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歌》,為梁武帝蕭衍所作。這首樂府寫美麗勤勞的農家少女莫愁,嫁與盧家,雖金玉滿堂,富貴榮華之極,但因得不到真正的愛情而感到孤獨與憂傷。詩富有濃郁的樂府氣息,音節和諧流暢,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真摯動人。艷麗之詞,而以清新之氣運之。

基本信息

簡介

《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歌》
梁武帝在南朝諸帝中也算一個有作為的帝王,他多才多藝,文學造詣也很深,究竟是因為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引起後人們聯想到莫愁女,還是真像傳說的那樣,梁武帝有愧於莫愁女而寫下《河中之水歌》,這已經無法考證,傳說畢竟是傳說,千百年來,人們記住了莫愁女,也因為這個美麗的傳說,莫愁湖成了金陵第一名勝,江南第一名湖。
《河中之水歌》,這首樂府寫美麗勤勞的農家少女莫愁,嫁與盧家,雖金玉滿堂,富貴榮華之極,但因得不到真正的愛情而感到孤獨與憂傷。詩富有濃郁的樂府氣息,音節和諧流暢,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真摯動人。艷麗之詞,而以清新之氣運之。

內容

南北朝 蕭衍

詩詞正文

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
十四採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
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
中有鬱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
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
平頭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
恨不早嫁東家王。

賞析

此詩歌頌一位名叫莫愁的女子的故事。這兩句是寫莫愁嫁給盧家後的感嘆;這一生對人生的富貴已沒有什麼想望了,只是心底不免有恨,恨所嫁的不是自己所思慕的東家王。東家王一般都解作東家王昌。
這兩句也有人解釋作:莫愁早嫁,不敢想望富貴,只恨不早嫁給加東家王昌那樣的人,雖生活貧賤,夫唱婦隨,亦足自樂也。

解讀

莫愁女莫愁女

這首詩中所表現的女性形象“桃葉”和“莫愁”,至今讓遊覽桃葉渡和莫愁湖的中外遊客神往,特別是莫愁,她已成為我國古代詩歌和當代戲曲舞台上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人物。
相傳為梁武帝蕭衍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較早地反映古代南京的社會風情,塑造了這個活脫脫的“洛陽女兒”——對莫愁的籍貫,歷來有不同說法,有說在湖北,有說在洛陽。其實有專家考證,自中原文化“衣冠南下”後,南朝詩人常有用舊都“洛陽”代指建康的習慣,因此說心靈手巧、勤勞純樸的莫愁,就是土生土長的“南京姑娘”,同樣是“言之有據”的。
為這位今天還亭亭玉立在莫愁湖邊的“金陵女兒”解決“戶籍”問題,雖然非關“宏旨”,但從探討詩史淵源、走出認識“誤區”出發,還是很有必要的,也算是一項“落實政策”罷。

作者介紹

梁武帝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梁武帝蕭衍能文能武,多才多藝,這在中國歷代的皇帝中是不多見的。《梁書·武帝上》評論他說:“歷觀古昔帝王人君,恭儉莊敬,藝能博學,罕或有焉。”《通鑑》卷一五八云:“上為人孝慈恭儉,博學能文,陰陽、卜筮、騎射、聲律、草隸、圍棋無不精妙。”
蕭衍尤其長於文學,他的文風似曹操,自然通脫,有話即說,慷慨任氣。
齊梁文壇的三派,主帥人物均為蕭衍父子。蕭衍是守舊派的主帥。新變派的主帥是他的第三個兒子蕭綱。昭明太子去世後,他接著被立為太子。折衷派的主帥蕭統是蕭綱的同母長兄、蕭衍的長子。蕭衍當皇帝不久便立他為太子。因他只活了30多歲就病死了,故未來得及當上皇帝。

蕭衍尚俗尚新,非常重視樂府詩歌。他沿用樂府舊曲,仿作吳聲、西曲。如《子夜歌》《子夜四時歌》、《有所思》、《襄陽白銅鞮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