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影留聲:全球電影音樂經典鑑賞》

《流影留聲:全球電影音樂經典鑑賞》

《流影留聲:全球電影音樂經典鑑賞》是田藝苗所寫的一本書,文匯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第1版(2006年7月1日)
平裝:209頁
開本:32開
ISBN:7806769986
條形碼:9787806769980
商品尺寸:18.8x14.7x1.3cm
商品重量:222g
ASIN:B0011CCFFO

內容簡介

寫這本書的時間正是作者最忙的時候,寫博士論文、寫畢業作品、上班教課和尋找合適的新工作機會等等。焦頭爛額,疾速運轉,做茫然和無措的努力。可是作者竟然把這本書約毫不猶豫地就簽了下來,並在之後的數月里,作者心安理得地成天看電影,看得廢寢忘食,看得胃疼,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音樂、寫作、電影,這些生活中脫離現實的部分,卻幾乎是作者全部的生活與工作,因此作者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作者是學音樂的,到底學了多久,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從前在學校里的時候,總是會莫名其妙地覺得渾身不自在,直到有一天進了音樂學院,作者開始變成一個快樂而自信的人。看電影也是一種天生的愛好。小時候,作者每次跟著大人去看電影,回家之後總是要把電影裡的歌曲一字不漏地唱給爸爸聽,爸爸是從那個時候起決定讓作者學習音樂的。對於作者童年生活的小鎮和清貧的父母,學習這種貴族的藝術是不被理解的事情。
本書內容簡明、生動、條理清晰。作者對電影音樂作了全面的梳理,同時各章節的標題就是對電影音樂基本特徵的精闢提煉。對於每一部電影音樂,作者都嘗試以適當的角度直接切人,筆墨不多,卻充滿鮮活而巧妙的觀點。

編輯推薦

中國電影一百年的發展鮮明記載了中國當代作曲家的巨大貢獻。這本書在電影音樂的歷史發展線索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電影音樂作品,生動而有條理地介紹品評,專業性與趣味性並重。這些難忘的電影音樂再次喚起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媒體推薦

書評
“尼采說,語言盡頭,音樂響起。音樂是電影不可或缺的語言。中國電影一百年的發展鮮明記載了中國當代作曲家的巨大貢獻。這本書在電影音樂的歷史發展線索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電影音樂作品,生動而有條理地介紹品評,專業性與趣味性並重。這些難忘的電影音樂再次喚起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徐孟東(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
“這本書的寫作與電影音樂的角度一致,由衷地跟隨著電影展開,其中有闡釋,有感動,有懷念與記憶,也有巧妙的暫時疏離、文風優雅、冷靜,並且充滿激情。
——張千一(著名作曲家)
“簡明、生動、條理清晰。作者對電影音樂作了全面的梳理,同時各章節的標題就是對電影音樂基本特徵的精闢提煉。對於每一部電影音樂,作者都嘗試以適當的角度直接切人,筆墨不多,卻充滿鮮活而巧妙的觀點。”
——洛秦(著名音樂學家)

作者簡介

田藝苗,1976年生,浙江溫嶺人。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音樂藝術學院。2006年獲得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博士學位。論文和音樂書評多次獲獎。2002年開始為《音樂愛好者》等音樂雜誌撰寫關於二十世紀音樂及電影配樂的評介文章。此外,創作主要音樂作品有:室內樂《望江南》、《岸》,管弦樂《化石——三葉蟲的記憶》。

目錄

1.情歌唱到老:主題歌時代
《野草閒花》《漁光曲》《風雲兒女》《馬路天使》《冰山上的來客》《小花》《少林寺》《黃飛鴻》《笑傲江湖》《搭錯車》《歡顏》《滾滾紅塵》《第凡內早餐》《愛情故事》《魂斷藍橋》《葉塞尼亞》《畢業生》《大篷車》
2.重現百老匯:歌舞片海洋
《音樂之聲》《窈窕淑女》《雨中曲》《黑暗中的舞者》《獅子王》《芝加哥》《譜出愛戀曲》《紅磨坊》《生活三部曲》《亞特蘭帝斯》《埃及王子》《如果·愛》
3.電影的第三類語言:向配樂大師致敬
《E.T.外星人》《大白鯊》《辛德勒的名單》《魂斷威尼斯》《宋氏三姐妹》《教父》《紅色小提琴》《第五元素》《時時刻刻》《荊柯刺秦王》《臥虎藏龍》《英雄》《魔戒》《計程車司機》《遮蔽的天空》《遠離天堂》《菊次郎之夏》《英國病人》《與狼共舞》《倩女幽魂》《尼吉塔》《阿拉伯的勞倫斯》《霧中風景》《她比煙花寂寞》《莫扎特》《鋼琴課》《鋼琴教師》《絕代妖姬》《走出非洲》《末代皇帝》《甜蜜蜜》《天堂影院》《紅色戀人》《綠茶》《天地英雄》《情人》《夢與鳥飛翔》《碧海情天》《屋頂上的輕騎兵》《藍陵王》《新傲慢與偏見》《御法度》《春逝》《斷臂山》《誘僧》《戀愛過的莎士比亞》《風月》《藝伎回憶錄》《紫色》《冷山》《羅丹的情人》《紅櫻桃》《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伊莎貝拉》《燃情歲月》《金秋鹿鳴
4.民族風與全球化
中國:《遊園驚夢》《海上花》《喜馬拉雅》日本:《亂》《春琴抄》《伊豆的舞女》印度:《印度往事》韓國:《醜聞》墨西哥:《弗里達》愛爾蘭:《勇者之心》越南:《印度支那》《戀戀三季》《青木瓜之味》西班牙:《弗拉門哥》古巴:《樂滿哈瓦那》義大利:《戰地情人》《悲歌一曲》《郵差》《胭脂扣》《青蛇》
5.後現代拼貼與新古典剪輯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重慶森林》《春光乍瀉》《花樣年華》《墮落天使》《修女也瘋狂》《愛情麻辣燙》《大話西遊》《發條橙》《2001太空漫遊》《飛行者》《愛神》《閃耀》
後記:幸福在哪裡?

文摘

書摘
在七八十年代的電影中,以往表現戰火中的青春的電影模式漸漸褪去,電影更多地反映詩化的生活和對當代歷史的反省,透出人文的、懷IH的、反思的深邃目光。電影《城南舊事》是根據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說改編。劇中的主角是6歲的小女孩林英子。英子有一雙清澈哀傷的大眼睛,透過她的眼睛,二十年代老北京的辛酸生活景象展現在人們眼前。人們都記住了劇中的主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樣詩意的歌詞與電影中三段貧窮北京人的遭遇無關,可是影片畫面與視角的清新惆悵卻與這首歌息息相通。《送別》是一首美國歌曲,後來由弘一法師李叔同填詞,是當時“學堂樂歌”的代表作。電影的獨特之處在於散文化的結構手法,在某種程度上吸取了音樂的暗示性流動性的結構方式,使灰暗蒼白的氣息成為影片的底色,懷舊氣息濃郁。英子一家人最後在《送別》的歌聲中離開了城南,英子也過早地告別了童年。雖然電影的主角是6歲的英子,但這並不是一部兒童影片,英子讓八十年代的人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在大街上在眼淚里迅速地長大成人;個人的回憶、創痛的成長經驗與社會的變遷緊緊相系。電影《小街》中同樣有一首清冷悲哀的歌,是由徐銀華作詞,徐景新作曲的《媽媽留給我一首歌》。“在我童年的時候,媽媽留給我一首歌,沒有憂傷沒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滿歡樂”,歌詞唱的是心中充滿歡樂,曲調卻如秋風來襲,聽了叫人悲從中來,特別是後面的副歌部分,逐漸平息的悲痛,欲說還休。它將詞語的傾訴語調盡情發揮。在1981年電影公映以後,這首歌曲和片中張瑜假扮男孩的短髮型流行了全國。在這樣色調黯淡思慮重重的電影中,歌曲往往短小、含蓄、鏇律曲折,其中的傷感悄悄擊中人心。
P28-2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