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

《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

《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收錄的楊天石、楊奎松、王建朗、汪朝光、山田辰雄、川島真等18位中外學者的論文,從不同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並論述了蔣介石、宋子文等人物與民國歷史重大事件的關聯。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研究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必有幾位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人物,他們對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給這個時代打上了深刻的個人印記。蔣介石便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位人物。這次討論會充分利用胡佛檔案館所藏史料,對民國人物,主要是蔣介石,進行了集中的研討。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各自觀察角度的不同,海內外學者對於蔣介石的認知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在不同地域,蔣介石分別呈現出神與惡魔的不同面相。隨著歲月的流逝與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以更為科學的冷靜的目光來審視過往的歷史人物,蔣介石走下了神壇,也走出了地獄。研究者終於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展開平實的對話。作為長時期統治中國的領袖人物,蔣介石在爭取國家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及促進中國現代化發展方面,有成有敗。是非功過,如何評說,給研究者留下了巨大的研究空間。

出版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是中國近代史的專業研究機構,聚集了一支高水準的也是海內外最大規模的專注近代史研究的隊伍。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則是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學術機構和智庫。尤其是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者來說,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關於民國時期珍貴史料的收藏,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寶藏,前往探寶者絡繹不絕。近代史研究所和胡佛研究院的學術合作無疑將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產生推動作用。

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序為民國史研究的發展提供機遇的不僅是研究環境的改善,相關史料的進一步開放也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能。這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暫存在胡佛檔案館的《蔣介石日記》對社會的開放。長達五十五年的日記,提供了許多珍貴的資料,使我們對許多歷史事件的了解更為準確。本書收錄論文17篇,這些論文在若干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民國史研究的新方向、新動力。

目錄(節選)

民國初年國民黨民族政治之再思考(1911~1928)…………………………………林孝庭(1)
1923年蔣介石訪問蘇聯……………………………………………………………山田辰雄(22)
關於1927年南京事件的幾個問題…………………………………………陳謙平 丁兆東(42)
蔣介石與1935年中日蘇關係的轉折…………………………………………………鹿錫俊(88)
走向“團結”——國民黨五全大會前後的蔣介石與西南…………………………羅 敏(133)
“忍氣吞聲,負重致遠”:從蔣介石日記看他對雅爾達協定的態度……………鄭會欣(170)
蔣介石戰時外交:談判策略與內外互動……………………………………………戴鴻超(194)
信任的流失:從蔣介石日記看抗戰後期的中美關係………………………………王建朗(212)
試論戴笠在國民黨內的人際關係……………………………………………………馬振犢(236)
蔣介石與1945年昆明事變……………………………………………………………汪朝光(251)
蔣介石與基督教——日記里的宗教生活……………………………………………裴京漢(277)
二二八事件與蔣介石的對策——蔣介石日記解讀…………………………………楊天石(290)
二二八事件與國民政府在台灣的經濟改革(1945~1949)………………………郭岱君(314)

文章節選

蔣介石與宋美齡蔣介石與宋美齡

“近年來,關於蔣介石的研究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完成民主化以後的台灣,關於蔣介石與國民黨的研究進入了一個自由化的階段。與此同時,對蔣介石與國民黨的評價也被相對化了。在中國大陸,隨著中華民國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出現了重新評價第一次國共合作及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及國民黨的作用的趨向。與海峽兩岸在政治、社會以及學術界出現上述變化的同時,日本也出現了關於如何評價蔣介石在民國史當中所處地位的爭論。近年來,筆者一直主張應重視20世紀中國政治的連續性,從連續性這個框架來理解政治運動和政治人物。”(1923年蔣介石訪問蘇聯)

相關評價

編輯出版這一論文集是近代史研究所與胡佛研究院成功合作的開端。雙方同意,這一聯合研究及召開研討會的方式將繼續進行下去。此外,雙方在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將進一步擴大。我們期待著,這一合作的加強將為海內外中國近代史的研究不斷提供新的助力。——王建朗
自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經蔣家授權,向公眾開放蔣介石日記手稿後,已有眾多學者和記者查閱並利用日記的內容,撰寫出了相當多的文章,對若干過去存有爭議的史實,依據新刊布的蔣日記手稿,提出了新的論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