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人性》

《歷史的人性》

大一統國家繁榮強盛的夢想成真,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似乎總是那樣來去匆匆。在看似如風而逝的虛幻理想褪色的過程中,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國不知不覺中巍然屹立,在亞洲的大地上這么真實地存在著,漸漸成為任誰也無法否認的、歷史的、文化的中央國家。

基本信息

《歷史的人性》匯集了作者筆調輕快、獨特視角的8篇人物傳記類的歷史隨筆。“潘岳河陽一縣花”中

《歷史的人性》《歷史的人性》
“黑色幽默”的才子士人之命運,“安史之亂”中大唐將軍們的複雜人性,“白練賜予美人歸”的遼朝風流皇后蕭觀音,“一生功業論定難”的明清易世之際的大人物李成棟,動盪年代,複雜人性,故人往事,點點滴滴,其間更不乏作者自己對人生、對歷史的獨特感悟。於笑談間快意恩仇,於詼諧中飽含哲理,捧卷細讀,大有“相忘於江湖”之感……
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梅毅

第一部分

第1節:入侵者是沒有前途的英雄
第2節:人命運的"黑色幽默"
第3節:刀與火的殺伐
第4節:競相鬥富的荒唐生活
第5節:石崇連殺自家勸酒美女
第6節:晉惠帝登基後的西晉時局
第7節:攻滅西晉
第8節:元康年間的劇變
第9節:死於床上的典型人物
第10節:永遠拂拭不去的哀傷
第11節:刀光血影之下
第12節:司馬遹被殺引起的大亂
第13節:許昌宮毒殺太子
第14節:必不可少的"道具"
第15節:"八王之亂"高潮迭起
第16節:血濺東市刑場
第17節:餘留不盡的萬古恨意
第18節:皇族大血戰的第一個高潮
第19節:齊王的部隊大敗
第20節:"人面獸心"的匈奴
第21節:"幌子皇帝"之死
第22節:第一次民族的"兄弟之戰"
第23節:時兮命兮自折棟樑
第24節:根據軍中"紀律"殺掉屬將

第二部分

長安城內,安祿山大開殺戒。賊兵把霍國長公主(唐睿宗女兒)等公主、王子、王妃、駙馬宗室盡殺於崇仁坊,並統統活挖其心,掏出來祭奠被唐廷斬首的安慶宗。同時,又虐殺楊國忠、高力士等人的親黨八十三人,皆用鐵制銳器撬開腦蓋加以殘殺,血流遍地。轉天,又殘殺皇孫及皇室郡主縣主二十多人,金枝玉葉,一時凋殘。至此,標誌著光輝赫赫的盛唐時代戛然終結,唐王朝已在風雨飄搖之中。
第25節:追殺"達奚部落"
第26節:忍死敗退的情由
第27節:戰場上的凶神惡煞
第28節:"京師"命懸一線
第29節:臨危救難再構國家
第30節:犧牲在工作崗位上
第31節:近萬名叛軍被殺掉
第32節:偷襲"李光弼"
第33節:背信棄義進攻我們
第34節:"鬼貌藍色"的奇醜大臣
第35節:生死度外求仁得仁
第36節:見危致命萬世丈夫
第37節:善始無終反噬國家
第38節:挑戰"安史叛軍"
第39節:仆固懷之"冤"
第40節:擊滅兩蕃的進犯
第41節:惡貫滿盈叛逆本性
第42節:曹將軍的"不敢拒"
第43節:"盛唐"的不歸之路
第44節:跳梁弄亂第一人
第45節:李寶臣的"玩寇"之舉
第46節:被部將狼狽驅逐的"忠臣"
第47節:自以為是的舉措
第48節:唐軍忽然而就的"勝利"

第三部分

李希烈不僅沒有討伐李納,反而暗中和對方勾結,想雙方聯兵奪取唐將李勉守據的汴州。同時,他還與朱滔密相往來,商量雙方的"共同利益"。由於李納數次派兵襲擾汴水,東南輸運長安的運糧運物船隻也都不敢走汴渠,轉走蔡河。當時,相持於魏州附近的唐軍與藩鎮軍都日益困弊,麻桿打狼兩面怕,而且交戰雙方的糧草都近乎斷絕。聽說李希烈兵強馬壯,藩鎮諸軍就派人去許州,勸李希烈稱帝。
第49節:賞罰不均造惡果
第50節:朱滔叛逆的訊息
第51節:群雄拒唐的紛亂
第52節:腹心幾潰的大難
第53節:奉天保衛戰
第54節:否極泰來的好消
第55節:魚死網破的決鬥
第56節:李懷光因怨欲叛
第57節:難兄難弟"窩裡反"
第58節:李懷光的最終反叛
第59節:田悅的被殺及其餘波
第60節:反目成仇的"朋友"
第61節:李晟收復長安
第62節:朱泚的最後結局
第63節:昔日忠臣的窮途末路
第64節:朱氏族滅大禍
第65節:"壞皇帝"的樣板
第66節:唐廷威權喪失幾近
第67節:前蜀末帝王衍
第68節:大拍王衍"馬屁"
第69節:一起決意"賣掉"王衍
第70節:後蜀末帝孟昶
第71節:李存勖眾叛親離
第72節:昏暴之主層出不窮的年代

第四部分

公元930年前後,契丹使臣帶著兩份以契丹文字書寫的書信上呈給當時的五代君主後唐皇帝李嗣源,老哥們東瞧西看,翻來覆去,和滿朝文武蕃漢大臣研究半天也不知上面寫了什麼。所以,電視上看見那么多中外學者圍著一塊棺材板兒或一塊石碑片,撅著屁股皺著眉,也暗中為他們叫苦,不怪他們,只怪契丹文字太難懂了。
第73節:伐蜀的必克之心
第74節:宋帝的"輕色重國"之仁
第75節:漫述遼代漢詩的發展
第76節:始信人間是夢間
第77節:蕭觀音的漢語詩詞創作
第78節:精華的攝影腳本
第79節:皇后因偷漢子之死
第80節:兇橫殘暴的"銀牌天使"
第81節:自古紅顏多薄命
第82節:不成熟的"正確"選擇
第83節:朱棣起兵前的準備活動
第84節:盜走最好的一匹馬
第85節:朱棣的"靖難"起兵
第86節:"靖難之役"的六次大戰
第87節:大戰之一--真定之役
第88節:大戰之二--北平之役
第89節:李景隆會兵德州
第90節:鐵鉉安排"詐降計"
第91節:敵軍的"繳獲品"
第92節:燕王大勝沱河一役
第93節:通往帝都的最後勝利
第94節:望風使舵的建文帝臣子
第95節:倉猝行削藩之計
第96節:朱棣殘的倒行逆施

第五部分

高傑本性強橫,與"兄弟部隊"如黃得功、劉澤清等明將領關係惡劣,不能協同作戰。但是高傑最後也深為史可法的忠義所感動,真的與之商議"恢復"之業,並自告奮勇,領兵奔赴歸德,直逼荊、襄之地。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二月,高傑抵達歸德,命令駐守睢州的明朝總兵許定國來拜見自己。
第97節:明成祖朱棣一生功業得失
第98節:朱棣死後的"高煦之叛"
第99節:"劊子手"李成棟反反覆覆
第100節:李成棟"出山"的時局
第101節:李成棟對清朝的降附
第102節:李成棟親手策劃的大屠殺
第103節:李成棟率兵向嘉定進逼
第104節:李成棟對隆武帝的殲滅戰
第105節:李成棟生擒南明紹武帝
第106節:李成棟對肇慶的進攻
第107節:且戰且行抵抗重重
第108節:李成棟廣州宣布歸明
第109節:李成棟的最後歲月
第110節:唐伯虎的真實一生
第111節:安恬的"春江花月夜"
第112節:中國文人的"桎梏"
第113節:花笑人生也是呆
第114節:落魄迂疏自可憐
第115節:假使唐伯虎九泉有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