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童(漁盆的故事)》

《漁童(漁盆的故事)》

從前,有個老漁翁,靠打魚為生。 老漁翁說:“這魚盆上的漁童是中國的小孩,魚盆不是洋人的。 老漁翁氣昏了,摔碎了魚盆。

《漁童(漁盆的故事)》《漁童(漁盆的故事)》

出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時間:1959年攝製

導演:萬古蟾

造型兼動作設計:胡進慶、錢家 、沈祖慰

類型:本片是剪紙卡通片。

顏色:彩色

編劇:集體

《漁童(漁盆的故事)》 故事簡介

從前,有個老漁翁,靠打魚為生。夜裡,他見河裡有一團金火,就駕船打上了個白玉盆。魚盆底上刻著一對小金魚,還有荷花上坐著個漁童。夜裡,漁翁看到那漁童舉著魚竿在釣金魚。

漁童釣了一條小金魚,小金魚濺出金色的水珠,落在魚盆的四周,水珠就變做了一粒粒金豆子。老漁翁用這些金豆子修漁船,買漁網、造房子,安家立業,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老漁翁拿著金豆子到城裡買了不少好東西。有個外國傳教牧師發現了金豆子,就問金豆子的來歷。第二天,洋牧師勾結縣官,派兩個當差把老漁翁抓去,要他交出魚盆,還說這魚盆是洋人的寶貝。

漁翁說:“這魚盆上的漁童是中國的小孩,魚盆不是洋人的。”洋牧師硬要魚盆,縣官也跟著大叫。老漁翁氣昏了,摔碎了魚盆。漁童活了,變大了,操起魚竿,釣住了洋牧師,把他甩到天邊去了。然後,漁童把魚竿一晃,立刻又變小了。縣官還以為漁童要來釣他呢,嚇得他一翻白眼,死去了。

這時,漁童扶起老漁翁,老漁翁也清醒過來,漁童攙著他,一老一小走出衙門,不知上哪兒去了。

概述

《漁童》這個民間童話故事,是講老漁翁釣魚得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老漁翁到城裡去賣金豆子,被外國牧師發現,就勾結縣官要霸占魚盆。結果老漁翁在漁童幫助下,鬥敗了洋人和縣官。從而表現了老漁翁為保護祖國的寶物,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愛國主義精神。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介

英文名:Shanghai Animation Film Studio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 1957 年 4 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誌、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著作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註冊資金 1246 萬元人民幣

《漁童(漁盆的故事)》《漁童(漁盆的故事)》
這裡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卡通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40 多年來,出品了 3 萬多分鐘影視美術片,為中國動畫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 200 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卡通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不射之射》、《環遊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

在中國電影業全面進入市場以來的 10 多年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通過一系列改革,創作生產能力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卡通片年產量逐年提高,年創作影視卡通片達 3000 分鐘左右。在動畫“產業化”發展歷程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依託相繼組建的“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誌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上海美術電影繪製廠”等經營實體,積極運用所擁有的智慧財產權,大力開發衍生產品,積極拓展產業渠道,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卡通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為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所創作的影視卡通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卡通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 30 家電視台播出。

2004 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被廣電總局命名為“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成為首批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成員單位之一。

相關劇照

《漁童(漁盆的故事)》《漁童(漁盆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