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行銷:最具顛覆性的行銷革命》

《濕行銷:最具顛覆性的行銷革命》

《濕行銷:最具顛覆性的行銷革命》是湯姆·海斯(Tom Hayes) (作者), 麥可·馬隆(Michael S.Malone) (作者),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於2010年4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第1版(2010年4月1日)
外文書名:NoSizeFitsAll:FromMassMarketingtoMassHandselling
叢書名:重塑商業價值觀系列
平裝:23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111303848,7111303849
條形碼:9787111303848
商品尺寸:24.2x17x1.8cm
商品重量:440g
ASIN:B003KRPFYQ

內容簡介

濕行銷:最具顛覆性的行銷革命》內容簡介:如今的大眾媒介已經把人類馴服成思維和行動高度僵化的動物,與此相反,在大眾媒介出現之前,人們都是在社會交往的背景中直接進行物品交換的。在這種信譽行銷中,你的無形資產,如聲譽,簡直和你的產品或服務一樣重要。人人都會選擇和誠實可信的人做生意,遠離江湖騙子。顯然行銷業的未來必將回歸到信譽行銷。
傳統大眾行銷模式的日趨式微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電視廣告、平面廣告和直郵銷售都已經風光不再。儘管人類所生活的世界正變得越來越互聯化和全球化,但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它也在迅速地碎片化。傳統的群體組織形式開始逐漸被無數網路群體所取代,這些群體高度保守,對外來者充滿警惕,而且極端憎惡商家的推銷行為,行銷者稍有不慎就會被這些群體列入黑名單。

編輯推薦

濕行銷:最具顛覆性的行銷革命》: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
天涯社區首席行銷官於立娟
《成功行銷》雜誌社執行出品人齊馨
傾情作序
在現代社會,人類已經成為“兩棲”動物,有著“線上”和“線下”兩種生活方式。面對幾何倍數增長的“線上”顧客,行銷業和廣告業該怎么辦?在消費者被賦予強大力量的時代,如何與顧客對話?捲入商務電子化浪潮是享受快感還是體驗痛苦?
回歸人性的真誠關懷

媒體推薦

“濕行銷”是指藉由網際網路上的社會性軟體聚合群體,以溫和的方式將其轉化為品牌的追隨者,並賦予消費者力量,鼓勵他們以創造性的方式貢獻和分享內容,影響商家的新產品開發、市場調研、品牌管理等行銷戰略。
——《成功行銷》2009年08月刊
我們需要讓更多的行銷人意識到“濕行銷”,懂得“濕”意義並學會在濕世界裡如何行銷,正如《濕行銷》這本書中所指出,要注重消費者的群體成員身份,而非單純的產品使用者身份,要抓住群體成員之間的感情和心理紐帶。
——齊馨 《成功行銷》雜誌社執行出品人兼主編
《濕行銷》第四篇反覆講信任對濕行銷的核心重要性。信任就作用於網路層基礎業務,這是一種新的所有制形式,即社會資本的產權形式。其濕的特點在於,信任是反契約的,特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姜奇平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網際網路周刊》主編
網際網路給予人類一個嶄新的社會生態,網路行銷則是其中革命性的力量之一。因此,《濕行銷》思考的不僅僅是網路行銷的本質及其模式,而是幫助企業思考如何立足於網際網路經濟形態以把握未來。
——孫全勝 《新行銷》主編
在探究網際網路環境中人群的本性、需求和價值觀的時候,看到了《濕行銷》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伴隨著場景變化產生的共鳴,驚喜地發現書中很多觀點與我們的實踐不謀而合,同時又有深入的研究、調查、整理、總結和提煉。
——於立娟 天涯社區首席行銷官
作者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出發,將現有的行銷方法細分為否定個體差異性的傳統行銷方式及提倡由“心”出發,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信任,通過尊重個性化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濕行銷。將具體的行銷理論與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視角。
——沈健 大旗集團口碑行銷與管理機構副總裁
《濕行銷》中總結的網際網路上的“11種人的類型”很有見地地描述了網路生態圈。網際網路已經完全社會化,把握好“線上”的人性百態才可能贏得市場和客戶。
——林永青 價值中國網總裁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在原有的社會組織形態中增生出的各種新型群落、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更為便捷和頻繁,彼此關係更有人情味。《濕行銷》正是在研究這種變化,這正是面對個性需求不斷升級的消費者而無所適從的企業應該大力研究的。
——郭星 《銷售與管理》執行編委,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總裁助理

作者簡介

湯姆·海斯(TomHayes),人稱“新網路時代風向標”。他曾在惠普,美國套用材料公司(AppliedMaterials)和AMD擔任過高級行銷總監。他的個人部落格主要介紹矽谷的科技動向。《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快速公司》(FasfCompany)等雜誌和刊物都對他做過採訪介紹。
麥可·馬隆,(MicllaelS.Malone),長期關注矽谷發展動態,是美國著名的科技新聞工作者。他曾擔任《福布斯ASAP》雜誌編輯,目前擔任ABC新聞網的網路專欄作家。他曾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以及《連線》和《快速公司》等雜誌上發表過文章。已出版的作品包括《大成就》、《虛擬化企業》、《無限循環》和《智力資本》。

目錄

推薦序一人是濕的
推薦序二越濕越行銷
推薦序三世界是平的,未來是濕的
譯者序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緒言開啟“濕行銷”時代
第一篇
碎片化經濟
大眾市場之後的圈子化世界
第1章新型社會網路的崛起
第2章集體興奮
第3章永恆的信息瀑
第二篇
消費者新思維
全球網際網路市場的用戶現狀
第4章選擇的困惑
第5章貴在參與
第6章從提供選擇到提供需要
第三篇
濕行銷時代
真實人性的回歸
第7章網路式互利交換
第8章返璞歸真
第9章身份即行銷
第四篇
生財有道
濕行銷時代的現狀和未來
第10章濕行銷的存在基礎:新的信任體系
第11章濕行銷面臨的新秩序
第12章人心何安
致謝

序言

姜奇平老師形象地用“濕”來形容我們身邊的網際網路世界,讓我們對工業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產生了最直觀的對比。在這個濕的世界裡,人們不再像公司和政府機構靠制度連線在一起,而是可以輕易地在網上組建各種群體,發現志同道合的人,以從前無法想像的方式一起從事某個項目,人們用SNS、維基等辭彙來命名這些項目。
網際網路時代的“濕乎乎”是一種返璞歸真,就是把只屬於人,而不屬於機械的東西找回來。人與人之間可以憑一種信任和喜歡,相互吸引,相互組合。工業社會的媒體充斥著各種商業信息,打開電視撲面而來的是眼花繚亂的廣告,翻開報紙雜誌到處是赤裸裸的推銷——於是我們開始明白在所有這些媒體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大眾行銷,讓消費者不得不接受。
然而,在網際網路新經濟中每個用戶都有絕對的自主權,備受傳統媒體壓迫的人們在這裡可以完全按照不同的興趣愛好組成數以萬計的小圈子。它的好處在於不僅能讓成員彼此交流感情,還可以一致對外,抵制現實世界瘋狂喧囂的大眾行銷風暴。由此不難看出,規模宏大、高度統一的網路市場正在表現出一種加速分裂的趨勢,分裂成無數具有一定意義的小型化群體——即全球化網路世界的碎片化。
乾燥、強制的大眾行銷時代之後,是“濕行銷”時代。在這個新的時代里,人們崇拜的不再只限於娛樂明星,任何人、物、話題都可能成為他們聚合的原因;他們不再被動接受消費媒介內容,而是主動出擊,樂於表達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亞文化圈。他們就是“濕行銷”時代的“濕冬粉”。

文摘

換言之,我們的世界絕不是正變得越來越平坦,而是表現得愈發複雜化。而且,這種新格局也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變數。在那些變化最為激烈的區域,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刻將發生什麼事情。
我想說明的是,正如預言家曾經預測的那樣,我們會把舊式信箱、郵編和表明自己身份的標籤統統消除,但取而代之的肯定不是天下一統的局面,而是一個不停變化的、繽紛多彩的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到處是規模不等,目的不一的人類新群體。
另外我們還必須明白的一點是,這種以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為依託的人類重新組合行為絕不是一種短暫現象。與此相反,我們認為:
網際網路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群體構成方式。
目前網際網路已有超過20億用戶(未來十年內將增至40億),這個數字意味著已開發國家的所有人口以及其他地區的一部分可觀用戶數量。在這種巨大力量的影響下,人類社會組織的形成方式已經出現了顯著變化。我們在選擇和加入各種群體時不再受地域、社會契約、傳統或信息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除非出現重大的全球性災難(需要各國政府集中統一進行人員的組織和調度),否則這種社會流動性強化過程和自發性群體的形成過程只會一代代地繼續進行下去。
所以,身處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你感到有些邊緣化,和各種傳統形式的組織機構漸行漸遠,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變化已經開始出現,而我們只能努力去加以適應。作為個體,當我們目睹曾經依賴過的各種傳統機構日益衰落時,我們會身不由己地被取而代之的無窮新群體所吸引和接納。這些新群體要么言辭誠懇地向我們發出邀請,要么利用各種令人心動的條件對潛在用戶加以誘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