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人生:徐公持講西晉二十四友》

《浮華人生:徐公持講西晉二十四友》

《浮華人生:徐公持講西晉二十四友》是名家講堂。天津古籍出版社於2011年7月15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浮華人生:徐公持講西晉二十四友》內容簡介:中國文學史就如一條天漢銀河,呈現著源遠流長、壯麗輝煌的景觀。用望遠鏡觀察,它當然包含著無數單個的大小星球,而且眾多星球還構成許多星系、星團,彼此連貫,互相輝映,成為蒼穹中的基本物質存在特徵。以魏晉南北朝一段為例,就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等文士集團,它們都可以說是重要的星系。作為重要星系之一的二十四友,由西晉一朝最著名的文士所組成,代表著當時的文學成就,也體現著一代風氣和潮流。由於這個群體的基本社會道德取向存在一定的瑕疵,也由於不少重要成員自身作風存在種種弱點,這些複雜的因素,導致歷來的評論家對這個群體的批評,往往比較嚴苛,甚至負多正少,“浮華文士”的斥責聲不絕於耳。這裡或許與論者堅持道德批評傳統立場有關。我們在一些文學史論著中,雖然能夠看到如陸機、潘岳、左思、劉琨等人,他們曾以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文論家等身份,躋身於若干論著的敘述主題之中,他們的某些作品,也曾受到相關研究者的重視,博得較高的讚譽。但作為一個群體,二十四友在後世受到的對待,基本上可以用鄙薄一語來形容。

作者簡介

徐公持,1964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學院研究生班古典文學專業,導師張志岳教授。鏇入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組(室)從事研究工作,專業方向為先秦至隋文學。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起任《文學遺產》雜誌主編,歷時20年。主要著作有:《嵇康與元籍》(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作家》(台灣國文月刊社)、《中國古典傳記》(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魏晉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又於《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國學研究》(北京大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自序
開篇語
第一章 賈謐本事(上)
“功臣0賈充”
賈南風入宮
賈后專權
司馬炎之失策
第二章賈謐本事(下)
由“韓謐”到“賈謐”
賈謐“權過人生”
賈氏專權與勢力平衡
賈謐與司馬遹
第三章“二十四友”之結成
“二十四友”之結成時間
貴胄與高官:“二十四友”人物概觀(之一)
名士:“二十四友”人物概觀(之二)
文學之士:“二十四友”人物概觀(之三)
核心成員與外圍分子
“二十四友”與其他士人之關係
第四章西晉社會與“二十四友”
貴族門閥體制與“二十四友”
思想文化潮流與“二十四友”
浮競士風與“二十四友”
第五章“二十四友”之行為及性格特徵
行為之一:“傅會”種種
行為之二:貴游
品格之一:“解德行而銳人事”
品格之二:輕躁與無行
道德淪喪之根源
第六章石崇解讀:“身名俱泰”人生觀的力行者
“士當令身名俱泰”
任俠無行檢
“寒暑不逾契”
金谷風流
第七章潘岳解讀。“奇童”之“乾沒”史
“奇童”與“棲遲十年”
《閣道謠》及其後果
“既得而患失”
《閒居賦》解讀
友情·親情
“乾沒不已”
第八章陸機解讀:從“流譽京華”到“華亭鶴唳”
“伐吳之役,利獲二俊
“振纓承華”與“改服就藩”
“魯公”與“皇儲”間的選擇
“二陸”之比較
第九章左思解讀:“翰苑今朝是獨游”
始入文壇
有妹左棻
《三都賦》與“洛陽紙貴”
洛陽貴游及結交賈謐
《詠史詩》
淒涼結局
第十章劉琨解讀:“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昔在少壯,未嘗檢括”
“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善於懷撫,短於控御
英雄悲歌
關於劉輿
第十一章“二十四友”其他成員概述(上)
郭彰:權勢次於賈謐,二十四友中“副頭領”
諸葛詮:又一位外戚.
繆徵:賈謐父黨,潘岳倫輩
鄒捷:雖有才學,頗為權奸所用
崔基:家世清望,潘岳同道
王粹:貴尚公主,沉淪名利
周恢:皇室姻親,巧於用短
和郁:有清乾之譽,無補於危局
陳畛:遊刃亂世,年壽最長
劉訥:漢代皇族,有人倫識鑒
許猛:幽州名臣,頗好交遊
杜斌:事跡無多,被害甚早
劉壤:炎漢後裔,行止不明
第十二章“二十四友”其他成員概述(下)
摯虞:托跡“二十四友”,學問冠世
歐陽建:雅有才藻,含冤而死
牽秀:好為將帥,情義虧缺
杜育:一代“神童”,拙於用長
第十三章公元300年:血腥大殺戮、盛衰大轉折
賈后之亂——太子通被害
賈后賈謐被誅
“二十四友”作鳥獸散
300年尾聲
第十四章“八王之亂”與“二十四友”
八王之亂梗概
八王之亂根由
八王之亂中的“二十四友”
第十五章“五胡亂華”與“二十四友”
“五胡亂華”梗概及其根由
“五胡亂華”中“二十四友”的表演
“二十四友”結局述評
第十六章“二十四友”之文學評議
“二十四友”文學的浮華一面
“二十四友”文學的正面表現
“文章之中興”:“二十四友”的文學史貢獻
結束語
後記

序言

中國文學史就如一條天漢銀河,呈現著源遠流長、壯麗輝煌的景觀。用望遠鏡觀察,它當然包含著無數單個的大小星球,而且眾多星球還構成許多星系、星團,彼此連貫,互相輝映,成為蒼穹中的基本物質存在特徵。以魏晉南北朝一段為例,就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等文士集團,它們都可以說是重要的星系。作為重要星系之一的二十四友,由西晉一朝最著名的文士所組成,代表著當時的文學成就,也體現著一代風氣和潮流。由於這個群體的基本社會道德取向存在一定的瑕疵,也由於不少重要成員自身作風存在種種弱點,這些複雜的因素,導致歷來的評論家對這個群體的批評,往往比較嚴苛,甚至負多正少,“浮華文士”的斥責聲不絕於耳。這裡或許與論者堅持道德批評傳統立場有關。我們在一些文學史論著中,雖然能夠看到如陸機、潘岳、左思、劉琨等人,他們曾以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文論家等身份,躋身於若干論著的敘述主題之中,他們的某些作品,也曾受到相關研究者的重視,博得較高的讚譽。但作為一個群體,二十四友在後世受到的對待,基本上可以用鄙薄一語來形容。

平心而論,“浮華文人”的判詞,對於二十四友來說,實在算不得怎樣冤枉。他們當初在許多場合的表演,他們驚世駭俗的言論和行為,他們花樣繁多的心思和手段,令一向服膺文行忠信、禮義廉恥聖訓的後世人士實難苟同。“洛陽爭豪”、“望塵而拜”、“飲人狂藥”、“乾沒不已”等標誌性語詞,給他們塗抹上了鮮明的負面色彩。二十四友的歷史道德定位其實沒有太多疑問,問題只是我們今天如何從更深入的層次去看待他們當初的表演?如何解釋這個群體在西晉社會的生成和出現?如何切實地分析他們的人生成敗和事業得失?如何總結二十四友留下的人生經驗和立身行事教訓,從中認清中華文人甚至整個民族靈魂特徵所在?

後記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將此項課題當作一件重要工作來做。因為西晉“二十四友”無疑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存在,在中國歷代無數文士集團中,無論在參與人數上、對時代風氣的影響上、文學代表性上,都少有超過它的。如果無視“二十四友”,你就很難全面評論西晉一朝以及魏晉南北朝文士和文學。所以對於像我這樣以研究文學史為業,而且以中古文學為主要觀照對象的人而言,不談論一番“二十四友”,簡直就會成為一種生平的缺憾。命運注定了我必須做這一課題。正因此,我在七年前,曾以本課題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並且被審議諸公垂顧批准立項。既然有此正式名份,自當悉心盡力,完輯其事,以修誠信,並昭風教。為此我在兩年之內集中精力,研究材料,安排章節,草成了初稿。不過出於種種考量,特別是由於本人對於文稿質量不盡滿意,內心總想有待完善提高,再行面世,所以未能及時上交,更未考慮安排出版事宜。

還要說明的是,我將此一課題,當作了一項小小的試驗。長久以來,內心就存在一種學術境界上的嚮往,這就是希冀能夠在嚴肅的學術研究與活潑的大眾閱讀之間,架設一座寬闊平坦的橋樑。我曾讀過先哲如梁啓超、聞一多等先生的一些優秀學術論著,大為其精闢內容與生動文風所折服。顧頡剛先生《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一書,也以其富含趣味文字,縷述秦漢兩朝曾經非常活躍的方士活動,並讓讀者領略當時的文化風習。記得我在一夜之間便讀完該書,當時我固然年方弱冠精力旺盛,但主要是它的強大魅力讓人難以釋手。典型在前,後繼不競。半個多世紀之後,時下學術論著,似乎再難見到先哲們的流風遺韻。我們經常見到有一些論著,或者以晦澀艱深文字,拒讀者於學術門外;或者以奇僻新穎名詞,掩蓋實際內容的貧乏;或者不是將複雜的問題清理得簡明扼要,而是將簡單的事情說得愈益複雜,“深入淺出”,兩頭都不沾。

文摘

政治道德名聲非常低下,甚至相當“臭”!為了自身利益和名聲起見,當時有一批老練圓滑的官僚,對外戚往往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想貼得太近。這樣的官員有王戎、何劭等。王戎本是無行文士,性素狡獪,“溶沖譎詐多端”(《晉書》本傳),又說“戎與賈、郭通親,競得不坐,尋轉司徒。”(同上)原來王戎與賈謐、郭彰本是一黨,無所謂“友”不“友”了。或許他位居三公,官銜太高,要他加入“二十四友”行列,反有些不便罷。王戎等人的做法,也真取得了實效:他們在元康年間因與賈氏勢力站在同一立場,保持著事實上的勾結,能夠確保高官厚祿、作盡威福。世故如王戎,對當時“王政將圮”的形勢看得很清楚,他採取的對應策略是“苟媚取容”,可知王戎一類人物,心中全無國家社會責任,亦全無個人道德可言,唯有一己的私利而已。再說在300年政變發生後,賈、郭等被趙王倫所殺,王戎雖因女婿裴頒無辜被殺受到牽連,但也只是免官而已,並未被當作賈氏黨羽嚴懲。當時趙王倫之子司馬苓甚至想召他為“軍司”,博士王繇說:“溶沖譎詐多端,安肯為少年用?”(《晉書·王戎傳》)乃止。王戎為自身安全計,保持與賈謐的一定距離,不加入“二十四友”,採取暗中“通親”做法,這更符合其“譎詐多端”行事方式。
總之,當時朝廷官員以及各方面名士,基於各種情況,出於各種考慮,對賈氏勢力採取不同的態度。有攀附乾謁、積極參與者,有嚴正拒絕、不與周鏇者,有若即若離、表里不一者,亦有旁觀坐視、關聯較少者,總之呈各種不同表現,情況複雜。總的看,無論賈謐當時如何炙手可熱“權過人主”,他畢竟屬於後黨外戚勢力,而經過兩漢以來的多次起起伏伏的反覆鬥爭,外戚勢力在朝廷中往往被一般士大夫所鄙視,所以即使在元康時期最得意之際,除“二十四友”外,賈謐政治上的真正盟友並不多,許多人與他只是表面敷衍而已,即使是“二十四友”中人,情況也各有差異,並非都是賈謐死黨,有的甚至僅是短暫交遊。此一情況,使其實際政治影響力受到相當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因當時不少王公大臣採取旁觀坐視態度,又使得他們的活動包括若干陰謀活動能夠得逞於一時,沒有遇到太多的障礙,謀害太子通即是最顯著一例。

值得一看的好書(三)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書林佳話》
《萬曆後宮之亂》
《我的同桌是上帝》
《青春作伴:一位早逝女研究生的文字與足跡》
《別把我當病貓》
《拉斯維加斯的中國女人:欲望城市》
《來自邊緣的聲音:莫言與大江健三郎的文學》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材:地球信息科學》
《天使沒有長大》
《高等學校教材:人文地理學流派》
《浪漫彈指間:我與法蘭西文字》
《高貴的苦難:我與俄羅斯文學》
《窗外細雨潤過青春心境:當代青少年心理與心態讀本》
《滄桑大美:絲綢之路》
《中國文學史二十講》
《浮華人生:徐公持講西晉二十四友》
《原生態散文13家》
《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展: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導論》
《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
《天道與人心:道教文化與中國小說傳統》
《中國神話與小說》
《古典小說英譯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儒林外史漢英語篇對比與翻譯研究》
《盧梭的榜樣人生:作為政治哲學的《懺悔錄》》
《新時期小說的流變與中國傳統文化》
《黑色之書:莫里森小說創作與黑人文化傳統》
《浪漫傳統與現實想像:中國現代小說中的傳奇敘事》
《數理批評與小說考論》
《元明小說敘事形態與物慾世態》
《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論析》
《清孝陵大碑樓》
《傳統與現實之間的探詢:吳趼人小說研究》
《野火集:二十年紀念版》
《交易冠軍:一個天才操盤手的自白》
《贏在經濟蕭條時:運用艾略特波浪理論預測經濟周期》
《操盤手1:籌碼分布操盤實戰》
《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
《校長的魔鏡》
《外國經典歌曲集:9種語言過激音標註音版》
《世界上最偉大的新聞稿》
《先鋒小說技巧講堂》
《哲學的思維與智慧的策略:數學解題策略與執法導讀》
《好玩的科學:數學智慧大挑戰》
《禪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
《隨機規劃穩定性理論》
《簡明物理化學實驗》
《考研數學真題細講及模擬題》
《基本情況:中國環境》
《追尋綠色家園》
《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
《山海經:洪荒時期的神與獸》
《高等學校測繪工程系列教材:地理信息系統套用實踐教程》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城市地理學》
《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
《中國歷史地理全貌》
《法國摩納哥》
《常懷感恩之心》
《佛教與中國文化》
《新時期文學作品選讀》
《雅魯藏布江漂流歷險記》
《中國自然地理》
《一本書掌握世界地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