作家李佩甫出版的長篇小說。

《生命冊》生命冊

作者:李佩甫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3月
書號:978-7-5063-6243-6
定價:36元

小說特色

長篇小說《生命冊》,通過第一人稱的寫法,以主人公吳志鵬從平原農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和心理轉變為主線,勾畫出近50年的社會變遷場景和身處其中的一個個生命個體的心靈變化,記錄了一本厚重生動、屬於很多人的“生命冊”。在作者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欲望並置,並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物命運的關聯”。
作者通過對以主人公和“駱駝”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期作出的大學畢業、進入“體制”工作、辭職、下海經商等一系列人生選擇和精神狀態的描寫,完成了對一代人命運的審視,“在無限逼近歷史和人性真實的過程中,為我們繪製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圖。”
主人公背負著生養他的土地,行走在城市間,而《生命冊》所展現出的,亦來自我們所能感受到的這個世界,真實而有溫度。

作者簡介

李佩甫,當代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羊的門》《城的燈》《等等靈魂》等,中篇小說《黑蜻蜓》《村魂》《田園》等。

內容介紹:

“我”是從鄉村走入省城的大學教師,希望擺脫農村成為一個完完整整的“城裡人”,無奈老姑父不時傳來的要求“我”為村人辦事的指示性紙條讓
“我”很是為難,在愛情的憧憬與困頓面前,“我”毅然接受大學同學“駱駝”的召喚,辭去穩定的工作成為一個北漂。北京的模樣完全不是我們當初預想的那般美
好,在地下室里當了幾個月的“槍手”挖到第一桶金後,為了更宏大的理想,“我”和“駱駝”分別奔赴上海和深圳開闢新的商業戰場。
“駱駝”雖有殘疾,卻憑藉超出常人的智力和果斷殺入股票市場並贏得了巨額財富。而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駱駝”的欲望和貪婪也日益膨脹,他使出
渾身解數攀附進官場名利場,不惜用金錢和美色將他人拉下水,而自己也在對欲望的追逐中逐漸走失了最初的理想,最終身陷囹圄,人財兩空。
生“我”養“我”的無梁村,有“我”極力擺脫卻終揮之不去的記憶。哺育“我”十多年的老姑父為了愛情放棄了軍人的身份,卻在之後的幾十年生活中
深陷家庭矛盾無法自拔;上訪戶梁五方青年時憑藉倔強的幹勁打下了一片基業,卻在運動中成為人們打擊的目標,後半生困在無休止的上訪漩渦里;為了拉扯大三個
孩子,如草芥般的蟲嫂淪為小偷,陷入人人可唾的悲劇命運;村裡的能手春才,在青春期性的誘惑和村人的閒言碎語中自宮……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似乎每個人
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推薦語:

一個土地背負者的心靈史詩
以簡單寫複雜,以黑暗照見光明以欲望的輕為靈魂的重作證
李佩甫習慣於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書寫平原大地上土地的榮枯和拔節於其上的生命的萬般情狀。
在他的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欲望並置,其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聯。
《生命冊》中,既有對二十世紀後半期政治運動中鄉民或迎合或拒絕或游離的生存境況的描摹,亦有對鄉人“逃離”農村,在物慾橫流的都市誘惑面前堅守與迷失的書寫。
而橫亘在所有敘事之下的,則是古老鄉村沿襲而來的民間故事和傳奇。在這裡,民間世代相傳根深蒂固的意識已經植入“背著土地行走”的“城裡人”的靈魂記憶中,為“城裡人”在新的價值觀面前的迷茫和困頓提供了某種意義上的反哺和滋養。
藉助這次寫作,李佩甫完成了對知識分子在時代鼎革之際的人生選擇與生命狀態的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無限逼近歷史和人性真實的過程中,為我們繪製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圖。

讀者感悟

讀完李佩甫先生的《生命冊》下半部分,算是讀完了這篇巨著。忽然很想知道作家為什麼將這篇小說命名為“生命冊”,於是去百度了一下。發現聖經里有如是說法:
大約是說,在舊約里“生命冊”有時是指自然與現有的生命而言,是會得到拯救的一類人。而在新約里,生命冊是指著來生的生命,記於生命冊的人當主再臨的時候,必同得榮耀。李佩甫先生取的是何種意義呢?也許兩種含義都有,是對生命的一種悲憫;也許根本與此無關,只是對幾個普通而典型的生命的一種記錄而已。
第七章講述的是我“心愛的”女人梅村的故事。梅村是一個有故事的普通的漂亮女人,是一個活在感情和夢境裡的女人,而她身邊的男人,各有特色,各有怪癖,也許因此才成就了梅村這個人物,也讓我對梅村的感覺變得生疏了。最終我沒有找到梅村,最終我還是見到了梅村,只是,歲月、或者說生活,讓梅村不再是梅村,我也不再是我,我對梅村的感情就更不再了。
第八章說的是杜秋月,下放幹部杜秋月的故事。杜秋月是一個知識分子,1962年下放到村里,逐漸被鄉親們改造成農民,但是他畢竟是知識分子,而且鄉親們還是尊敬知識的,最後老杜當了我的老師,我們孩子們都喜歡的老師。後來老杜結了婚,後來老杜返城了,後來老杜離了婚,後來老杜還是和劉玉翠生活在一起。
第九章說的是我和駱駝的經歷中的一段,是能人駱駝的一些能事兒。這些事兒怎么說呢,說我冷靜,還是說駱駝像上了弦的陀螺呢,都是吧。反正無止境的欲望讓駱駝的產業越做越大,讓駱駝能辦的事兒能辦成的事兒越來越多,結果呢,駱駝從十八層樓上跳了下去。
第十章講的是春才的故事,老實忠厚誠實的開豆腐坊的春才,辛勞努力最後發家致富成了萬元戶,最後被當做媳婦的惠惠騙走了所有積蓄。“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失敗者”,他不會再豆腐里摻假,會誠實地做自己的豆腐,而不羨慕旁人歪門左道的富裕。春才,用拼音通常打出來的是“蠢材”……
第十一章是講我出車禍被摘掉一隻眼球在眼科醫院住院時的種種經歷。那個我叫做“瑪莎”的小女孩,老余的兒子,來看我的小喬,村長的兒子,那個副廠長,還有梅村和衛麗麗。這些人有的也許不算我生命冊里的人,但是卻是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中的一員。
第十二章,是講我村裡的蔡思凡、梁五方、以及那些給過我奶吃的老太太們……
我出生在這個村子,吃百家奶長大,在這個村子的庇護下走出這個村子,成為一個能人。為了逃避這個村子這家那家無休止的事情我逃開了大學講師的崗位,我跟著駱駝去掙錢,直到我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可以說我已經身價很高了。我卻,依舊牽掛著那個村子,又不敢回那個村子。牽掛是因為心底的故鄉、鄉村情結,雖然父母不在,老姑父也不在了,但是我還是一直惦記著為那個村子做些什麼。當我真正回去,因為老姑父遷墳回去,我的所見所聞,又印證了我的不敢回村……
“一片幹了的、四處漂泊的樹葉,還能不能再回到樹上?”
這篇小說,讓人忍不住要一氣兒讀完。說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好像不是情節也不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只是整片小說瀰漫的一種情緒讓人忍不住隨著文字去讀,去探究,去想。直到掩卷的現在,令人仍然沉浸在小說那形形色色的人中,那些很遠也很近的人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