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小的腳踏車》

《狗小的腳踏車》

在上海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裡一輛腳踏車算不了什麼,可對於狗小來說,前不久爹花了二百塊錢給狗小買的那輛腳踏車那就是寶貝。然而,就在這兩天,狗小的腳踏車在學校丟了。腳踏車丟了,從山東老家來到上海,靠修鞋、送水、散發小廣告為生的狗小的爹娘再不可能給狗小買腳踏車了。從那一天起,狗小上學的十幾里路就靠他跑,跑的過程中,狗小始終沒有忘記找回自己那輛腳踏車。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狗小的腳踏車》《狗小的腳踏車》

職員表

梁山 .... 導演

李亦中 .... 編劇

傑米 .... 編劇

演員表

高亮

顧艷

毛堅

章海樂

趙艷紅

故事梗概

狗小的腳踏車狗小的腳踏車

按理說,在上海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裡一輛腳踏車算不了什麼,可對於狗小來說,前不久爹花了二百塊錢給狗小買的那輛腳踏車那就是寶貝。然而,就在這兩天,狗小的腳踏車在學校丟了。腳踏車丟了,從山東老家來到上海,靠修鞋、送水、散發小廣告為生的狗小的爹娘再不可能給狗小買腳踏車了。從那一天起,狗小上學的十幾里路就靠他跑,跑的過程中,狗小始終沒有忘記找回自己那輛腳踏車。

一天上學的路上,一個中年男子騎車從狗小身邊經過。要是放在別人,可能不太在意,但對於狗小來說,他那輛腳踏車就是燒成灰,狗小也能嗅出味。狗小尾隨那箇中年男子,趁中年男子放下腳踏車上樓的工夫,騎著腳踏車就跑。但狗小最終也沒跑掉。就在狗小被中年男子抓到的那一刻,狗小發現抓的那箇中年男子的眼神非常特別。除了眼神特別,中年男子還讓狗小管他叫爸。讓狗小管他叫爸的那箇中年男子名叫海天。乾計程車司機的海天六年前不慎將兒子小天丟失。之所以海天讓狗小管他叫爸,是因為海天發現狗小太像他兒子了,不是像,那就是!既然這樣,海天提著狗小跑掉時的一隻鞋,從小區跟到學校,從學校跟到狗小位於一片拆遷廢墟中的家。狗小的爹老實巴交,但狗小的娘可不是一般的戰士。聽說來人要帶走自己的兒子,狗小娘差點撲上去跟海天干仗。

狗小的爹娘不承認,海天再執著,也無法領回他認為就是自己六年前走失的兒子,就是海天搬來自兒子走失後已經行同陌路的妻子幗玲,也是束手無策無功而返。從那以後,海天只能天天看到狗小,帶狗小兜風,生活在這種看得到卻不能領回家的精神折磨中重新歸於平靜。可什麼事,總有一個風水輪迴。生活歸於平靜不久,狗小爹出事了,送水路上摔成骨折,沒兩萬塊錢絕對保不住那條退。除非……

除非承認狗小是海天的兒子,要點經濟補償。狗小娘忍痛割愛,用狗小從海天夫婦手上換來四萬塊錢的補償。起初也不承認自己就是海天兒子的狗小,住到海天家,成為城裡人時間長了,也就逐漸忘了還在廢墟窩棚里的爹娘。直到有一天幗玲發現狗小身上的胎記,從而斷定狗小確實不是自己丟失的兒子,已經歸於平靜的生活,再次被打破。

精彩視點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風格濃郁的影片。影片通過講述一對上海夫婦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兒子的痛苦經歷,折射現實生活中家庭生活危機、婚姻情感維繫、以及城鄉地域之間巨大的差異等問題。影片創作者關注現實社會的濃郁情結,在風趣又不乏感人,簡潔又不乏深刻、既沒有宣傳炒作,又沒有明星大腕的捧場中,“無情地”將觀眾帶進共同的憂慮當中。尤其是“狗小娘”的扮演者顧艷的精湛演技,為本片獲得“演得很有層次感”、“把人物演活了”的一致讚譽。

本片根據盧江良的同名小說改編。導演梁山先後參加過影片《開天闢地》《畫魂》《青蛇》《走出地平線》的攝製,1994年,梁山開始參與電影《走出西柏坡》和電視劇《孽債》《我要結婚》的導演工作。影片《父親》是梁山獨立導演的處女作,該片獲得埃及開羅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大獎。

影評

打開《文摘》,還沒有仔細翻閱,被電影頻道里播放的情節所吸引,片名是《狗小的腳踏車》,那種娓娓道來的自然的道白很有紀錄片的風格。最近口味有點變談,喜歡看這些看似平淡看後會讓人感觸的題材。合上書,一心一意投入。

這是一個關於社會最底層農民工的生存狀態和命運的展示,為了生存,每個人不得不低頭向現實所做出的妥協。在上海國際化大都市裡,靠父親補鞋和母親打雜揀垃圾度日的狗小,新買沒多少天的腳踏車被偷了,故事由此引開來。狗小的父親讓沒了腳踏車的他每天跑步來回在五公里外的學校和居住的破棚之間。

狗小每天在搜找他的腳踏車,終於一次意外地發現了他的腳踏車被一個名叫海天的計程車司機偷走了。海天在追趕騎回腳踏車的狗小的時候,卻意外發現狗小就是自己失蹤六年的小天,為了爭取回自己的兒子,海天做了種種努力,他每天尾隨狗小,送他上下課。有個鏡頭記憶特別深刻,總台呼叫:588請回答,588請回答,XX路需要計程車。海天讓狗小拿著對講機,一遍又一遍得喊:588沒空,588沒空,到了最後,588變成了諧音“我爸爸”。在這一聲聲“我爸爸”中,海天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

自小天失蹤後,妻子幗玲精神近乎崩潰,他們的婚姻也危危可芨,因為有了小天的訊息,使他們的生活注入了希望。可是,在一次次交涉失敗後,他們重新回歸到原來的樣子。生活歸於平靜不久,狗小爹出事了,送水路上摔成骨折,沒兩萬塊錢絕對保不住那條腿。狗小他娘無奈,為了能保護他爹的腿以及狗小今後能繼續在這裡上學,她用狗小從海天夫婦手上換來四萬塊錢。

狗小第一次去新家,洗澡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叫沐浴露,甚至想回家問問娘什麼叫沐浴露,他聽他娘以前收拾過叫沐浴露的瓶子。隨後,富裕的生活條件,使從開始不願意離開窩棚到後來他逐漸忘記了生活在廢墟里的爹娘,甚至嫌棄起他的弟弟不講衛生。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狗小的爹出院後,依舊活在生活最底層,導演把他置身在一塊巨大鮮紅的城市標語“城市生活更美好”下面,他那木訥的神情時而占據了畫面的左面,時而切換到右下角。為了2萬元的醫藥費,他把兒子賣給了別人。

城市在如火如荼中建設,一天一天美好起來,可是這些不屬於他們——這些民工。

影片最後,小天父母發現自己領回的小天並不是自己失散6年的小天,狗小的幸福生活似乎預示著終結。他在天橋上做倒立,旁邊就是海天夫婦給他買的新腳踏車,後面是顛倒的腳踏車後面的人流。這個鏡頭,到底預示著狗小命運的顛倒,還是社會是非的顛倒?海天夫婦孩子的失而復得,得而又失的反覆打擊,現實生活中家庭生活危機、婚姻情感維繫,狗小父母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割捨親生骨肉,狗小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破滅等等,折射出生活的無奈,不禁使人心酸。

時間過得很快,回家的路上,腳步卻有些沉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