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戰士》

《清廉戰士》

《清廉戰士》遊戲是以免費形式面向全國青少年開放的,被稱為國內第一個以廉政建設為主題的公益性網路遊戲。 據該遊戲的開發者之一華彤介紹,與其他網遊最大的不同,《清廉戰士》是將“廉政文化建設”內容貫穿始終。 玩家們在對《清廉戰士》評頭品足的同時,這款遊戲預期的“清廉正氣”、“寓教於樂”的作用也受到了極大的考驗。

《清廉戰士》清廉戰士

《清廉戰士》是寧波市海曙區紀委、海曙區西門街道黨工委等歷時兩年聯合開發的反腐敗題材,面向青少年的大型網路遊戲。
《清廉戰士》遊戲情節以歷史典故、反貪寓言為主,共設定了357個場景,融合了165個歷史記載的貪官和清官人物形象。內容是描繪一個成長在“貪官橫行”世界中的“清廉戰士”,通過與貪官鬥智鬥勇、抵禦“升官發財”、美色等誘惑,除惡扶善,不斷累積經驗值,最終達到政治清明、人民安樂的“清廉仙境”。《清廉戰士》遊戲是以免費形式面向全國青少年開放的,被稱為國內第一個以廉政建設為主題的公益性網路遊戲
該遊戲於2007年7月25日開通,然而在短暫運營後,8月14日該遊戲的官方網站貼出公告,宣布停止運營。

遊戲初衷是為廉政教育

《清廉戰士》推出的目的,主要是想寓教於樂,讓廣大青少年學習清正之風。 據該遊戲的開發者之一華彤介紹,與其他網遊最大的不同,《清廉戰士》是將“廉政文化建設”內容貫穿始終。

在遊戲設計時,按“貪慾指數”給貪官設定著裝和攻克難度,軟硬兼施地阻撓“清廉戰士”前進。清官則會協同“清廉戰士”作戰,幫助玩家過關。

遊戲攻略中增加了“抗腐力”、“品德”、“清廉度”三項指標,並通過“懲奸除惡”獲得新裝備。玩家只有完成50個任務,抗衡過貪官才能晉級。

華彤說,遊戲是想在潛移默化中讓玩家接受清廉教育,在畫面和道具上也別具心裁,“我們還在場景上放置蓮花,讓玩家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清廉戰士穿的靴子取名‘水舟靴’,比喻君臣之間水與舟的關係。”

作為該遊戲的牽頭單位,寧波市海曙區紀委宣教室一位工作人員說,《清廉戰士》是該數字廉政文化教育的一種新創的形式——廉政與教育相結合的綠色遊戲,主要是想通過遊戲網路宣揚清正廉潔的作風。

該工作人員說,早在《清廉戰士》發布前,海曙區推出過一些關於廉政文化的單機小遊戲,如清官連連看、廉正象棋、清官道等,因為受到家長和小朋友們的喜愛,區紀委才聯合區團委、西門街道合力開創了2D網路遊戲(平面遊戲)的。

公測引爭議

《清廉戰士》遊戲截圖
《清廉戰士》在公測階段,大量“玩後感”浮出水面。 在百度上用關鍵字“清廉戰士”搜尋,關於這個遊戲的連結多達11萬多條。在天涯“遊戲地帶”、搜狐及各遊戲論壇上,玩家們對《清廉戰士》爭議不斷。

有網友認為,《清廉戰士》比較注重歷史知識和文化,頗有些寓教於樂的味道,為網遊世界注入了一道十分清新的風。北京一位網友說,“挺不錯啊,寓教於樂,有多少人玩就有多少人受教育唄,總比枯燥的說教好,支持!反腐倡廉,就應該有正面的創意。”

但同時,也有網友認為其教育意義作用不大。一位網友說:“弄這乾什麼呀,好好地完善制度才是杜絕腐敗的根本!”大多數持否定意見者都認為,反腐敗應該靠健全的制度,嚴明的法紀,強有力的輿論氛圍,而不是靠玩遊戲!

另外,這款遊戲的粗糙製作質量也遭到了批評,有不少玩家通過截屏畫面,對該遊戲錯別字較多的毛病表示不滿。還有的玩家則對遊戲中的人物形象不夠立體、背景音樂不夠優美等等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玩家們在對《清廉戰士》評頭品足的同時,這款遊戲預期的“清廉正氣”、“寓教於樂”的作用也受到了極大的考驗。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醫生汪永光認為,從教育角度考慮,該遊戲有明確的主題,應該說出發點是好的。但從遊戲層面來說,本質上它仍是一個網路遊戲。 “只要是遊戲,都存在著上癮的可能性。為了吸引玩家,它也要尋求刺激,也要吸引眼球。”汪永光認為,據他的實際觀察,該遊戲不太適合青少年。遊戲中如果存在一些不適合青少年的畫面,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差,比較容易學壞。

浙江工商大學社會學系博士馬良認為,該遊戲只是一個產品,加上“反腐”名號也沒有本質的區別,在反腐的作用上不能把它拔高。

“遊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影子對現實世界是有影響,但不會有太多的效果。”馬良認為,貪污腐敗的思想都是成年以後形成,青少年走上社會才可能沾染,該遊戲能起到多少“預防針”作用有待檢驗。“孩子玩遊戲更多的是滿足了一種宣洩的心理,而通過遊戲來學習則不是主要的。”

停止運營

《清廉戰士》遊戲截圖
2007年8月14日,《清廉戰士》的官方網站“中國廉政文化遊戲網”14日上午發布公告:“接有關部門通知,本網站將關閉,相關內容轉移到其他網站。”

一開始就有玩家反映該遊戲製作粗糙,涉及著作權等問題。劇情的幼稚被網民所詬病,基本上各類任務都是去殺死貪官,這其中玩家將遭到貪官的衛兵、大群情婦(穿比基尼,還可能誘惑玩家)的攻擊,以及其兒子、女兒的復仇。這一明顯悖於現代法律的血腥執法方式被許多網民所批評。以政府部門主辦、推廣的模式也廣為網民垢病。遊戲最後被當成笑料加以傳播,甚至被形容為網遊界的“芙蓉姐姐”。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導,遊戲製作粗糙、情節幼稚等是導致《清廉戰士》“草草收場”的原因:

遊戲中的人物頭像、貼圖、音樂大多複製於其他遊戲,僅僅在一個小任務中,康熙皇帝“要求獲得20個李林甫人頭”的一道“聖旨”,就有錯別字4處,歷史差錯1處。

遊戲的劇情基本上各類任務都是去殺死貪官,這其中玩家將遭到貪官的衛兵、大群“情婦”的攻擊及其兒女的復仇。想要保全自己,玩家必須把他們全部殺光,一個不留,顯得十分血腥和暴力。

《南方都市報》評論說,《清廉戰士》從一項反腐舉措淪為一出鬧劇,目前,全國上下都在號召與貪污腐敗作戰,但作戰不是作秀。粗製濫造出一部遊戲,然後打出“國內首部大型主題文化網路反腐游戲”的旗號從而獲得關注乃至轟動全國,而實際上僅僅是把普通網遊中的怪物換成貪官而已。反腐是一項長期、嚴肅的工程,理應踏實、穩重地持續推進。《清廉戰士》這款遊戲只是生硬地戴上了一頂“反腐”的帽子,至於其實質,非但不能與反腐工作相契合,反而將這一艱巨的任務簡單化、輕浮化乃至“妖魔化”了。因此,最終變成遊戲一場也不足為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