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反舌鳥》

《殺死一隻反舌鳥》

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三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贏弱而失語的人、固守太多偏見的無知的人,還有恪守原則的善良的律師父親,迫使他們艱難地去理解成人世界裡的偏見和冷漠,去理解真相所包含的危機和無奈,同時試著去理解,壞人的內心也可能無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作者:(美國)哈珀•李譯者:高紅梅
開本:32開
ISBN:9787544702065
頁數:332
出版日期:2009-02-01
類別:文學->外國文學
定價:25.00

作者簡介

哈珀·李(1932-),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曾被授予普利茲獎及其他眾多文學獎項。她與杜魯門·卡波特是幼年的鄰居和一生的朋友。《殺死一隻反舌鳥》是她唯一的長篇小說,據說是以卡波特為原型之一創作的,現已成為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此後,她一直隱居在家鄉阿拉巴馬的小鎮上,拒絕各種採訪,過著平靜的生活。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在盛名之下接著寫作,她回答:“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麼可寫的?”

內容提要

本書獲1960年普利茲獎。

編輯推薦

獲1960年普利茲獎
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英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小說之一
美國中學推薦課外讀物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
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100名銀幕英雄與惡人”中,
派克主演的芬奇律師名列英雄第一位

書籍後記

 1
格里高利•派克先生在2003年6月12日凌晨時分離開了這個世界,《時代周刊》的紀念文章的結尾是“美國,肅然起立吧!格利高利•派克已經逝世。”對於美國電影界來說,派克代表了一種理想主義,一種人文精神,他的銀幕形象、個人氣質、生活方式都可以作為一個時代的標桿。而就在他去世前一個禮拜,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FilmInstitute)挑選出百年來銀幕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百名英雄與惡棍,排在首位的就是派克——他主演的《殺死一隻反舌鳥》里的小鎮律師阿蒂克斯-芬奇,而排列在後面的有印第安納•瓊斯以及詹姆斯•邦德。很多人無法理解,芬奇律師在影片中沒有動過拳頭,僅開過一槍,還只是為了擊斃一條瘋狗而已,為什麼他可以成為“頭號英雄”?
對更多的中國影迷來說,派克象徵著好萊塢黃金時代、黑白影像里的某種“終極浪漫”。如果人們把奧黛麗•赫本看作天使的話,那么派克是公認有可能讓天使愛上的人——1953年的《羅馬假日》,讓世界各地戀愛的人們沉醉了,很多人追尋派克和赫本的足跡,來到義大利尋找屬於自己的浪漫情事。十年後,誰也沒有料到這個人們心目中永遠多情的翩翩美男子,會以一個年近半百、戴著老花眼鏡的角色登上奧斯卡影帝的寶座。這個不再年輕、俊美的角色就是《殺死一隻反舌鳥》里的阿蒂克斯•芬奇律師,他以一種絕對的正義感、無瑕的道德感征服了觀眾。
美國加州大學法學院教授麥可•艾斯默曾經在他的著作《影像中的正義》中,對這位小鎮上的“律政英雄”這樣評述;“格里高利•派克所扮演的芬奇律師樹立了為所有律師所嚮往,卻鮮有人能夠達到的職業風範:無論前途多么險惡,無論請求他辯護的被告人多么為社會所痛恨不齒,只要做出了承諾,他便不惜一切代價,堅定不移地為委託人抗辯到底。”的確,在若干年裡,有無數律師說看了《殺死一隻反舌鳥》,才下定決心去從事這個行業(最新的一個例子是2003年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許宗力教授,在競選台灣地區大法官時提交的審查自傳中,就寫到年輕時因看了這部影片而有了“確定要成為法律人的心愿”。)
2
但,芬奇律師的形象絕不僅僅鼓舞了律政界人士,他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意義上的正義英雄(有人說他是代表:“自蘇格拉底以來所有不肯屈服於暴政統治之下的文明鬥士”)。如果放在歷史背景下說,派克和他所扮演的芬奇律師對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黑人運動起到了正面的影響。據說派克在影片中有一場長達九分鐘、為黑人湯姆的辯護場面,他慷慨陳言、異常動人,導演喊停的時候,整個攝製組都鼓起掌來。很多人還記得他面向陪審團的陳詞:“在我們的國家,法庭是最重要的天平。在法庭上,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其實在銀幕下,派克也是一位黑人民權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在1968年,當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遭種族主義者暗殺身亡時,身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AcademyofMotionPictureArtsandSciences)主席的派克毅然宣布將奧斯卡頒獎典禮推遲兩夭,以哀悼這位偉大的人權鬥士。在那個風雲變幻莫測、政治環境險惡的時代,做出這樣的決定簡直是一個義舉。
格里高利•派克曾經說道:“我將我所有的一切都傾注於他(芬奇律師)的身上——我所有的情感,我四十六年的人生經驗以及我對於種族歧視與社會不公的憎惡之情。”或許派克出演阿蒂克斯-芬奇是因為導演羅伯特•穆里根(RobertMulligan)看過他主演的伊利亞-卡贊的作品《君子協定》,在那部電影裡派克扮演了一位正直有為、同情猶太人的青年作家菲爾-格林,這部電影當時被認為是“對排猶主義發起的第一次重大的反擊”。而派克認為對於這個角色自己“不用任何表演就可以置身於芬奇的地位。同時,我覺得自己好像完全認得那兩個孩子”。他曾在加州南部的一個小鎮上度過童年,而且他作為一個父親,又對孩子有充分的理解。
據說,製片廠原打算讓洛克•赫德森(RockHudson)來扮演芬奇律師,他也是當時的大明星,而最後派克獲得這個角色像是冥冥中的天意。後來在《殺死一隻反舌鳥》的拍攝現場,原著作者哈珀•李來探班,她看到早已不是《羅馬假日》中自馬王子模樣的派克,突然眼眶中噙滿了淚水。派克走到她面前,輕聲問她為什麼哭,哈珀•李說:“我剛才看到你大腹便便的樣子,和我父親生前一模一樣。”而派克則回答說:“哈珀,那才是真正的表演。”1963年,格里高利•派克終於憑藉這個角色而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在此之前,他有四次獲得提名,而都與奧斯卡擦肩而過。整整四十年後,派克在和自己相守了四十八年的妻子身旁安然逝去。隱居的哈珀•李聽到這個訊息之後說:格利高里•派克本是個美男子,阿蒂克斯•芬奇讓他扮演了自己。
3
1957年,阿肯色州小石城發生白人以武力阻止黑人入學事件,最終艾森豪總統派101空降師前往實行軍事管制才避免事態擴大;1961年,馬丁•路德•金牧師領導了“自由乘車”運動,即運用州際公共汽車推動黑人民權運動:1963年,金牧師發動二十五萬人向華盛頓自由進軍,以爭取就業,爭取自由,並在林肯紀念塔前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1965年,主張以暴力對付暴力的黑人領袖馬爾科姆•愛克斯被刺殺;1968年,金牧師於4月3日率領六乾名抗議者進軍孟菲斯,在共濟會教堂發表演說:“我到了山頂。”次日遭暗殺。
《殺死一隻反舌鳥》,小說和電影正是誕生在那個黑人民權運動的時代背景下:1960年小說發表並獲得普利茲獎;1962年電影公映並獲得三項奧斯卡獎。但優秀之作遠不會僅存於一時,這部小說或電影受到推崇有相當大的原因確是因為彼時的社會環境,但它蔓延至今的影響,則是源自其對人性有著直接的探討,以及文本散發出來的自然魅力。這部書是“一百本最受美國孩子喜歡的書”之一;是美國圖書館員評選二十世紀小說清單第一名(贏過了排名第二的《麥田守望者》);2004年BBC聽眾選出了五部影響最深遠的“女性分水嶺小說”(Women’sWatershedFiction),第一名是《傲慢與偏見》,第二名就是《殺死一隻反舌鳥》。2001年,芝加哥開始全城“同讀一本書”活動,《殺死一隻反舌鳥》是第一屆當選書目,原因是芝加哥是一座充滿各個種族移民的城市,黑人占很大的比例。這座城市的一位電視主持菲爾•彭斯(PhillPonce)說:這是一本重要的書,因為在我們很多人的心裡,尚有座變相的“拉德利屋子”。——這座“拉德利屋子”是小說中一位善者隱居的處所,偏見、愚昧的輿論使那裡變成一座鬼屋(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有一種譯名叫作《怪屋疑雲》,當真是“將錯就錯”了)。
當一本書脫離了時代,也能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多重被解讀性的話,便會生出種種遭遇來。《殺死一隻反舌鳥》也經常被人滑稽地“利用”,並見諸報章之上。調查柯林頓緋聞的獨立檢察官斯塔爾曾發表演說,自比阿蒂克斯•芬奇律師,而希拉蕊的回憶錄《親歷歷史》中,也特意指出“芬奇律師展現的是道德勇氣,而斯塔爾是卻濫用權力”。希拉蕊咬牙切齒道:“如此相比令人難以忍受。”後來又傳出訊息說,成為美軍階下囚的薩達姆最愛讀的是《殺死一隻反舌鳥》,這是他的律師送給他的,據說薩達姆“喜歡為冤屈者伸張正義的主人公”。
4
如果從影像的直觀的特性來說,電影《殺死一隻反舌鳥》缺少了一些小說原有的多義性,但某些方面要比小說來得更有力量一些,比如對“拉德利屋子”的恐怖氣氛的描寫。哈珀•李本人十分認同這部電影的改編,她曾評論說:“若是衡量一部電影改編的完美程度以它對原著的忠實程度為依據的話,那么這個劇本應該被視為經典之作。”編劇霍頓•福特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同時這部影片被列為好萊塢最優秀的文學改編電影。這部電影的文本似乎可看作小說的縮減版,除了刪減了一些事件和人物,全盤把小說的故事搬演上銀幕,如此單純的“減法式”改編,雖然令電影保持了較高的戲劇性,但卻喪失了小說原有的一些自然感覺。
《殺死一隻反舌鳥》的小說和電影版本,雖然都以六歲的小女孩斯庫特的視角描述梅科姆鎮上的故事,以及阿蒂克斯-芬奇是如何作為一個正直的律師和父親的,但小說版活靈活現地展示了一個孩子的天真和好奇(這是這本嚴肅題材小說的最大魅力),而電影版看上去更像是出自一位穿戴齊整、正襟危坐的女士的口吻——這使得這兩種不同媒介的同一作品有了年齡上的差異——電影版衰老得似乎會更快一些。當然,電影《殺死一隻反舌鳥》仍然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在上世紀末它仍被評為二十世紀百部美國電影的第三十四位。只是,這部電影裡的焦點過於聚集在格里高利-派克身上,而沒有對其他人物形象有立體的描繪。更何況,好萊塢大片場裡的布景,復活不了小說中美國南部小鎮的生活氣息。
而對我個人來說,因為沒有在電影裡看到傑姆和斯庫特兄妹跟隨黑人女傭卡波妮去黑人教堂做禮拜的一幕,覺得有些憾然。黑人們用白人孩子無法相信的“逐行領唱”的方式唱詩的場面,是小說里意味深長而又有意思的段落。不過,也許這樣一來電影《殺死一隻反舌鳥》倒更能集中精力地提醒我們該如何向一位真正的英雄表達敬意。其中一個場景令許多人印象深刻——派克扮演的芬奇律師在那場不公正審判敗訴後,獨自收拾檔案離開法庭,這時所有旁聽審判的黑人都不約而同地站起來,一位黑人牧師肅然對小斯庫特說:
“瓊•路易絲小姐,起立。你父親要經過這裡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