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獨活:致餵大的年輕人》

《無法獨活:致餵大的年輕人》

本書設定獨立、秩序、常識、尊嚴、幸福五大新青年關鍵字,考慮到自我意識是了解當下年輕人的有效切入點,把與自我意識息息相關的“獨立”放在了第一位。獨立是個人主義的脊樑。我們不要自我中心而要個人主義,最好是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命運。我們首先得找到自我,認清價值才能張揚個性、獨立思考。獨立是天賦的,是最高尚的自我完善,更是鑄就美好社會的基本元素。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 王千馬 / 夏烈 / 張守剛 / 張亦崢 / 吳海雲
副標題: 致餵大的年青人
ISBN: 9787224093483
頁數: 230
定價: 28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10-5-1

簡介

五嶽老師說,三十而立,首先是從思想上獨立,是真理。一輩子有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始自30歲。這個當口很關鍵,你是否能夠獨立判斷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這決定了你今後是否能買得起房子,是否能娶到滿意的老婆,是否能走上台前有向別人指手畫腳的資格……
本書設定獨立、秩序、常識、尊嚴、幸福五大新青年關鍵字,考慮到自我意識是了解當下年輕人的有效切入點,把與自我意識息息相關的“獨立”放在了第一位。獨立是個人主義的脊樑。我們不要自我中心而要個人主義,最好是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命運。我們首先得找到自我,認清價值才能張揚個性、獨立思考。獨立是天賦的,是最高尚的自我完善,更是鑄就美好社會的基本元素。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獨立就是單腳也要站立》擺事實,從社會各大熱點問題(“蟻族”是個偽命題,生存才是真命題;獨立=買房?是誰在讓我們拜金;知識還是教育:一個起點與一萬個起點;剩女:愛與性何處安身;犀利哥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娛樂;孤舟到國家:秩序不是枷鎖,說話要負責任;我們不當“網路暴民”:表達有秩序,別對謊言盲從;“拯救世界”不是個笑話:小我的社會觀;新時代需要新責任和新智慧;年輕人,你是哪一種意見領袖;接班:80後怎樣當市長;韓粉、郭粉:作為兩個代表群體;即使“富二代”不代表民眾;青春小野獸,曾被輿論綁架)出發,展現當下青年生存現狀。第二部分《人人做常識家,人人都有尊嚴》理性分析,強調常識(人是屬天的植株;偽理性時代需要常識家的棒喝;中國人的常識處境;好好學習,學什麼?天天向上,哪是上?你好,公民!法律為靈魂護航),也就是強調理性精神、公民意識。第三部分《幸福的花兒自己栽》,提供方法論(無根年代,我們重拾信仰;我們需要RIGHT目標;向教育要什麼;我們就是要伊壁鳩魯;幸福,是一種能力),給出具體實際的建設性建議。從不同層面闡明,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社會首先需要了解青年人、理解青年人,並給予他們信任和公正評價,而年輕人也應該更理性的看待社會和自己,並在現有條件下儘可能的實現自我。
偉人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是你們的。到現在,偉人嘴裡的“你們”,已經成為了我們。我們作為新一代,已經逐漸成長為民族的脊樑。那么,為了走向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光榮與夢想?!

作者簡介

王千馬:青年新生態作家,時尚批評家。曾在南方某都市報任文化主筆,混跡上海出任《RODEO》中文版副主編,後落腳北京為理想謀,主編過潮流雜誌以及城市雜誌。出版有小說《媒體這個圈》《她比時尚寂寞》,合著《20世紀60年代:西方時尚符號》。

夏烈:7 0後文學評論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人,曾任盛大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二級作家。長期從事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80後文學及網路文學、類型文學研究,著有文學與文化評論集《現代中的傳統訴求》《三個專欄和一堆書衣》,專著《隔海的繆斯》等。

張守剛:資深媒體人,評論人。畢業於山東大學。《南都周刊》北京採訪中心副總監,以《清算百家講壇》獲首屆華語傳媒盛典“年度文化報導”,圈內視為“網路第一記”。撰有多種報刊的文化、影評專欄。

張亦崢:著名體育記者、知名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先後做過多家主流報紙的首席記者、首席編輯、時評部主任、文體部主任等。搜狐專欄作家,同時在全國多家報刊雜誌開設隨筆評論專欄。

吳海雲:記者、翻譯、專欄作家,英國拉夫堡大學社會學碩士。先後在上海《解放日報》、香港《鳳凰周刊》擔任記者,為多家雜誌固定撰稿,獨立翻譯《跟隨另一隻手》《福克納傳》等圖書。

目錄

前言:曾經被成長,不再“餵一代”

第一部分 獨立就是單腳也要站立
一 “蟻族”是個偽命題,生存才是真命題
本章觀點導讀
“蟻族”實際上是“三流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
獨立的前提絕不是面子
即使許巍是“蟻族”,也不是《蟻族》里的“蟻族”
“蟻族”是被某些泛精英論者、言論投機家賦予的單項度的同情標的
大學生理應比農民工更受關注,更受同情?
誰都有青春年少,誰都有困苦無奈,誰都有窮酸貧賤,誰都有惶恐無助,這些是年輕的附加題
我們應該警醒,有一種毒藥叫成功

二 獨立=買房?是誰在讓我們拜金

本章觀點導讀
關於逼房女的觀點PK
80後是高房價的直接犧牲品
拜金怎么了?
假如“拜金”這個詞也失去了它積極的意義
拜金主義的被誤讀與市場經濟規則有關
如果說消費就是愛國的話,買房就是人生?

三 知識還是教育:一個起點與一萬個起點 張亦崢
本章觀點導讀
論博士後流浪街頭之合理性
學那么多知識,“用”就是考試,這是不是一種悲哀?
知識改變不了命運?
有好知識,還不如有個好爸爸?
用文憑來衡量的所謂“知識”,不是知識
不是知識改變不了命運,而是不要僅僅指望教育來改變命運

四 剩女:愛與性何處安身 王千馬
本章觀點導讀
不是沒人娶,而是不肯嫁
什麼讓剩女們的底氣突然變得如此之足
剩女是身體獨立下的大機率事件
花樣翻新的詞兒:“大齡未婚女青年”“老姑娘”“沒人要的”
成功的大道上,性別不能阻礙你
愛情至上了,身體獨立更有價值

五 犀利哥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娛樂 張亦崢
本章觀點導讀
“流浪美學”的背後的“自由美學”
像吉普賽人那樣“詩意”的生活
這個集體無意識的詭異時代
再卑微的人兒,也有自由的權利
當“犀利哥”不再“犀利”,當那木訥的眼神不再秒殺你的“狗眼”
權當一次難得的草根狂歡
現代社會審美能力的一次善意釋放

六 孤舟到國家:秩序不是枷鎖,說話要負責任 張守剛
本章觀點導讀
沒有秩序,將導向集體死亡
對公共利益的維護應該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
小聰明會犯大錯,做現代人要意識領先
我們沒有從骨子裡認為遵守規則秩序是神聖的
微博女王姚晨為什麼遭到攻擊
時間重新開始,該建設點兒什麼了

七 我們不當“網路暴民”:表達有秩序,別對謊言盲從 張守剛
本章觀點導讀
道德脅迫者與不靠譜的“網路民意”
網路暴民貌似大義凜然,實則侵犯個人權利
網路謊言:立二的從良之路
開心網上,你為何不開心?
SNS、微部落格與80後的話語霸權轉移
面前的麥克風是需要負責的

八 “拯救世界”不是個笑話:小我的社會觀 張守剛
本章觀點導讀
麥可之死:問問自己,他們是誰?
2009,末日預言的開始?
查理的預言與哥本哈根沒有童話
把問題推給政府,其實也是一種簡單粗暴
番禺的年輕人為何成“年度人物”?
善於運用說“不”的權利,跟政府建立一種和諧互動的新關係
我們不是刁民,但我們也不是臣民,我們是公民

九 新時代需要新責任和新智慧 張守剛
本章觀點導讀
追打外國啤酒背後的暴力隱喻
抵制外國貨的起源
憑什麼捍衛梁思成故居的一堆廢墟?
公眾參與的機制才是我們邁進公民社會之時,最缺乏也最需要的東西
唐德剛的路線圖:只靠激情轉不過“長江三峽”
80後一代靠什麼掌舵前行?
我們不再需要廉價的民族主義情緒鼓動

十 年輕人,你是哪一種意見領袖? 張守剛
本章觀點導讀
“靠死人賺錢”的荒誕場景
戲謔儀式中最偉大的意見領袖
隱權力”與“明規則”
我們呼喚有突破性的“潛規則”
拒絕“被××”語式的標籤生活
我們的中產階級都是“被中產階級”

十一 接班:80後怎樣當市長 張守剛
本章觀點導讀
80後當政成集體行為
反對純粹空洞的“政壇秀”
剔除對80後當政的慣性思維
程式合法,年輕又何妨?
80後執政,應該做改變的一代
周森峰,政壇的“郭敬明”
選韓寒當市長

十二 韓粉、郭粉:作為兩個代表群體 王千馬
本章觀點導讀
一直在“圍觀”,從不敢模仿
請韓粉收斂一點
郭敬明說,不喜歡我的,一般都是憤世嫉俗的人
80後並沒有那么叛逆,否則,韓寒就不會如此扎眼
被“票選”出來的李宇春
你懂他們有多少
甘心充當一個受益的消費符號

十三 即使“富二代”不代表民眾 張亦崢
本章觀點導讀
“富二代”的出現是這個時代進步的標誌之一
這個社會的仇富心理難以壓抑
是時代的錯誤,還是群體的迷茫?
“富二代”絕不是“被扶持”的阿斗,也不是志滿意得的阿瞞
他們又該如何擯棄花天酒地、任性、缺失責任感的負面印象?
剛剛羽翼豐滿的“富二代”們,其實承擔了比同齡人更沉重的心理壓力

十四 青春小野獸,曾被輿論綁架 李向晨
本章觀點導讀
80後被罵小史
80後是真的垮了還是惹誰了?
“新時代劣根性”的帽子,80後真的要載上嗎
與其說他們對80後不滿,不如說他們對當下不滿
別急,驕傲一定屬於你們
我們應該羨慕他們生而自由的運氣

第二部分 人人做常識家,人人都有尊嚴
 一 人是屬天的植株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為了找工作,女研究生千里被拐賣
靈魂在肉體裡時是我們“自己”,它能出離肉體嗎?
柏拉圖的觀點類似於中國人的“天人合一”
大老闆也在思考純粹的哲學問題、終極問題
一個完美人生的“四有”條例:有理性,有秩序,有尊嚴,有幸福
最好的“不折騰”就得依靠人類的理性精神和對“屬天的植株”這樣靈魂性的皈依

二 偽理性時代需要常識家的棒喝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理性精神在病毒中總是被動而式微的
說話至少要有點創意,老是“愛國者”的口水彈就沒質量了
韓峰是個“好乾部”
“缺腦型”語言方式配不上大好人生
偽理性遍布日常生活
要知道什麼是道德的勇氣,就要先知道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

三 中國人的常識處境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常識沒有之後,我們老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生活和生命品質的提升,與活在一個是否常識健全的社會和時代息息相關
信息≠知識≠常識≠文化
懂得理財的一堆常識,但在更基本的做人的常識上卻未必及格
從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想到《魔戒》常識是我們接受懲罰前的最後一道防線

四 好好學習,學什麼?天天向上,哪兒是上?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要改革教育,更要改革自我教育
中國現在的教育是違背人性的,也是違背我們尊崇的教育源頭的
我期待的教育是什麼?不過是培養常識和興趣。其他未必是你教的
一種自身靈魂不安的教育還能教給學生什麼安身立命?
我們該怎樣度過青春歲月
你沒有常識,你就無法真的自信;而沒有自信,你就沒法自由選擇
陳丹青、梁文道、劉瑜、韓寒都是常識家
由於長期瞞和騙的堆積,我們基本的民智受損嚴重

五 你好,公民!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中國人,請說話;中國人,請出謀劃策;中國人,請創造
每一個中國人,將以中國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身份交付答卷
我們往往把人看成是一堆堆的,而不是一個個的
公民的一個重要職責:監督官員並評價他們的作為
由網路民主促成的公平正義
我們的確切含義是需要素質更好的“公民”

六 法律為靈魂護航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跟公民意識息息相關的就是法律意識
我們不是現代人權和法制社會的子孫
中國普通公民是否還依舊打不起官司?為什麼還存在著集體記憶式的“民不與官斗”的封建教條?
今後你們一定要學法、懂法,只有“守法”才能為自己討“說法”

七 多餘的素材,不多餘的話 夏烈
本章觀點導讀
歷史僅僅教會我們“那些事兒”
我們生活的、一切的核心確實已經被改寫成理直氣壯的、大膽往前走的“娛樂”
麥家說,他現在真不樂意去大學講座
誰能為我們守望文化?我枕戈待旦
繞過現實的“百慕達”
天不生羅玉鳳,娛樂有極限。現在,無極限了
沒有對“人”的充分認識,恐怕連“愛國”這樣的話題都是虛妄的
讓事物回到本意,這就是“常識”吧

第三部分 幸福的花兒自己栽
一 無根年代,我們重拾信仰 吳海雲
本章觀點導讀
這是個全民信仰的年代
當代文化都有這樣一種“防菌”的特點: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酒精的酒,不含糖的蛋糕
我們比以前的人們更容易相信
只有真正的信仰,才能撫平人的終極恐懼
尼采鼓勵普通人成為天才,即使“上帝死了”,也不虛無
從《蝸居》看國人潰壩的價值觀
殘酷的現實不應該是道德淪喪的理由
反對傳統復辟,審視個人主義
任何抽象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其實都包含一種霸權在背後

二 我們需要RIGHT目標 吳海雲
本章觀點導讀
十年之前,你在做什麼
關於RIGHT目標的六個建議
 一個人的終極目標也許就是:明知即將萬劫不復、依然喊出“你多美啊,請停一停”,雖百死而不悔的那一瞬間
怎樣實現RIGHT目標?
分解目標——來自西敏斯特教堂的告誡
懂得及時放棄做鋼琴家目標的賴斯,卻成了美國第一位女黑人國務卿

三 向教育要什麼 吳海雲
本章觀點導讀
每一個孩子都是神童
我欣賞中國那些中學的恐怖教育
遠離學習讓人們迅速變老
向教育要能力,要精神與自由
我們應該從大學前的被教育要求,轉為主動向教育要求
畢業多年了,華麗麗的青春期逆反仍然沒有走過去
十幾句真假難辨的“哈佛校訓
我們替父母學習?父母為什麼不學習?
當學習漸漸成了一種習慣,不亦說乎?
再討厭“學習”的人,也請接受“旅行”這一種學習方式

四 我們就是要伊壁鳩魯 吳海雲
本章觀點導讀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更像是笑話
幸福經濟學
跟著伊壁鳩魯學快樂
伊壁鳩魯生活方式≠六星級酒店、波爾圖美酒、法式蝸牛、豪華遊艇對於財富的追逐本身並沒有錯,但財富並不能解決靈魂的不安,也產生不出特別大的歡樂
孔子是個圓滑的老頭

五 幸福,是一種能力 吳海雲
本章觀點導讀
我們可以很快樂
欲望想像法
理性地問自己,究竟什麼你內心最渴望的
人類在追求幸福時,不會僅僅滿足於獲得快樂感,而且還會反思這種快樂感的來源是否有價值或意義
施捨他人比自己獨自享受更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把科學堅果外層的硬殼剝掉,把味美的果肉獻給大眾
那是怎樣的一場災難
新我一代:新技術的套用令生活更有效率,網際網路的發展令每個人成為意見領袖
附錄:重要的是,思想上能“三十而立”(五嶽散人訪談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